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杨小娟)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美好十月,西安市雁塔区第二小学十四位语文老师参加了第三届“如华”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历时两周,活动圆满结束。

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让‘双减’扎实落地”的活动主题,老师们研读新课程标准,精读教参和教材,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细致分析学情,以学定教,致力于“少教多学”,为孩子们呈现了一节节精彩扎实的课堂教学。

雏鹰杯挑战赛小学(雁塔区第二小学开展)(1)

朱阿荣老师执教的《秋天》,通过识字、写字、读文、说话等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在和语文的初步对话中感受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朱老师通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秋天之美,激发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朱老师课堂评价及时,激励性强,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郭亚妮老师执教的《麻雀》,本课紧紧围绕“如何把事情写清楚”这一单元目标,抓取文本中情节、环境、叙述角度等教学点,整合文本进行写作方法的讲解。教学过程层层深入,从写一件事情的基本架构、情节细节、感官角度,结合文本,步步渗透。巧妙地借助课前预习单、小组讨论以及朗读感悟等环节,让学生在课堂有所思,有所得,真正做到了有趣、有效、有分享。

雏鹰杯挑战赛小学(雁塔区第二小学开展)(2)

邹晗雪老师所执教的《小小的船》,是一首童谣,该童谣以优美的语句描绘了一幅夜景图。在朗读指导方面,有层次,有方法,效果明显。识字环节形式多样,运用肢体动作和猜谜的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并且适当进行了拓展,认识门字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会读文本,会认字,会写字。

樊乐老师所执教的《玲玲的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在梳理玲玲感情变化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初步感悟爸爸意味深长的话,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谢从菊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谢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朗读、紧抓关键词、动手做实验、分角色演一演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同时,在教学中老师也善于开发白板功能,利用与课文相关的青蛙、小鸟板帖和头饰等教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布置作业环节更是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没有书面作业,以阅读和观看《坐井观天》动画片来巩固本节课的难点。

左少媚老师执教的《江南》,左老师通过创设情景,带领学生走进江南水乡,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己感悟想象画面等多种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雏鹰杯挑战赛小学(雁塔区第二小学开展)(3)

毛琳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抓住重点,灵活多样。老师通过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动词和播放视频观看"爬山虎怎么爬",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理解内容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爬山虎爬的样子、爬山虎怎么爬、爬山虎的脚的变化"三个角度构建课堂,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正是源于细致连续的观察。

李明明老师执教的《小真的长头发》,是一本经典绘本,为学生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个故事从三个好朋友在圆桌旁的谈话开始,用单色与彩色画面相交替的方式串起现实与想象的不同场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充满天真稚趣的问答,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张力。鲜艳明快的画面、妙趣横生的情节、智慧幽默的对白,带领学生走进了一个美好的童趣世界,让学生们进行一场奇特的想象之旅。

袁愈祯老师执教的是《日月潭》,袁老师紧扣教学目标,从“朗读正确,抓关键词,展开想象,熟读成诵”四个方面逐一引导学生有层次,分步骤地学习课文第一到第二自然段,再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第三四自然段,同时有效落实了课后题中背诵课文2-4段和学习积累四字词语的要求。结合“双减”导向,袁老师精心设计了学习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就完成会背诵,会书写的学习任务,作业布置以激发学生兴趣,学以致用和启发学生思维为主,采取二选一形式,在拓展延伸中有效融合了课内课外知识。

刘紫甄老师执教的《比尾巴》,刘老师采取寓言故事《小壁虎借尾巴》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引入本课内容《比尾巴》。本课是《比尾巴》的第二课时,课上,老师先复习了上节课的生字内容,再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标点,以及阅读语气的教学,启迪孩子的语文朗读思维。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仿照课文内容造句,以及展示了学生制作的作品。本节课内容生动有趣,还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布置作业环节也严格遵守“双减”要求,没有书面作业,以仿照本课形式造句,用来巩固本课的重难点。

原晓珊老师执教的课文《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寒号鸟和喜鹊的不同结局,原老师引导学生在读文中梳理时间线索,在析文中品味寒号鸟和喜鹊对做窝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二者不同的性格特征。整堂课融听、说、读、写、演为一体,环节完整丰富,衔接自然流畅,注重启发和生成。

雏鹰杯挑战赛小学(雁塔区第二小学开展)(4)

马丽娜老师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一篇激励学生读书立志的文章。课文所写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在教学中教师立足教材又没有局限于教材,在每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了导语,披文以入情,整合了多种课程资源充实了课堂,拓宽了本文的宽度,让学生在读悟结合中入境入情地去感悟文本,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孙永骄老师执教的《青蛙写诗》,是一首富于童趣和想象的儿童诗歌。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孙老师以歌谣和扮演青蛙说话的有趣形式将孩子们带入到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做诗的情境中。课上,老师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还带领孩子们做了表演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语文思维。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高宁老师执教的《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教学中老师组织了自读、齐读、同桌互读、男女赛读、朗诵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层层递进、及时正音,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在品读中随即指导识字,将随文识字落到实处。老师巧妙设疑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风景画学生整体感知春季的景物,发挥想象仿编儿歌,锻炼了表达能力,在欢笑声和读书声中学生活跃了思维,也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

貟伟华老师执教的《葡萄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简笔画的形式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师生合作共同画出“茂密的枝叶”,图文并茂,孩子们切实感受到葡萄的五光十色之美。教学中穿插新疆舞,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说出“为什么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并能用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葡萄沟。

本次活动也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老师们的广泛关注。

“双减”政策下,参赛教师围绕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课堂中即落实学习任务,渗透学习方法,助力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在学科作业融合方面均有大胆的尝试。整个活动过程,也有效提升了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雁塔二小的语文教师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耕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向课堂每一分钟要效率,向“双减”工作的减负提质增效目标不断努力进发!

编辑: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