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善福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水健力宝官员?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水健力宝官员(母亲去世不敢回)

三水健力宝官员

于善福。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摄

2019 年 3 月 28 日,珠海拱北口岸,外逃他国近 17 年的职务犯罪嫌疑人于善福步履蹒跚地走了出来。故土一别 17 载,如今终于如释重负。" 在国外即使有钱,但心没有归属。中国是法治国家,回国投案才是最好出路。"

于善福是原广东健力宝集团副总经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健力宝饮料风靡一时,被誉为 " 东方魔水 "" 民族饮料第一品牌 "。然而,由于当时该公司内部监管制度不到位、制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公有资金沦为部分管理人员私产。

2000 年 6 月,于善福伙同公司有关领导以提高福利名义,从工会账上开支人民币 1141.385 万元,用于购买人寿保险。其中,其个人缴纳保费 191.85 万元,预期效益 222.45 万元,分占保险公司保费回扣奖励金 8.68 万元,涉嫌贪污罪。

2002 年 9 月,于善福被立案侦查,但他在被查 1 个月前便已潜逃,销声匿迹。

于善福是怎么出逃的?漂泊海外 10 多年,他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办案人员又是如何将其成功劝返的?近日,南方日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于善福及该案经办人员,还原于善福案件及其回国背后的故事。

侵吞公款出逃母亲去世也不敢回国送终

作为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一手提拔的大将,于善福的事业可谓顺风顺水。他为何不惜自毁前程,伙同公司有关领导用买保险的方式侵吞公有资产?

面对记者,于善福说出了藏了 17 年的 " 秘密 "。

2000 年左右,健力宝面临转制,当时公司账面上有 5000 多万元职工福利资金,于是有人提出以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给全体职工发福利。但执行时,政策却走了样:只给于善福等 5 名公司高层买了保险,其他几百名员工却未能享受好处。

等到该案东窗事发,于善福早已 " 人间蒸发 "。

于善福去哪了?根据前期调查,专案组发现于善福在南太平洋某国有房产,且其妻子、儿女也都移民过去了,故推断其藏匿在该国的可能性极高。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专案组一直无法准确掌握于善福在当地具体情况,侦办工作迟迟没有进展。

" 跟一般意义上的‘仓皇出逃’不同,他其实是‘有准备’地举家移民。出逃前,他国内的亲属基本都移居海外了,出逃后又故意断了跟国内的联系,增加了侦办难度。" 该案经办人员、佛山市三水区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主任曾军说。

另一边厢,出逃看似 " 顺风顺水 " 的于善福,在海外其实亦倍感艰辛。

" 在外面 17 年,日子很难过 ……" 回忆起海外生活,于善福总把 " 难 " 挂在嘴边。他说,最开始靠以前的积蓄生活,后来为了养家,跟朋友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公司为了省钱没有招员工,凡事需自己亲力亲为," 非常辛苦 "。

最难的是沟通。于善福说,他不懂英文,交际圈很窄,只能在华人圈活动。" 我想开车,但中国的驾驶证到当地只能用 1 年。考试的时候,不懂英文就非常难,我花了 2 年时间,考了 3 次才考到。而且,我也不懂他们的交通规则,处处都很难。"

生活的苦,咬咬牙或还能坚持。内心的恐惧,常让于善福无法入眠。

在国外期间,于善福长期关注国内新闻,熟知中央追逃办公布了 " 百名红通人员 " 名单,更深知党中央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决心和态度。" 我的心没一天安定过,天天晚上睡不好,总有一团气堵在心口。我无数次想要回来,但又不敢回来 ……"

外逃这些年,生离和死别于善福都经历了一遭。2016 年,妻子回广州治病,他担心被抓,不敢陪妻子回来,只送她到机场。" 我们分手的时候都在哭。我怕她不认路,加上年纪又大,又有忧郁症 ……" 于善福还谈到,他母亲 2015 年在国内去世,得知消息后,他也不敢回国送母亲最后一程。

" 在国外哪有那么好,真的好惨的!" 说到这,于善福长叹一口气。

线索中断 16 年从其儿子口中找到突破口

当于善福在海外备受煎熬时,大洋此岸的专案组也在为查找其线索四处奔走。

时间来到 2018 年。当年 3 月,《监察法》颁布施行,纪检监察机关成为职务犯罪追逃追赃案件主办机关。三水区纪委监委由此扛起于善福案追逃追赃主办责任。

" 当时手头的线索非常有限,加上又断了 16 年,非常难查。后来,发挥监察体制改革带来的制度优势,我们协调了公检法、外事侨务、金融等部门纳入追逃追赃成员单位,合力对于善福亲属关系、社会关系等再次全面起底。" 曾军回忆。

在一次反腐败协调小组扩大会议上,一条关键线索终于浮出水面。

" 会上有人说,听说于善福有个儿子时不时回国内参加同乡会一些活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们得到这个信息后如获至宝,马上找准了目标。有活可干了!" 谈及当初找到案件突破口,曾军仍难掩兴奋。

专案组经排查,发现于善福儿子常往返珠海等地。

专案组几赴珠海,开始与于善福儿子正面接触。但一开始,对方非常抵触。

" 他就说,我老爸的事是我老爸的事,跟我无关!他在哪里我也不清楚,我们多年没联系了。" 曾军回忆,对方最初不但不配合,且不时打探专案组底线、查办进度。

" 都等了这么多年,我们并不急。就告诉他,按照《监察法》相关规定,如果涉嫌包庇窝藏,我们可以依法对他采取限制出境措施。" 曾军说,另一方面他们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其父 " 与其继续逃亡,客死异乡,不如早点回国,争取宽大处理 " 这一道理。

精诚所至。2018 年底,于善福儿子最终表态,愿意配合劝返工作,并将其父在国外的住址、工作和生活动态等情况告诉了专案组。

通过其子 " 传话 ",专案组和于善福取得了间接联系。

日拱一卒消融思想坚冰歧路人迷途知返

2019 年正月初九,当着专案组的面,于善福儿子拨通了父亲的电话。16 年久久为功,一茬茬办案人员心血,专案组终于与于善福取得联系。

专案组通过于善福儿子转达了当前追逃追赃的形势和坚定决心,向于善福介绍对主动回国投案人员的从宽政策,持续做其思想工作。

积胜势于点滴,于善福的思想防线逐渐松动,终于表示 " 肯定回来 ",但又说,公司需要时间注销,希望能等等。

接下来的日子,双方通过于善福儿子不断沟通、拉锯。这样到了 2019 年 3 月 15 日。当天,于善福藏匿的地区发生枪击、爆炸事件。专案组第一时间通过中间人捎去问候,令他深受感动,当即决定择日回国投案自首。

13 天后,于善福如期回国。" 见面时,我说我等这刻等了很久了。我要感谢组织,救了我,也救了我全家。" 回忆回国当天情形,于善福依旧激动。

采访最后,于善福直言回国后思想负担少了,睡眠好了,体重也增加了。" 我在外面确实有很大思想负担,回来之后很踏实。看看我现在这个状态,是吧?" 他说," 希望那些还在潜逃的人,跟我一样,早点回来!"

来源:南方日报

【来源:ZAKER潇湘】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