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事件和“生死观”、“传统文化”的关系

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对人死后的期待有不同的描述。

西方的基督教说:人一出生就有罪,为了赎罪,要不停地为上帝创造财富,死后能进天堂;

伊斯兰教则排斥异教徒,在护卫自己宗教的战斗中,死去的信徒能得到许多处女和财富;

印度人认为生命有轮回,这一辈子认命、按照印度教规定要求做,下辈子能变得更好。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死看得还是比较豁达开明的:“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生、死是相互依存的东西,《易经》里说: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所以,人要“敬始、慎终、追远”;“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儒家文化的生死观。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1)

生者寄也,死者归也

在“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思想下,我国清朝以前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小人物刺杀大人物的事件,他们或为了报答别人的恩义、或为了自己坚持的理想。

这些刺杀大人物的小人物就是“刺客”,比较有名的就是《史记》里的“刺客列传”记载的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刺客;实际上还有很多。

为什么清朝以后就少了呢?这是因为清朝皇室排斥这种文化。

实事求是讲,清朝后期的腐败给国家带来灾难,这是谁都看得见的,而清朝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破坏却不是人人都能看见的。

清朝皇室为了保持所谓的“祖宗的江山”,搞了多次文字狱,尤其是乾隆时期,更是达到顶峰。造成的后果就是:

传统文化中,那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有利于统治的糟粕发扬光大,不管多大的官,都是皇帝的“奴才”;

而传统文化中诸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可能让底层人民激烈抗争的思想被削弱。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2)

再大的官也是奴才

思想被禁锢,行动必然减少,但在人们文化认知里,对刺客都还有不同的认识,以同情、叹服的居多。

比如清朝以后很少的刺杀案件:刺马案中的张文祥、为父报仇的施剑翘、谋刺清摄政王载沣未遂的汪精卫等,都得到大量的同情。

日本文化和中国相近,很多都是中国文化在日本本土的发展。所以,古代日本很多的做法和习惯里面,其实都有中国文化的影子。

比如中国古代,底层人告官,如果告赢了,被告的官员加重处罚,而告官的底层人士也要受到惩罚,最少是流放千里。

因为统治阶级既要给底层人民以公道,又要表明“以下犯上”是不对的,是要受处分的;说白了就是希望底层人民老老实实接受统治。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3)

日本古代也是这样,如果底层农民受不了地方官的压迫,可以向更高一级官员告状。经查实后,更高一级官员会处罚这个压迫底层百姓的官员,但告状的人也要受到残酷的惩罚:用稻草包起来烧死。

这个规定,本来是想提高底层告状的成本,让这些告状的人不至于什么事都往上找。没想到后来在日本专门产生了一种习惯:

如果一个地方对地方官不满,出面告状的人知道自己必死也坚决上告,他死后,这个地方的人集体祭祀他、供养他的后代。这样,给“为正义而死”以一种悲壮的定义。

在生死观方面,日本的《武士道》其实就是综合了儒家“心学”的“道、义、死、生”。武士道提倡的“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不就是“杀生成仁”吗?

“武士道”讲究的美德有: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武士道”重视君臣关系,要求“君不君,也不可臣不臣”。这些不都是儒家典籍里的东西吗?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4)

实际上,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很多东西,就是在清朝开始断掉了,以至于造成混乱,这种混乱到现在还在延续。

而在小人物刺杀大人物这件事上,日本人做得更加坚决,他们没有受到什么文化禁锢的影响。

所以,一直以来,日本就有大人物被刺杀的事件发生。但不好的是:日本右翼把这东西重新定义,并泛滥开来。

7月8日上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就在奈良被枪击身亡,刺杀他的是一个叫“山下彻也”的原日本海上自卫队成员。多年不见的“刺杀”又突然出现。

日本右翼的由来

所谓“右翼”,每个国家都有,他们对传统非常坚持,对民族主义比较执着,极端的有走向“民粹”的可能。比如古代那些反对变法的,抱着“祖宗成法不宜变”的,就有“右”的嫌疑。

美国现在的共和党就是美国右翼,他们反对变化,非常排外,怀念美国打遍天下的时光;特朗普代表的右翼上台后,所奉行的政策就是如此。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5)

有点一厢情愿的“右”

清朝末年,国家积贫积弱,想办法要改变国家,但又不想丢失传统,右翼在变法的同时也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日本的右翼也很早就有,它们结合了日本的“武士道”传统,打着“尊皇攘夷”的旗号,在日本更加符合传统,也更能得到大众的认同。

在成功得到“拥皇”派保守力量的支持之下,日本右翼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相较于日本的变法成功,丢掉传统文化精髓的清朝,只是进行了文绉绉的“公车上书”,还不被老百姓普遍理解,清朝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事。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6)

日本右翼有很多不同的团体,比如黑龙会、大日本生产党、刺杀岸信介的“大化社”等,都是,这些组织已经走向民粹。

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理论奠基人吉田松阴就特别赞成用“暗杀”的手段来推翻封建幕府制度,他们称之为“暗杀策”。

不过,这些维新人士很快就尝到“暗杀”的苦头,比他们更加激进的“民粹分子”反对维新派“先搞好内政,不要贸然对外用兵”的政策,在1868——1878年的十年间,谋杀了20多名政府高级官吏。

其中,以1874年暗杀反对出兵征韩的右大臣岩仓具视未遂事件;1878年5月,暗杀“维新三杰”之一的大久保利通事件最为轰动,也最有代表性。

就这样,从肉体上消灭对手成为当时日本政坛流行的做法,有时候一件暗杀事件会发散演变为武装火并。不管什么主张的政治人物,他的安全朝不保夕,随时有生命危险。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7)

1889年,日本著名的鹰派政治人物、时任外相的大隈重信被主张国家主义的玄洋社用炸弹炸伤;

1910年5月,无政府主义者私制炸弹,准备炸掉天皇,结果,桂太郎内阁以此为借口,扩大打击面,剪除政敌,抓捕、杀害很多社会党人。

一战后,日本取得巨大的成功,已经在经济、科技上把亚洲各国远远抛在后面。这时候日本人居然愚蠢地认为: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他们有了“种族优越”的思想。

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之下,日本想“脱亚入欧”,因为欧洲都是强国,日本认为自己是这一个档次的玩家。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8)

想脱亚入欧的日本

但是日本右翼觉得,“脱亚入欧”后,日本的主体性会被侵蚀,所以他们要搞“大东亚共荣”:日本是大哥哥,其他亚洲国家都是小弟。

所以,一战后到二战前,是日本变化最快的时期,日本右翼为了坚持自己的理念,与军方势力结合,不顾一切地推行“军国主义”,谁反对就杀掉谁,日本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日本极右翼“一人一杀”的暴烈作风

有历史上反抗强权的“舍身取义”的风气,自我献身的人受众人祭祀;有右翼政客鼓励从肉体上消灭政敌;

结合日本“武士道”文化里对于“为了成功而不屈不挠,决心向死”的解释,“刺杀”大人物在日本风靡起来,长盛不衰;并且刺客还能得到普遍的同情和赞许。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9)

日本极端右翼势力重要人物井上日昭就主张“暗杀”,他对“谋杀政敌”的解释是:坚定的谋杀能摆脱乱世里很多的怀疑和烦恼,对于政敌、对于自己,都是一种解放、解脱。

所以,他认为:谋杀是“菩萨行为”。因为刺杀行动的最后结果,对于被杀者和刺杀者,都是达到一种“自在境界”,是“菩萨行为”。

于是,那些小的政治团体,他们没有更多的资本,也没办法走到前台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他们更加激烈地用“刺杀”行动展现自己的追求。

比如极端右翼团体“血盟团”,他们以建立“日本天皇国”为目标,刺杀一切反对他们主张的政治力量。“一人一杀”是他们的主张,这就有点像现在的“恐怖主义”了。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10)

一人一杀

刺客如同“为民请命”的义士,想要“革命”,就要先“暗杀”,“暗杀先于革命”成为右翼分子实现自己目的的一种信条。

刺客可以不认识被刺的人,甚至也可能对他一点反感都没有,他只是单纯的暗杀,目的是警告对立者改变主张。

于是,一战前后,到二战时期,日本“刺杀”成风,什么样的政治人物都可能被杀,有追求和平的政客,也有法西斯分子;有文质彬彬的官员,也有冲锋陷阵的大将。

1921年11月,日本主张和平外交的“平民首相”原敬被有法西斯思想的车站职工用匕首刺死;

1922年1月,法西斯理论家北一辉动员极端国家主义组织“犹存社”,准备刺杀山县有朋;山县有朋也是右翼分子,仅仅是他的主张不激进罢了;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11)

1928年6月4日,河本大作等人不顾国内高层从战略层面做出的决定,擅自策划、暗杀了中国东北军阀张作霖;

1932年5月,日本首相犬养毅被军部右翼分子山岸宏、三上卓等人枪杀身亡;

1936年2月,日本发生令人震惊的“二·二六事件”发生,前首相斋藤实、前首相高桥是清、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被刺杀。

时任首相冈田启介差点被杀、皇族元老西圆寺公望被列为首要杀害对象,执行刺杀任务的军官临时产生恻隐之心才逃过一劫;天皇的侍从长铃木贯太郎被刺,身负重伤。

在太平洋战争前后,军国主义分子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因为政策不合有些极端右翼的意愿,他们也被列为刺杀对象。

山本五十六在做出“袭击珍珠港”之前,就说: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刺杀我。为了防止被刺杀,他天天呆在指挥舰“大和号”上。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12)

山本五十六不离开大和号

这些只是暗杀的一小部分,是针对“国家领导人”层面的暗杀活动;其实那时候的日本,如果算上基层不出名政治人物的暗杀,几乎天天都有“刺杀”事件发生。

“暗杀先于革命”,安倍被刺杀,难道又与日本右翼有关

二战后,美国控制着日本,他们并没有完全消灭日本的右翼,而是把日本右翼利用起来,比如美国扶植战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当首相。

岸信介也被刺杀过,刺杀他的也是日本右翼,他们不满岸信介过分靠近美国的政策。再比如,日本著名的作家三岛由纪夫,他就是有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并强烈反对“和平宪法”的人。

三岛由纪夫是按照“武士道”精神切腹自杀的,他“刺杀”了自己,想以自己的死来影响日本人;这也反映了“刺杀是菩萨行为”在日本很有市场和影响。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13)

三岛由纪夫的自杀预演

现在,日本正进入一个发展变化的关键期。一心要修改“和平宪法”是安倍晋三的追求,但他没有做到,仅仅做到了“解禁集体自卫权”,这是对美国有利的政策。

另一方面,现在的美国继续日本和英国在亚、欧大陆附近制造更大的风浪,以遏制美国人认为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最大的威胁”。

而日本国内的财阀已经不再把美元作为自己最后的靠山,他们发现美国在逐渐加息,大有将要收割日本的趋势。

日本央行做了两件事:日元小幅度贬值、大量购买人民币国债,以此抵抗美国可能的收割。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14)

矛盾是普遍联系的,也是不断发展的。相较于一战前,现在的世界局势更加波诡云谲:

英国首相约翰逊无预警下台、日本最有影响的前首相安倍晋三无预警被杀;

法国一直要建立“自主防卫”、近百年不提扩军的德国也要加强军队建设;

俄罗斯还在乌克兰打仗,还播出了最后大杀器“波塞冬”鱼雷的新闻······

蹊跷的是,安倍晋三刚被刺杀身亡,刺杀他的恰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原队员;

但日本海上自卫队却在第二天出来解释军舰命名:是按照日本山川命名,不是承继二战时的命名。

关键是:日本二战时军舰命名就是以日本山川命名的;

另外,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按照道理来讲,还不是真正的军队,为什么要拿二战来类比?

日本一定会从海上向外发展的,不然只能闭关锁国,重回原始社会。

所以,日本现在的动向值得关注,难道真的是“暗杀先于革命”?

盘点日本历史上的刺杀事件(为什么日本右翼喜欢暗杀)(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