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我看了几集《少年派》,刚好播到林妙妙和钱三一两家家长第一次接触。妙妙妈妈在家里剁肉馅,没想到吵到了楼上钱三一的妈妈,引得三一妈妈来敲门,请她小点声。可妙妙妈妈并不觉得自己理亏,反而逻辑清晰、气势逼人地反驳了回去。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1)

当妙妙爸爸说不必要对人这么厉害时,妙妙妈妈理直气壮强调:“我是一个更年期女人!”,让妙妙爸爸立刻噤了声。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2)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3)

后来两位妈妈成了朋友,晚上一起在小区散步时,三一妈妈对妙妙妈妈说:“我都更了。”妙妙妈妈特别惊讶,说“你才多大呀,一般要五十以后!”随后自己也紧张起来,说最近脾气特别不好,是不是也快了。

我这才知道,妙妙妈妈之前说自己更年期,可能只是给发脾气找一个正当借口。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4)

和剧情的设定很类似,在大部分人的理解中,更年期似乎等于暴脾气。但事实是这样吗?女性更年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期?她们会经历哪些身心变化,又承受着哪些压力?为了平稳度过更年期,我们可以为她们做些什么?

来看今天的文章。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5)

更年期到底要怎么算?

更年期,其实是指以女性最后一次月经为起始,往后的12个月,是用来确认女性是否再也不会来月经的12个月。

从世界范围内来说,女性最有可能在49-52岁进入更年期,有的女性会在45岁时就进入,也有一些女性会推迟到55岁左右才出现更年期的症状。相对来说,中国女性进入更年期的时间比较晚,通常在51.7岁左右。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6)

但是,我们平常谈论更年期时,说的不仅仅是这12个月,而是泛指女性人到中年时,由于卵巢老化、雌性激素下降等原因,出现生理状态紊乱、心理状态波动的一段时期。这个波动时期通常从45岁开始,持续到60岁甚至更久。我们这次讨论的,就是这个整体时期。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更年期”这个词有很多其他用途。比如,人们会将更年期的特征简化为脾气差、讨人厌,给任何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性扣上“更年期”的帽子,或者用“你最近是不是更年期!”来指责别人。在这样的对话中,“更年期”不再是中立的,不再具备本身的复杂含义,而是被当做一个标签,用来发泄情绪,或侮辱他人。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7)

更年期女性会经历哪些变化?

生理变化:“失眠和头疼,让我狼狈得像个‘瘾君子’”

  • D,57岁,退休教师

我在更年期时严重失眠。一个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而且睡得很浅。为了改善睡眠,我试过褪黑素、中药,都没有效果,最后实在没办法,去买了安眠药。一开始隔几天吃一次,后来必须每天都吃,不然就完全无法入睡。

失眠会导致头痛,为了止头痛,我又去买止疼药。那个药是每次头疼时吃一粒的,可我头疼太频繁,吃的次数太多,身体产生了抗药性,现在每次要两、三粒才有效。有一次在外面突然头疼,疼得像要裂开。我没有带药,急的用头撞树。我猜,我当时狼狈的程度,恐怕和电视里演的瘾君子差不多吧。

女性在更年期时会经历许多生理变化。除了失眠和头疼,经期紊乱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女性在更年期时,两次月经之间的间隔会延长,有的则会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不规则出血。除此之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障碍,也经常在女性的更年期出现。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8)

心理变化:“更年期时,我脾气差得不像自己”

  • L,55岁,会计

我以前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可是更年期时,我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最严重的一次,我一个上午和丈夫吵了4次。一开始是吃早饭时,他一边喝粥一边随口说想吃油条,我登时无名火起,冲他吼说“不想吃就别吃”,然后把他的碗拿走了。后来我叫他帮我晾被罩,他在回复女儿的微信,就没有立刻答话,我又不分青红皂白地骂他是不是聋了。然后我扫地、拖地的时候,他站着坐着我都看不顺眼,把他反复从一个房间赶去另一个房间。最后一次,我下楼倒垃圾,看见隔壁邻居是丈夫出来倒,回去后又跟我丈夫发脾气。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9)

更年期时女性的心理变化,会比生理变化更加明显。最先出现的症状,是记忆力减退(memory decline)。有研究显示,女性在更年期初期(40-50岁时)会出现轻度的记忆力减退,比如偶尔忘记事情。但在更年期后期,也就是55岁左右,会出现明显的记忆力下降,比如记不住刚刚过发生的事,或者收拾妥当准备出门,却想不起来自己要去做什么。

心理社会变化(psychosocial change)也是女性在更年期的主要心理变化。比较常见的是易怒(irretability),也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总因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一项调查显示,70%的女性认为,易怒是她们在更年期最主要的困扰(Born, 2004)。因为她们会频繁地发脾气,令家庭成员和朋友感到受伤和冒犯,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

总体而言,更年期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生理功能退化、心理状态紊乱、性冲动消减的阶段。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10)

我们对于更年期,都有哪些误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年期没有被承认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生理阶段。这就导致人们会将女性在这一阶段的变化归因在个人性格,甚至是个人道德,而不去理解、关心更年期女性的需求。

“直到妈妈生了场大病,我们才意识到,应该在更年期多体谅她”

  • Sherry,27岁,销售

我妈妈一直很强势,更年期时变本加厉,必须要我和我姐姐按她规划的路走。我们姐妹俩动辄和她吵架,我姐觉得烦了,就去了南方,我还怪我妈,说她把姐姐给逼走了。

后来,有亲戚提醒,说妈妈的样子很像更年期到了。因为她体会到了自己的衰弱,担心以后无法照顾我们,所以要赶紧安排好相关的事才能放心,要我们多体谅她。我们不以为意,觉得怎么别人的妈妈没有这样,肯定是她自己的问题。

又过了一两年,我妈查出了不太好的病。医生说这种病跟心情有很大关联,问我们,妈妈平常是不是常生气。我们那时才意识到,亲戚的提醒也许是对的。如果当时我们多体谅她一些,她是不是就不会生病了?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11)

  • 更年期的压力,是因为社会过度看重女性的生育价值

我们的社会在看待女性时,依然会将生育价值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认为不能生育的女性是没有价值的。

当她们进入更年期,月经停止,她们开始担心,自己会因为失去生育能力,而失去身为女性的价值,并因此不再被需要(LeBoeuf , 1996)。

“确定不能生孩子后,我时常担心丈夫和我离婚”

  • 湖蓝,45岁,汽车美容公司经理

我39岁时和现在的丈夫再婚。开始几年,全家都没有想再要孩子。可是后来,我丈夫的女儿跟着他前妻出国了,我婆婆思念孙女,于是开始劝我们再要一个孩子。

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说我已经有了更年期征兆,不太可能怀孕,也不建议怀孕。可是我当时才43岁,应该没有到更年期。为了完成婆婆的心愿,我和我丈夫辗转几家医院,试了一年多,可是都没有效果,最后终于还是放弃了。

确定不能生孩子之后,我和他们的相处多了些小心。虽然他们对我还和以前一样,我的心里却一直有一个疙瘩,时常担心我丈夫因为想要孩子,再和我离婚。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12)

  • 更年期压力,来自人们对于变老的恐惧

更年期处在壮年与老年之间。因此,经历更年期就是在慢慢变老。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退休,还可能经历孩子长大离家、父母年老甚至去世。这些变化会破坏人们持续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打破人的行为方式,让人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生活。因此,我们对变老充满恐惧。

但在心理学家Waddell看来,变老恰恰是人们回归本真的机会。Waddell认为,我们从成年开始,就被种种外在身份限制了思想和行动。比如,我们要像一个职场人那样穿着,要像一个母亲那样照顾家庭,却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当我们步入老年,这些外在的身份逐渐从身上剥除,我们不用再去上班,不用每天照顾孩子,将获得足够的空间,去体察自己的内心。变老的过程,会让我们以最纯粹、最本质的方式与世界相见。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13)

如果你/你身边的人正在经历更年期,我们可以做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更年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人生阶段,并对它的到来有所准备。当身边有中年女性出现身体、性格的变化时,我们不要简单粗暴地责怪她“怎么能这样”,而要冷静地想想,她有没有可能正在经历更年期。

其次,我们可以对症下药,根据她们的更年期表现,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我的一位访谈对象告诉我,他的妈妈更年期时常常觉得自己“没用”,情绪低落。他便故意犯一些小错让妈妈来补救,让妈妈体会价值感。比如主动请缨去做饭,却错将糖当成盐,拜托妈妈来收场。

最后,我们要保持积极的沟通。确实,与更年期女性的相处中,她们不稳定的情绪常常伤害我们。为了避免被伤害或引发冲突,我们可能会选择远离她们,回避与她们沟通。但这样只会让双方隔阂更深。我们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与她们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并聆听她们的想法,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1岁闫妮素颜黑黄老态尽显 46岁闫妮更年期怒怼楼上邻居(14)

更年期的女性在慢慢走向衰老。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逐渐体会到,自己不再能胜任一个职场人、一个母亲、一个妻子或者女儿的角色。于是她们想要和时间赛跑,想尽办法逃脱岁月,再为他人多做一些。而身为亲人,我们也许不能对他们的辛苦感同身受,但至少可以告诉她们:

你们为我们做的够多了,接下来,请好好为自己生活。


欢迎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8年度健康头条号。

7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