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主母》看名字以为是宫斗剧,听剧首旁白以为是励志剧,以1.5倍的速度追了几集才发现,原来是叫人看破红尘的情感剧。

《当家主母》故事主线脉络清晰,情节简单不烧脑,适合休闲放松,但人物的情感刻画却是浓墨重彩又扑朔迷离,有一种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感觉。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1)

一开始沈翠喜(蒋勤勤饰)还是有几分喜欢任家大少的,才肯配合任母,在祠堂上演了一出痛哭流涕的求婚戏,打动了心地善良的任雪堂,两人成了亲,九岁就来到任家的她顺利当上了任家大少奶奶。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2)

无奈任大少始终一心痴迷于青梅竹马的曾雪琴(杨蓉饰),私下里为她赎身,藏在了山塘街,自此三人开始了一生的纠葛。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3)

任家遭人暗算,任大少失踪,曾宝琴产子,沈翠喜果断夺走任家独苗,扛起当家大任,不负众望,几次挽任家于将倾,消弭灭顶之灾于无形,却莫名恋上了翩翩公子魏良弓(茅子俊饰)。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4)

魏良弓这边为宝姐姐黯然销魂,那边厢陪大奶奶听闲话、淋雨,为她排解忧愁。

魏先生这耐人寻味的态度用精神分析的说法就是:将亲密关系完整地复刻了母婴关系。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5)

江南才子魏良弓是家里二房小妾所生,被家中嫡母抚养,嫡母把他的亲生母亲卖到了行院。

魏良弓敏而好学、年少成名,可在他16岁中举的那一天,生母为了不拖累儿子的声名上吊自尽了。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6)

本来仕途无限的魏良弓闻讯伤心欲绝、万念俱灰,风雪中仆倒,为曾宝琴所救。

从此他无心功名,宁愿放弃出仕也不愿让嫡母有争荣耀、博诰命的机会,一心只想做个闲散书生,后来进了任家,做了教书先生。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7)

曾宝琴的命运与魏良弓生母的命运雷同,又有救命之缘,恍惚中魏先生以为自己爱上了这位神仙姐姐。当沈翠喜为他提媒保亲的时候 ,他说自己已心有所属。

旋即沈翠喜有难,他慷慨以赴,压下心中芥蒂去官衙与李照斡旋,后为避嫌不得不离开任家,在大雪中染寒成疾。

灯枯油尽,命悬一线时,才发觉自己刻的小木头人竟酷似大奶奶,那一霎他痛哭失声。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8)

魏公子不明白,他觉得自己心中所爱是神仙姐姐,可为什么手中不知不觉,却刻出了沈翠喜的模样?

情何以堪!果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非也!

他不过是纠缠在原生家庭的母子情分中!

他曾心属宝琴,这是因为他对生母的认同。后来爱上沈翠喜,表达出他内心也想与嫡母和解。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9)

生恩和养恩在他心里其实都很重要!

其实当他一再教育秀山要尊重嫡母沈翠喜时,当他对宝琴说出生恩养恩难分伯仲时,他已经承认了这一点,他只是不肯面对自己的身世时也做这样的诠释。

他痛恨的人,他要否认的人,其实也是他潜意识里深爱的人。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10)

编辑于正把原生家庭的心理梗用到了极致!

现实中,不论我们多么地想否定,但原生家庭确实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

原生家庭塑造我们的性格。

那些你不喜欢的,性格里的那些特质——犹豫不决很难做决定;害羞内向,经常错失机会;没耐心好冲动。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型。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11)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亲密关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很多人在找伴侣的时候,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找到与父母相似的伴侣。

有一项统计显示,53.4%的女性认为配偶与父亲相似。58.7%的男性觉得配偶与母亲相似,大约有42.7%的受调查者认为,年轻人容易被和父母相似的对象所吸引。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12)

我们与伴侣的相处模式也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一位来访者常跟我抱怨,先生常常跟她冷战,冷暴力可以持续一、两周,每次闹别扭,想说话都遭遇一张扑克脸,她经常被憋得很辛苦。后来回到潮汕老家才发现,原来家公,甚至家叔公,都与先生是一个样。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13)

我们的行为习惯,我们做事的方式也受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微信里的信息舍不得删除,或者喜欢囤积塑料袋,爱好存钱是个死心塌地的守财奴。

回家一看,老母亲的厨房里塞满了塑料袋;家中到处是舍不得丢的日常用品,碍着你的手很眼;你给了钱,她总舍不得花。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14)

我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更会暗暗复制于原生家庭。

如果你是一个不敢反抗权威,不愿意与领导结交的人,那八成小时候你有一个严厉的父亲……还有许多,会让我们看见原生家庭无处不在的影响。

看到这,也许你想问:“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

沈翠喜和魏良弓三观(魏良弓到底爱着谁)(15)

首先让我们觉察,觉察是改变的开始。通过察觉来发现源头。

察觉之后,我们便可以重新选择,不必被过去的经历所绑架、所束缚。我们当下的情绪得以与过去的情绪切割开,于是我们就不必再被自动化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模式牵着走。

放下对原始家庭的怨恨,才能打破悲剧命运的代际传承;

放下对父母内在的依恋,才能在选择伴侣时找到真正的爱情。

发现自己被童年经验所影响,才能切断那些自动化的反应模式。

祝福我们每个人都能超越原生家庭,活出自我。

#情感点评大赏#

我是@心理医生文以疗心——煮字为药,愿每一篇小文都带来疗愈的微末光亮。原创不易,欢迎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关注、点赞、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