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适婚年龄,却迟迟没有动静,父母着急了,于是,各种催婚“大戏”频频上演在父母看来,结婚成家生儿育女,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满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点了火就要负责灭掉?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点了火就要负责灭掉(有时需要点把火)

点了火就要负责灭掉

孩子到了适婚年龄,却迟迟没有动静,父母着急了,于是,各种催婚“大戏”频频上演。在父母看来,结婚成家生儿育女,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满的。

不过,父母的这种心思,子女却未必领情。是火候未到?还是另有隐情?

前者最终或能水到渠成,皆大欢喜;但后者,为人父母者却不可不察。

爱情是美好的,但总会有挫折,如何帮孩子走出低谷,也考验着父母的智慧和用心。

文/记者 萧晓珍

吴笛

林珊

漫画/小牛

催婚手段挺“奇葩”

所谓“朋友的公司”,其实是个婚介所

小雪(化名)30岁生日过后,妈妈就开始着急上火了。

“不是我不想嫁,实在是生活圈太小了,平时接触男生的机会不多,没遇到合适的。”小雪也很苦恼。

上周末,妈妈突然叫小雪陪她“去朋友的公司坐坐”。“周末去人家公司干吗?”小雪觉得挺奇怪,但妈妈坚持,她只好跟着。没想到,到那一看,所谓“朋友的公司”,实际上是个婚介所,进了会客室,一名男士已恭候多时。

小雪很生气,扭头就走。刚到楼下,妈妈的“夺命连环call”就来了,她索性关了机,在外面躲到夜里11点多才回家。一推开房门,妈妈正坐在客厅里等着她呢。

点评

家长倒是把孩子“骗”到了婚介所,但显然,结果适得其反。

“不是我不想恋爱,而是没有条件。”知道了这个理由,家长其实可以开诚布公地和子女谈一谈,一起想想办法。

孩子是成年人,需要平等沟通啦!

每周安排孙女相亲,相完亲就催订婚

26岁的茜茜(化名)是泉州人,平时在厦门上班,周末才回去。每到周五,奶奶催她回家的电话就来了,因为,要相亲!

茜茜的父母在广东,她的婚姻大事奶奶操着心,而且,一上大学就开始催了。工作后,奶奶正式把这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周末相亲大戏”频繁上演。有一次,周五晚上到家已经10点了,家里还有一媒婆坐等着。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挺长时间,没有任何结果,大伯大姑舅舅姨姨都被奶奶动员来给茜茜介绍对象。后来,看到茜茜视回家为“畏途”,奶奶又换“手法”。家里来客人,奶奶总会“不经意”地问问人家:女儿出嫁了?儿子结婚了?都生孩子了?!要不就是“人家22岁就有男朋友了,你都26岁了,多吃的米和油去哪了?”

左看右看,最近,茜茜终于和一男生看对了眼。才相处着呢,奶奶就计划着给孙女订婚了。

点评

奶奶的锲而不舍精神可嘉,茜茜的愿意配合和认真对待感情的态度也值得点赞。缘分这事,需要有人“点把火”,有时也确实还得“等一等”。

妈妈当“义工”,到处帮儿子“打广告”

儿子30岁前,阿珠(化名)不担心他的婚事,觉得凭他的条件找个好媳妇不难。可都32岁了还单身,阿珠急了,不是拜托身边的朋友和街坊邻居帮忙介绍,就是留意哪里有相亲活动好拉着儿子去,儿子随着去了两次,就再也不愿意跟她折腾了。

于是,阿珠很快成了各种相亲活动“妈妈义工”,常常替儿子登台亮相“打广告”。相亲活动结束后,她还会带回一大把女孩的信息,追着儿子问:“这个可以吗?那个呢?”

阿珠的努力都成了儿子压力,儿子下了通牒:您可别再插手,我会自己搞定!阿珠这才消停。想开了,也就“天下太平”。阿珠不焦虑了,自己和丈夫去happy(开心),儿子也轻松了。

一年后,儿子带回了一个女孩,说是他的女朋友,给了阿珠一个大大的惊喜。

点评

找对象这事,哪能替呢?再说了,人家女孩看到“婆婆”这么打眼,说不定还怕了呢。您喜欢的,未必孩子喜欢。该放手时就放手吧。

其实,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看见婚姻的美好,他又怎会不去寻找爱情?

不婚理由也无奈

“傲娇公主” 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赶紧把自己嫁了,我们也不要求男的有多好,拐脚我们也不嫌。就是别再高不成低不就了。再不嫁,你这辈子都嫁不出去了!我们都跟着没面子。”

“嫁不出去就嫁不出去,我就不嫁怎么了?看我不顺眼?我自己出去住!”

这样的对话,二十多年前常有,但后来,米凡(化名)的爸妈也不说了,死心了。今年,米凡55岁了。

米凡漂亮,年轻时更是一朵花。因为幼年身体不好,家里人都宠着她,有好吃的好玩的,总是第一个给她,爸妈也着力栽培她。才艺双全,加上家庭条件好,也养成了她的公主脾气。到了适婚年龄时,周边的男生,没她看得上眼的。

年近三十,父母看着着急,又托人介绍了一男生。工科男,条件还不错,她心动了,用心打扮了一番,准时去赴约。不曾想,从来都是别人等她,这次,却是男生迟到了。她越想越生气,公主病又犯了。虽然人家解释确实是工作上的原因,也很喜欢她,但她从此置之不理。

结果,她越挑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人,怨气也越来越大,就此单着了。

点评

今天心理研究院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优秀心理工作者刘平超说,米凡存在自恋型人格障碍,心里只住着自己,所以,别人对她有些怠慢,她就极度愤怒。她难以感受别人,也就不可能爱上别人,更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如果对自己有这份觉察,她需做比较深刻的心理调整。

伤心“小孩”

无法正常恋爱

“你看看人家,像你这么大的,都生孩子了,有的孩子都八九岁了,你怎么还不赶紧成家?!”

“你管我?从小就没好好管过我,现在管那么多干吗?我结不结婚是我自己的事!”

每次回家,曲真(化名)和妈妈的这种争吵不时就会上演,内心里,她也很痛苦,但她始终没法好好延续一段正常的感情。

曲真还小时,父母就离了婚。妈妈再婚时,婚礼很热闹,却没人注意到,难过的她躲在角落里哭。现在回忆起来,她说,当时“感觉自己被撕裂了”。

妈妈再婚后,继父待她倒也不坏,但继父和妈妈的关系后来并不融洽。她对继父总有愤怒感,有戒心,小时继父对她稍有亲热的举动时,她就觉得“很恶心很恐惧”,总觉得有危险。

研究生毕业后,她想恋爱,可一跟同龄人在一起,就觉得别扭,反而是年龄大的男人对她照顾多,她竟充当了第三者。她不想这样,却无力自拔,更无法正常恋爱,也根本不想“好好嫁了”。

点评

刘平超说,母亲婚姻的不幸福,使曲真对婚姻有了恐惧症。潜意识里,她认为婚姻是不幸的根源,因此,宁可寻找畸形的关系,以为这才不会让她自己不幸。

所以,父母们,让自己幸福起来吧!

为情所伤

恋情从此成“畏途”

“我们培养个大学生也不容易,我们还指望着你,可到现在不成家,是闹哪样哦……”

“……”

每次回老家,听到父母“催婚”, 37岁的林尔(化名)总是无言以对。

林尔早恋,高中时就有男生追求过她,但恋情在一次和男生出游时告吹。男生想和她亲热,没准备好的她一把把人推开,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大学时的恋情,林尔很珍惜,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但突然有一天,男友告诉她,要和她分手,如晴天霹雳,她伤心欲绝,甚至做出了轻生的举动,所幸被同学救了回来。

这段过往父母并不知晓,但从此让她对感情望而却步。工作后,上司对她很关照,她对他也有好感,但仅此而已。可有一次,在和上司一起用餐时,他的太太突然出现,当场给了她一耳光。这种羞辱令她难堪,也从此打掉了对男性的亲近。

点评

刘平超说,受传统家庭的影响,林尔认为性是肮脏的,第一次恋爱与男友有性接触时,便认为自己不洁。如果遇到合适的对象,她会慢慢成长。但没想到,她付出真心的第二名男友弃她而去,使她彻底关闭心门。和上司没发生什么却挨了一巴掌,加深了她对性的不洁感,因此,内心对婚姻就更排斥了。

所以,对不结婚的孩子,父母可能得付出更多的关爱,去体会他(她)内心的无奈,帮他走出阴影和困境,一味的逼,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婚姻是珍贵的经历

母亲临门一脚,把她踢进婚姻大门

章雨(化名)今年50出头,儿子去年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回忆起当年恋爱结婚的经历,她说:“感谢我妈的临门一脚。”

章雨并非乖乖女,不过,也许因为妈妈上大学前交代的一句话“进了大学好好读书,可别谈恋爱”,在大学里,尽管有男生示爱,她却没敢接受。她记得爸妈说的话:女儿还是要回家乡,别漂得太远。如果和大学同学恋爱,爸妈的这个愿望岂不是落空?

回到厦门,进了事业单位,章雨的日子过得舒服,也过得没心没肺。陆陆续续见了几个相亲对象后,虽然没太多感觉,她还是和现在的丈夫开始谈起了恋爱。

不过当时,她并没有把结婚列入议事日程。总觉得没玩够,怎能就此被束缚?再说了,婚礼那么麻烦,想想就头大。

不过,老妈可没允许她这么晃荡,和亲家及女婿一合计,催着他们领了证,办了婚礼,就这样临门一脚,把她踢进了婚姻。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都想得到。章雨说,虽然和丈夫难免磕磕碰碰,但日子就是这么过的,而陪着孩子成长的过程,让她体验了作为母亲的快乐,“这种经历弥足珍贵”。

这些技巧您要懂

父母别干涉太多,也别给太多意见

“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有主见,他们的想法跟老一辈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子女找对象,不要干涉太多,不要给太多意见。”厦门花为媒婚介公司婚恋顾问欧阳爱珠提醒父母们。

欧阳说,有些父母急于求成,没经过子女允许就自己替子女找对象,比如,有个母亲把婚介所相中的女孩带回家,等儿子回来一起吃饭,说是请来的客人。吃完饭,母亲就着急地问儿子:“这个女孩怎么样?”儿子明白后,扔下一句“神经病”。

“催婚不是不可以,但要催得有技巧。”欧阳说,父母要让子女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子女也要让父母相信,他们自己有能力寻找自己的幸福。

不要挟子女,坦诚沟通多关注感受

“催婚其实并没有错,如何带着彼此的期待,放下成见去交流,是挺考验人的。”厦门怀众心理咨询师付衍清提醒,“父母在沟通时应该特别注意,不要用言语和行为去要挟对方。比如‘不相亲就别回来了’‘不结婚就断绝母子关系’之类,这样只会让冲突加剧。”

她建议,父母和子女可以敞开心扉,交流一下对婚姻大事的情绪和感受。父母可以告诉子女,他们没成家,自己会担心。孩子也应该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而不是与父母对抗,伤了父母的心。

亲子都得学习,学会换位学会求助

香港卓越父母研究院亲子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黄英认为,与催婚不同,逼婚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一方面,父母存在世俗观念,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依然有控制孩子的欲望,而有些孩子的心理也还不够成熟,恐婚。

“逼婚不能全怪父母,孩子也有责任。”她说,首先自己要豁达,理解父母年龄大了,都有回归生命的渴望,视孩子为生命的延续。其次,如果感到压力太大,可以求助于学习或心理咨询。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都应该成为学习型的人,以更好的方式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