徐景藩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阴虚夹湿型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与用药调护特点。

临床上遇到有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阴已虚,却又夹湿,治疗用药颇为棘手,就此问题,浅谈个人经验如下。

脾虚胃热的虚劳怎样治(这样的胃炎如何是好)(1)

01

胃病阴虚夹湿,一般症状较多,其中具有特征意义的征象之一,就是舌质红而干、舌苔白腻。

既然阴津亏虚,为何又有湿浊,这不是相互矛盾吗?一般认为,这类患者有三种可能性:

一是整体属阴虚,也包括胃阴虚,局部脏腑有湿浊,一般源于脾胃;

二是由于肝胃气滞而生郁热,久则耗伤阴液,气滞津凝而成湿浊;

三是由于药物因素,辛燥过度,或某些化学药品“制酸”太过,导致阴虚,而原有部分湿浊尚未尽化所致。

这都是从临床所见的病史资料中分析而获得的认识。

脾虚胃热的虚劳怎样治(这样的胃炎如何是好)(2)

02

体素阴虚而脾胃有湿者,可以先从化湿为主,湿祛后重在养阴。

气滞化热伤阴夹湿者,宜行气清热、佐以化湿。热清、湿祛而阴未复时,再予养阴。

药物所致阴虚而尚有余湿者,停服原来之药,先复其阴,阴液渐充,再化其湿。

上述治则步骤,在某些患者的治程中,还当根据具体症候,灵活掌握。

胃阴虚,需养阴,有湿浊,应化湿。

用药必须注意:养阴勿过于滋腻,化湿勿过于辛燥,以免滋阴助湿,燥湿伤阴。

养阴以甘凉为宜,如麦门冬、沙参、芦根等,佐以甘平、甘酸,如山药、白芍、甘草等品。

鲜石斛(铁皮石斛或金石斛)甘凉微寒,生津之效著而不致碍于化湿,枫石斛亦擅生津养阴,实在无药,暂用川石斛干货,但养阴之力甚微。

若湿渐祛而胃阴尚亏者,可据证参用玉竹、乌梅、生地黄等。

化湿以微辛微苦为主,炒陈皮(或橘皮、橘白)、法半夏、川朴花、佩兰等为一般常用之品,参以甘淡的苡仁、芦根、茯苓、川通草之类。

湿浊经久难化者,可用石菖蒲宣窍化湿(按《灵枢》所述,胃亦有窍),此外,如藿香芳香化湿,鼓舞脾胃,益智仁湿脾化湿,均可据证配入。

汤剂以外,也可配合“代茶剂”,如用麦冬10~20g,苡仁20g,陈皮2~3g。每日1次,开水泡焖,代茶饮服,可以加强治效。

慢性胃炎的症状较多,应根据病情配用理气(勿过于辛燥)、清热(勿过于苦寒)、消食、行瘀等方药,兹不一一列述。

脾虚胃热的虚劳怎样治(这样的胃炎如何是好)(3)

03

至于胃阴虚而又夹湿浊者的饮食调护,尤为重要,总以清淡而富营养为主,戒除烟酒,饮茶勿过浓。

胃病舌质干红而舌苔白厚,经治疗少效,舌象依然,症状不见改善,进食日少者,提示预后严重,应及时复查,以便及时发现不良转归。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徐景藩脾胃病临证经验集粹》,徐景藩著,陆为民、徐丹华、罗斐和整理,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8。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