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著名独立语文老师郭初阳的公众号“初阳台”推送了他的一篇书评《晓阳的两本新书》,关于阅读我的两本书《晓看精选集》《微声随想录》的感受。

虽然是书评,却相当于回忆美文,用几个温馨而有趣的小故事串联起了我们共同的朋友、共同的记忆:作家孙昌建老师、我的语文老师褚树荣、润润爸爸读过的圣经《哥林多前书》之爱是永不止息,我写过的郭家猫兄弟Spring和Summer、已经消逝的小车美鸿……

诚然,如郭老师所写:“有时候觉得世界很小,宛如一幅小小的星图,那些看起来隔得远远的孤单小星,却可以用交叉的细线连起来。”何其幸运,有那么多交叉的细线,把我们彼此连接。

我也非常喜欢郭老师用“记忆池”的比喻来形容“存在”的概念:

读着读着,我忽然有一点领悟——什么是存在?存在的第一形式就是对当下的觉知,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我想,存在还有第二形式,就是储存在记忆里。也许有一个属于全体的记忆池,每个人的涓滴记忆,最后都汇总在那里,相互摇动而融为一体,又因彼此震荡而常常被激活。”记忆,往往是比肉眼可见更为长久的存在。我为这些涌动的记忆波光而欢喜快乐。

题外话一:

郭老师的文章发出后,有多位朋友关注我的公众号“人文视线”询问,如何购买这两本书?

可以通过阅读作者精选文章《晓看精选 微声随想,我的文字告白:走过半生,愿归来仍是少年》,文后有赞赏设置(成本价 快递费约为100),请留下地址和电话,方便作者快递。

题外话二:转发《晓阳的两本新书》,可以看到郭老师用了几行字的摘要:爸爸告诉润润,上帝在天上,也在我们的心中,润润就问:……

问了什么?因为手机的显示是不完整的,连我都忘了当年润润问了什么?于是去查找《微声随想录》的亲子章节第141页。原来润润问:那上帝是不是双胞胎呀?

如果打开iPad,这句摘要的显示才是完整的。哈哈,这真是个有趣的细节,原来摘要的答案是在书中呀。

附:《晓阳的两本新书》 作者:郭初阳

郭初阳阅读经历(晓阳的两本新书)(1)

一、两本书

若想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式还是读她的书。何以故?以其密度也。深思熟虑后写下的内容,质地不同于平日嗯啊的口语——口语朵朵,如云;落笔沛然,如雨;删削成书,则如凝冰。

这段时间,翻阅这两册加起来近千页的书,恰似张果老骑驴而行,在前行之时转身向后,将万事回头看,油然而生一种感觉——作者把她的前半生都写在里面了。

《微声随想录》里写了她的童年与故乡,写了求学与工作,写了七首情诗和一个大肚皮,写了许多只猫咪(包括我家的两只),把孩子润润从托班一直写到留学德国,也记录了身边十几个人的离世。

《晓看精选集》收录了两百来篇采访与评论,因为作者的本行是文化记者。

郭初阳阅读经历(晓阳的两本新书)(2)

二、小小的星图

作者名娄晓阳,反着念这三个字,就是她的网名:小洋楼。

她的微信公号和视频号都名“人文视线”,简介里写着:看见真实,发现美好,尊重生命,敬畏上帝。

认识晓阳的朋友都会记得她笑起来旖旎的模样,诗经里巧笑倩兮一句,正适合来形容。我认识她的先生在先,后来在聚会中带家人,自然就认识了晓阳。

有时候觉得世界很小,宛如一幅小小的星图,那些看起来隔得远远的孤单小星,却可以用交叉的细线连起来。

一次闲聊时讲到浙江好教师,提起了褚树荣老师,晓阳笑道:“褚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呀。”我惊呼:“啊呀呀,难怪你会去做记者!”

当然,晓阳也不是一毕业就做记者的,她毕业于天津商学院,曾奔波市场多年,几乎把大半个中国都跑遍了,这才回到浙江,成为一个媒体人。褚老师在《小洋楼》一文中写过,当年这个班里语文好的人很多,然大半生与文字打交道的唯有晓阳一人。

在我看来,晓阳热爱写作,关心公益,与她的中学时代有深层的联系,帕斯捷尔纳克说过,一个人的少年时代就像一座飞机场,在此后的一生中会随时飞回入寻找记忆,就像飞机飞回去加油一样。热爱阅读和写作的老师,能带出有同样爱好的学生,此言不虚。

另一条线索来自孙昌建老师。记得当年在浙大上学的课间,班主任刘翔老师和我们聊起杭城的书店与人物,提到的好些人我没有听说过,刘老师笑道:“锅子啊,你连孙昌建都不知道,看来你还没有进入杭州的文学圈啊。”我一笑对之,心中暗想,自己是基础教育圈的,不了解文学圈,并无什么大碍。

二十年后,今年四月的一次小研讨会,我的邻座恰好是孙昌建老师,我马上转告了当年班主任的金句,孙老师闻之莞尔:“我知道你的,你的朋友爱宗和晓阳,也都是我好多年的朋友。”我当时很想给班主任发个消息——看来我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杭州的小圈子啦。

隔了大半年,十一月再次开会碰到孙老师,提到晓阳的两本新书,孙老师说很喜欢里面的一篇《皖北,昝寨,一个原生态的新年》,因为这篇好像是一部纪录片,也像一幅风情画。

郭初阳阅读经历(晓阳的两本新书)(3)

三、为什么自费出书?

晓阳之前出过好几本书,《恋恋韩情》《韩碟:不可错过的韩国电影》《我不是娱记:100位人物访谈录》……这两本却没有找出版社,是自印本,为什么?

她在序言里解释说,是为了保护文章原生态。“正式出版物虽然有书号,能出售,摆上书店的书架,但审查严格,特别是现在。我希望有些文章能有着情感和思想最原生态的样子,所以就用这样的形式保留。”

读到这段文字,自然想起自己最近参与的一本书,书稿早就定了,迟迟出不来,编辑审稿后说涉及吴稚晖、王国维的两处要修改,我弱弱地抗议了几句,我的编辑好言解释说:“您是不知道现在出版的尺度。我同您想法差不多,但当时单位质检同事就指出来了。我想等等,社里总编办能过也就行了……过去三个月全社就在干这个,我们之前十年出的书,汇编的,都要我们列个表,作者是谁,背景如何……”

这样看来,自印存留,敝帚自珍,是一个挺好的办法。

郭初阳阅读经历(晓阳的两本新书)(4)

四、我家的猫

我家的两只猫咪都已仙逝。

我很少写它们(照片倒是拍了不少),然而它们在晓阳的笔下,有着活泼的记录——

“关于Spring,流传着一个和硬币有关的故事:在它小时候,只要将一枚硬币向前一滚,它会立即从桌上飞越而下,直追不舍,追上翻滚的硬币后,用小爪一把按倒,然后用前肢将硬币掬起,再经轻咬住,奔回来交到主人手里,屡试不爽,惹得朋友们喷喷称奇不已。”

郭初阳阅读经历(晓阳的两本新书)(5)

“长大后的Spring有了另一个绝招,就是呈H型的睡姿。在六月到九月天气炎热的时候,它会把四肢完全摊开在地板上散热,样子如H型。要知道,狗狗通常用这样的姿势散热,而在猫却很少见。当它做出这样的姿势时,郭老师就知道夏天来了。”

“Surmmer有个绝招,就是爬窗户。有一张它高高趴在纱窗上的照片,远看上去活像一只大壁虎。它是怎么做到的?看到这张照片的人无不称奇……”

以上段落,有一种久别重逢的亲切感,吸引着我一读再读。

郭初阳阅读经历(晓阳的两本新书)(6)

五、互为镜像

褚树荣老师是特级教师,学问高而处世低,温和如水,出了新书《若有所思》,我想邀他在杭州的书店做一场新书发布会,提了几次,他都婉谢了。

褚老师在《若有所思》里有一篇写娄晓阳:“娄晓阳原是我任教的高中5班学生,上课双目顾盼,发言积极,下课笑声荡漾,青春活泼。语文科成绩特别好,但考试运不佳……最吸引她的还是各地的人文胜景。她既去拜访南阳诸葛庐,又到襄樊重温《隆中对》,在蒲圻的武赤壁,遥想曹军灰飞烟灭,在黄州的文赤壁,又感悟文学对自然的商业价值……”

很有意思,晓阳也写过褚老师:“我最难忘的却是他讲的《荷塘月色》,在他的描述下,朱自清在清华校园夜晚踽踽独行面对的袅袅婷婷的荷叶,仿佛就在我的眼前鲜活起来。为此在天津上大学时,我还在1991年的五一节跑到清华大学校园,专程在夜晚去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可惜早已寻不见那样的夜色和荷塘。那是清华大学八十校庆的时候。”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师和学生都存留在彼此的记忆里,而师生在文章里的追忆,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在课堂中的教学力量,以及延续在课堂之后的教学相长。

郭初阳阅读经历(晓阳的两本新书)(7)

六、信仰

若要问我最欣赏晓阳两本书里的哪几篇文章,我的答案是「信仰」小辑里的两篇,分别是《我为什么要成为基督徒》《生命见证:信仰里的价值观》,披肝沥胆,如昼歌如夜吟,坦然呈现自己的思想历程,字字句句都触动人。

在2016年的第一篇见证里,晓阳写道:“我一直不愿受洗,得直言不讳地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丈夫,他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把传福音作为他主要的工作,和我们以前的老朋友在一起,除了福音之外似乎无话可谈。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聚会和福音活动,却很少花在生活上……”

郭初阳阅读经历(晓阳的两本新书)(8)

作为爱宗的朋友,我总是记得那次在宝石山麓的江南文学会馆,每人朗读一首诗,轮到爱宗,他走到庭院中央,为大家读了一段:“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来自《哥林多前书》里的动人段落;他曾赠我一本《太平洋立场》,里面完整收录了《夏洛的网》,我一直保存着;他也曾诚挚地邀我参加一个独立笔会,我自忖写作水平还差得远,不够资格。

郭初阳阅读经历(晓阳的两本新书)(9)

爱宗是我信仰上的引路人。如果没有他,也许我不会成为基督徒。在我的印象里,他为朋友付出很多,每次有困难向他求助,总是尽力帮忙。他是一个朴素的人,瘦瘦的个子,总是安安静静的,说话温柔,然而笔力雄健。

在晓阳的书里,读到她2021年的第二篇见证,我就释然了,晓阳写道:“2016年,我最终决定和女儿一起受洗,受洗后,我的生命才有了真正的改变。几年前,曾经有同学问我,你觉得你们家那位信基督教以后,有没有变得更好?我当时回答不上来。但基督徒的生命是在更新成长的,如果这位同学现在再来问我,我一定会对她说,他确实在变得越好,越来越愿意为家庭付出,成为更好的丈夫和父亲。”

七、存在

书中一篇《美鸿祭》我来来回回读了好几遍,也许是因为我亲眼见过那辆车,可能也当过那辆车的乘客,所以读来觉得特别亲切,那辆如今已不存在了的小车,宛如一位消失不见了的老朋友。

晓阳写道:“这位曾经陪伴过我们八年多,出生入死的家庭成员,此刻,她应该被停在中村报废中心,和一大片需要报废的二手车在一起,也许就是这几天,她就要被砸烂或熔化,成为废铜烂铁或是资源再回收……无论如何,美鸿不可能再见了。”

读着读着,我忽然有一点领悟——什么是存在?存在的第一形式就是对当下的觉知,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我想,存在还有第二形式,就是储存在记忆里。也许有一个属于全体的记忆池,每个人的涓滴记忆,最后都汇总在那里,相互摇动而融为一体,又因彼此震荡而常常被激活。

书中所记载的那些人、那些小动物和那辆小车,都因着晓阳的记忆而再一次活泼泼地涌动在读者的心里,就像粼粼闪耀着的波光,一亮一亮的。

郭初阳阅读经历(晓阳的两本新书)(10)

约翰一书4:4 那在你们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

小洋楼

图书《恋恋韩情:韩影韩剧韩星爱情完全手册》(孔网)

《韩碟:不可错过的韩国电影》(当当网、孔网)

人文游记类电子书《美国游记:一本书为你提供美国游玩全指导》(当当网、喜马拉雅等平台)

《我不是娱记:100位人物访谈录》(文化艺术篇/影视篇/音乐篇和戏剧篇三部曲,当当网、喜马拉雅等平台)

作品集《晓看精选集》《微声随想录》

自媒体:今日头条/新浪博客“小洋楼杭州”

微信公众号“人文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