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莲花山位于河南省郏县,有九座山峰,状如九朵莲花在道教圣地中,有“天下三顶”之说,南谓“武当金顶”,北谓“太行第一峰——老爷顶”(今在辉县市)郏县老爷顶处在南、北两顶之间,故称中顶又因该山九峰簇拥,状如莲花,故称“中顶莲花山”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道教圣地七星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教圣地七星村(郏县道教圣地----中顶莲花山)

道教圣地七星村

郏县莲花山位于河南省郏县,有九座山峰,状如九朵莲花。在道教圣地中,有“天下三顶”之说,南谓“武当金顶”,北谓“太行第一峰——老爷顶”(今在辉县市)。郏县老爷顶处在南、北两顶之间,故称中顶。又因该山九峰簇拥,状如莲花,故称“中顶莲花山”。

从“三顶”在道教史的位置和道众心目中的地位看,中顶的地位和辈份,都高于其它“两顶”。 中顶莲花山地理位置河南省郏县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开放时间全天门票价格免费。著名景点舍身崖、神仙洞、五龙泉、莲花池等 。郏县的中顶莲花山上有玄元行宫祖师庙,山腰有朝天宫、山下有迎恩宫等建筑,始建于北魏,屡毁屡建,已历数千年 。

道教天下“三顶”之一的中顶莲花山,又称老爷顶,位于郏县茨芭镇东北部的山店村北,距郏县城十七公里,海拔607.2米。因道教创始人老子曾公元前491年在此聚众传授《道德经》,北魏时人们在山顶建祖师庙而得名。 据记载,公元前491年,老子到郏县莲花山上聚众传授《道德经》。北魏时,郏人在山顶建祖师庙,乾封六年(666年),唐高宗追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开元二十年(733年)五月,下诏图写玄元真容,分送天下诸州、县,道观升格为宫,祖师庙遂称玄元行宫,邑人遵旨在老爷顶立“玄元皇帝行宫”碑。莲花山顶有建于咸丰年间的莲花古寨,寨内的祖师庙始建于北魏,重修于唐,再修于清。

莲花山主峰陡峻而奇险,山腰有山神庙,山巅有莲花古寨。古寨乃咸丰间创制,全石砌就,方数里。寨内地势平缓,遍植松柏,古殿庙宇,皆掩映于绿树浓荫之中。若于人声喧嚣之地忽而入此静境,真可令人顿生出世之心。

山下有迎恩宫,山腰有朝天宫。从朝天宫到山顶有类似武当的十八盘,十八盘右侧有舍身崖、神仙洞、五龙泉、莲花池等道教遗迹。山下有莲花石、蛤蟆石等奇石,山顶古柏森森、道观众多、香火旺盛。

据说,山上有很多地方都很灵验,特别是山前半山腰的一棵柏树为最,村民们都称这棵柏树为灵柏。此柏甚为奇特,树干向左扭曲,说是若是谁有什么疑难的事情都要到树下祈祷,神仙就会给祈祷着指导迷津。传说有不孝的儿媳妇在此柏树前说谎而遭雷劈身亡。

作为道教名山的老爷顶,山上石头盛开白莲花,为中顶一奇。“祖师出汗”、“海马吐雾”、“雷火炼殿”为中顶“三绝”。据传,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时,祖师庙里祖师全身会淌下汗水,接着祖师庙屋脊上海马嘴里会吐出阵阵烟雾,并发出叫声;前往拜谒的香客中不乏凡夫俗子,大殿难免会受浊气污染,每年用雷火炼殿,以保持清洁。

莲花山作为道教“三顶”之一,在2000多年来的历史上,一直闻名遐迩,和众多历史名人都有故事传之当今。

老爷顶西麓的堂凹岭西崖,有娄敬洞,洞旁有明代嘉靖年间置《重修娄敬先生养游石室铭》碑碣。西汉刘邦的名臣娄敬曾在此隐居。

老爷顶盛产黄莲、柴胡等数十种中药材,东周时期名医鲁桓,在此山采药行医,人们建起鲁医庙,塑鲁桓塑像一尊,供人瞻仰。

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老爷顶与黄老道“斗法”,在老爷顶东麓留下遗迹——拔剑泉,列入道教神仙谱的李伟,在老爷顶居住,吞吃莲花池内的千年莲花,被皇上御封“活神仙”。为纪念这位挣脱苦难枷锁的平民“神仙”,在迎恩宫建有李伟庙一座。

苏轼曾到老爷顶拜谒老子行宫。宋绍圣元年(1094年),时任定州(今河北定县)知州的苏轼被贬英州(今广东英德),在陈留遇到乡人杨子微,杨子微会数术,为苏轼占卜,言“不死岭表,必能生还”。苏轼高兴地给杨子微写下这样一段话:如这话得到验证,我当亲自书写老子的五千字《道德经》作为报答。苏轼告别乡人,折道汝州,找时任汝州知州的弟弟苏辙筹资路费时,曾虔诚地登上老爷顶,拜谒祖师老子,以求“斯言有征”,三年后,哲宗崩,徽宗即位,苏轼遇赦北归。苏轼死后亦葬在中顶莲花山下的箕形山坳里。

目前,郏县政府和发改、文化旅游部门正在对郏县莲花山进行进一步的保护、规划和开发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