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咳醒,顺手拿起手机,看到一条朋友圈,心塞得不行。

“带姐姐背完单词出来,妹妹已经一个人在沙发上睡着了。一霎那感觉到暴击,没有处理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也没有处理好姐姐和妹妹之间的平衡。下班后的有限时间都给了姐姐,妹妹每天晚上会巴巴地等到十一点,就为了和妈妈玩半小时。”

她们家也是两个闺女,年纪和我们家相仿。没孩子的时候,朋友可爱得像活蹦乱跳的兔子。现在,却成了负重前行的袋鼠妈妈。

个中辛酸,感同身受。

好难。

当你和妈妈一起打游戏时(Weare伐木累)(1)


跟朋友聊了会,她说:“觉得你状态真是特别好,美美的,充满爱和正能量。”

确实,我现在的状态虽仍免不了隐藏性狂躁和间歇性焦虑,但大概齐还是平和多了。

在养儿育儿的日常中,一点一点,缓慢地,找到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育儿日常如洋葱,扔掉皮儿,留下心儿

自从当了妈,日子一天比一天繁杂。工作,家务,一个娃,又一个娃,层层裹挟,辛辣刺激。真的跟洋葱一样式儿的。

我的状态渐渐好起来,大概也是因为,在对付这颗洋葱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取舍。

扔掉不够好的,不重要的,只留下最核心的,最无法舍弃的。

不必要的加班和任务,能免则免。前两年信誓旦旦要投奔创业公司的我,也让这个念头随风而去了。

家务活,降低标准。如果你来我家突袭,多半会看到来不及叠的大堆衣服和有黑色污渍的地板。不要对一个陪学的俩娃妈要求太高了,她不是不嫌乱,是真的没时间。

无效的社交,推掉推掉。老友相见,尽量安排在中午。晚上和周末的饭局,抱歉,我要回家陪孩子——一个万能又实际的理由。

娃的兴趣班,能拖则拖,优中选优。懒一点,佛系一点,放松点也挺好。前一阵,老二对画画的兴趣已经浓到Hold不住,我才给她报了名。老大呢,只保留了爵士舞,画画和在线写作课,都是她的热爱,其他一概不考虑。

至于早教班,幼小衔接,这种华而不实又费时费力的形式,我们家压根没参与过。

有一天,我受够了切洋葱时总被辣到,提前戴上了泳镜。这遭到了娃爸的嘲笑。这有什么!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养育俩孩子的无休止战斗中,如果实在搞不定了,扛不动了,可以允许自己采用非常规手段。

比如,老娘就不管了,爱谁谁。

逃离现场,放飞自己,实现草莓自由,面膜自由,电影自由和阅读自由。偶尔的短暂出逃,能更快地回血。

再能干的爸妈,也不能孤军作战

当爸当妈这件事,难就难在,一旦上岗就停不下来。你不能离职,不能跳槽,不能裸辞。

日复一日,陪学陪玩一日三餐,再鸡血的爸妈也总会有血槽耗空的一天。

我要感谢娃的姥姥姥爷一万遍。姥姥姥爷是老北漂,北漂已有11年。

他们不光承担了做饭和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姥爷还会在下午4-6点之间,监督老大完成校内作业。

亲生的隔辈人,永远是无条件地支持,没有他们,我可能早就垮了。

有朋友吐槽和老人有育儿冲突,我总会说:要感恩啊,要知足啊,没有他们你试试?生活分分钟就把你干趴下了。

育儿的队友,这种生物的特点就是你强他就弱,你勤快他就懒惰。想自救,唯有早点放手,多点放权。

闺蜜的姐夫,因为姐姐不放心,长期游移在育儿任务之外。前一阵,闺蜜强拖着姐姐去重庆玩了一周,姐夫临时上岗。结果啊,人家干得好着呢,一拖二,大的小的都照顾得妥妥当当。

我家娃爸的备考生活一结束,我立马把老大每日朗读英语的任务甩给了他。这爷俩,教学相长,不亦乐乎。有一天,娃爸带着老大交了朗读作业,自己还不过瘾,嗷嗷地读起了不知道哪个名人的演讲稿,过于扰民,最后只好把他赶了出去。

家人组队,齐心育儿,这件事就没那么难。

年轻的未婚朋友们,过来人不得不提醒一下了:找男女朋友的时候,别光顾着你侬我侬,注意考察对方的家务能力和干活态度。不会干可以教,如果底子上就奉行甩手掌柜主义,那还是趁早再考虑考虑。

现实吗?就是这么现实。

老大学习,老二捣乱,千古谜题如何破?

二胎的家庭,都有不一样的配置,一样的烦恼。

我家的情况是姐姐小学四年级,妹妹幼儿园中班。

常规的 1.0 解决方案无非是:

1.1 我带姐姐搞作业,爸爸带妹妹玩。

1.2 娃爸带姐姐搞作业,我带妹妹玩。

问:爸爸不在家,怎么办?

那就得升级成 2.0 模式:一拖二。

2.1 姐姐独立完成作业。我只在开始前提醒,做完后点拨和总结。

2.2 给妹妹也布置作业。比如涂色,写数字,练习写名字。姐妹一起做作业,我左右兼顾。

如果上面都不管用了,在非常情境下,老母亲又没办法分裂,还可以升级成3.0模式。

3.1 把学习变成游戏。

老大期中考试前的周六,娃爸不在家。为了同时兼顾老大的复习任务,和老二压抑了一周的时刻黏住妈妈的怨念,采取了老大给我和老二讲课的形式。西红柿同学(我)赖在床上不停捣乱提问,土豆同学(妹妹)认真听讲积极抢答,圆满完成了半学期数学知识的巩固复习。

鼓掌撒花!

当你和妈妈一起打游戏时(Weare伐木累)(2)

妹妹表现好,奖励一顿爆亲

3.2 给老二更多参与感。

比如,语文听写这个常规任务。去年,妹妹还不太认字,我就抱着她,悄悄在她耳边读出来,然后,再让妹妹给姐姐听写。虽然多花了一点点时间,但姐姐妹妹都很开心。

今年,妹妹的识字量突飞猛进,基本可以独立给姐姐听写了。前天,明明只需要听写第17课的14个词,写完了一数是18个。妹妹还悄悄给姐姐加餐了?特别好哈哈。

姐妹俩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听写任务,老母亲我安安静静洗个脸,美滋美滋敷个面膜,难得的清净,才觉人间更值得嘛。

当你和妈妈一起打游戏时(Weare伐木累)(3)

你可能说,那是你家老二乖巧,我们家的就会捣乱。其实也不尽然。

老二捣乱,大多是因为好奇和不明白。好奇姐姐哥哥为啥突然就不跟TA玩了,也不明白为啥妈妈也被拐走了,还关门不让TA进。

堵,不如疏。

当老二在游戏和参与中渐渐明白了作业是怎么回事,并从中获得了乐趣,TA不光不会捣乱,还顺带着自行完成了幼小衔接的过渡准备,岂不是win-win-win?

哪有什么急得来的圆满,无非是静待其变

在育儿这件事上,可能永远也做不到一切尽在掌握。至少先做到不急不躁,不慌不乱吧。

作为一枚厨渣,为什么总是想到和吃有关的例子,服了自己。

孩子就像面粉,父母是发面的人。

想让面团饱满可人,你得给它温度,给它酵母。再加上时间的无声魔力。

想让孩子健康成长,你得给TA温暖陪伴,给TA必要的指引,和不急不躁的推力。

静待面发,是不是很像?

区别是,发面只需要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而孩子的养育,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

海纳百川的包容,愚公移山的耐心,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勇气,这都是我们为人父母的必修课呀。

西天取经路漫漫,不如来组团

昨晚,我问娃爸:“如果孩子的学习好比西天取经,你觉得你是谁?我是谁?”

娃爸说:“那还用说,我是唐僧,没啥大本事,就会叨叨叨。”

“那我呢?”

娃爸:“你肯定是孙猴子。”

我是孙猴子七十二变,有你(们)好看。

当然,这升级打怪的取经路上,还有姥姥姥爷如沙和尚任劳任怨,有爷爷奶奶如白龙马关键时刻出手支援。

We are 伐木累。

育儿不太累。

当你和妈妈一起打游戏时(Weare伐木累)(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