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法制报】------记郑州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一支队辅警丁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柔情似水无可非议?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柔情似水无可非议
来源:【河南法制报】
------记郑州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一支队辅警丁震
丁震是郑州交警2012年招收最早的一批辅警,入警后分配在郑州市金水路上的新通桥交通岗,在这里他一站就是十年。因父亲去世的早,妈妈是市油化厂职工,母子二人世界,生活过的简单清静,因没有过多的牵挂,使得他一颗心全铺在了工作上。
新鲜感过后的严肃思索
他非常热爱这一职业,但不讳言地说,刚入警时“热爱”二字还只是局限在兴趣上,他的家也离他的岗位不远,从小就在这一片长大,好多童年时期的玩伴,偶尔在岗位上见到他,总会投以羡慕的眼神。丁震一米八多的个子,穿上制服扎上腰带,尤其执行重要礼宾任务时,单警装备全部上身,更显得威风凛凛、英俊潇洒。
入警没多长时间,丁震很快就成熟起来,进入警察队伍决不只是为了风光,警察是有责任使命的,入警宣誓时那庄严的承诺,也绝非只是高喊几句口号。当他重新再来审视警察这个职业时,更多的则是冷静与沉稳,再没有之前的那种浮漂与虚荣。尽管每天的工作近乎千篇一律,一到岗就是车辆、行人、马路,但丁震却干得有板有眼,没多长时间,他俨然成了一名熟练的老警察,将路口管理的井井有条,交通堵塞是路口的大忌,一旦出现堵塞秩序就会大乱,路人怨声载道,还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不管任何时候,丁震总要把保畅通放在首要之首。
坚守,就要耐得住寂寞
他值守的路口有一个特点,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过量特别大,如这部分群体管不好,相互干扰冲突频频,就谈不上车流畅通,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每天一上岗,丁震就会在路口四周不停走动,每次信号灯变换时,他密切注意行人非机动车,但对违章者他从不呵斥,都是以手势、眼神、温和的面部表情示意对方。
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交通参与者,也曾在他执勤的路口观察过,他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很好懂,也就是要求对方看灯行止、各走其道,尽管无声无语,但感到到很温馨,不觉得有任何不舒服。我也随机采访了路人,有一位女士说,我一天四次路过这里,看到这位大个子警察就感到很亲切,人家一天到晚在这忙乎,还不是为了我们的交通安全,他又不是要求你干多难的事,看见红灯停下来就行了。就这么几句简单的家常话,不正是对丁震工作的最好肯定吗。其实交通民警天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所期盼的不也正是广大交通参与者这种发自内心的理解与无声的支持吗。
丁震值守的岗位在闹市区,又是两条主干线的交汇处,且还有两处立交桥的上下口,人车流量超大,全天几乎没有交通的高峰与平峰之分,然丁震管理有方绝少发生交通堵塞。一种相同的工作方式与内容,一年365天在重复,丁震任何时候都未感到过乏味与厌倦,他说一个人的付出,能够方便那么多的人,这难道不是最值得干的事吗?或许这就是他默默无声尽职尽责的力量与源泉所在吧。
在服务中寻找到了乐趣
交警,一年四季都在马路上,所以与市民群众接触最多,当路途中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交警,小到丢失一串钥匙,大到人命关天的危急时刻。去年夏季的那场暴雨,丁震在岗上紧张忙碌了一个整天,晚上擦黑时路口突然停电,四周一团漆黑,唯有路边的警亭有电,这是丁震交接班的地方,因当时暴雨倾泻马路像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路口四周被暴雨搁置在原地的人一下子齐集过来,丁震先将带着小孩的家长让进警亭,很多人都是浑身透湿手机进水无法拨打,急着让丁震替他们往家报个平安,“喂,我是新通桥路口的执勤交警,替你们的家人报个平安......”。一口气丁震打了十几个这样的电话,接到电话的那一端几乎都带着哭腔感谢着丁震。
夜深了雨暂时小了点,丁震和他的同伴将警亭里面带着孩子的家庭先一一妥善安置,最后看到有一位坐着电动轮椅的老人,在路边一商店门口发呆,雨水已浸透了电瓶,车子显然开不动了,老人的家在两公里外的优胜北路上,丁震二话没说推上老人就走,路上他脱下警服搭在瑟瑟发抖的老人身上,途中他电话联系老人的亲属,或许老人提供的号码有误一直没能接通。丁震立即打到“110”,他知道家人失散后,一般都会向“110”询问和求助,果然通过甄别联系上了老人的子女。丁震告诉笔者当时已是后半夜了,在老人居住的社区门口,子女们看到他光着膀子推着老人来到时,一大家子人全涌了上来,老人的大儿子紧紧握着丁震的手,眼泪不停地往下流,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有见到亲人安然无恙的喜悦,更有对人民警察发自内心的感激。
一副“内置”的背背佳
2021年12月6日一大早,丁震照常在岗上忙碌,下了早交通高峰,他突然感到全是僵硬,一时脖子竟不能转动,腰也弯不下去了,甚至腿也迈不动步了,他扶着路口旁的一棵树,大口地喘着粗气,又试着挪动一下,可是手脚仍不听使唤,这时他才呼喊同伴。丁震被很快送往医院,经诊断他的胸椎颈椎均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从X光片上看,已经不是一般的增生凸起,而是严重错位导致压迫神经所致,接下来的几天他连续接受了两台大手术,在做胸椎手术时引起大出血,病危通知书下了几次,丁震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因胸椎与颈椎周边神经太过敏感无法手术,所以院方的意见是对颈胸错位处实施强制矫正,以此来减轻神经受压迫后带来的行动受限,这就是最近采访丁震时,他告诉笔者他发明的一个医学名词,“内置的背背佳”,也就是说要像小学生一样带上背背佳。
一般人都知道“背背佳”是防止小学生探腰,或是写作业趴得太低,然后以一种网状的束带,套在双肩上强行把持上半身挺直。丁震的“背背佳”式样与原理和要起到的效果,同小学生带的背背佳一样,所不一样的是,丁震的“背背佳”需要放入体内,是钛合金质量的,两边各有6个爪,需要在前胸后背各开一个大口子,将其放置进去再用螺丝固定。手术完成后身体里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东西,走路、吃饭、弯腰,转身等都受到限制。单说睡觉只能平躺,如果侧身“背背佳”受到挤压,就会感到钻心的疼痛,然而这一切都没有能摧垮丁震的意志,住院三个月刚刚能够自理他就慌着出了院,急切地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的岗位上。
时时被浓浓的情意感动着
今年的工作任务特别多,疫情防控要上卡点,夜晚集中查酒驾,“一盔一带”的治理,机动车的乱停乱放等,丁震都硬挺了下来,除了正常的站岗执勤,其它工作他一样也没拉下。自他病愈上班后,最让他感动的是岗组的同伴们对他的关心,每天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咋样,行不行?”、“别急,吃消吃不消?”、“你站一边歇会我来吧”。丁震时时都被这种浓浓的战友之情感动着。今年的中秋之夜,我路过新通桥交通岗,灯光下我一眼就看到了他,还是那样的精神抖擞,我问他还没下班,他笑着说晚上有任务,不来回跑了,我说你咋吃饭,他说买了俩烧饼,现在也不咋饿,等下任务再吃。正说着呢他手中的电台响了呼叫他集合,他赶忙与我告别,规规矩矩给我行了一个礼转身就走了,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这哪像一个大病初愈历经了生死之劫的人,分明还是一名冲锋陷阵的战士。⑱
河南法制报见习记者张婧仪 通讯员彭天增
本文来自【河南法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