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高中迷上电影的,确切地说是先迷上《大众电影》月刊的。工作以后,购买订阅了不少电影报刊,通俗的有《文汇电影周报》《环球电影画刊》,理论性的有《当代电影》《世界电影》。那个时代条件有限,大多好的电影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片欣赏。后来随着DVD和网络的普及,观看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电影。面对浩如烟海的电影资源,我不禁叹息,在我有生之年,好电影是看不完的。

适合一个人安静看完的8部电影(我心中最爱看的三部电影)(1)

适合一个人安静看完的8部电影(我心中最爱看的三部电影)(2)

好电影实在太多,分出个一二三也太困难,我还是谈谈在我人生三个阶段感觉最好看的三部电影吧。

我出生在东营市广饶县(当时是惠民地区广饶县),在那里生活了九年。我家住在广饶一中,校园外有一篇空地,时常放电影,周围四邻八村的都跑过来看。放电影的消息透出后,好地方老早就被大小不一的板凳、马扎占满了。放的最多的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之类的影片,我都兴趣不大。唯有一部叫《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电影打动了我,我看得“如痴如醉”。电影讲的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劈山引水,改变家乡面貌的故事,其中穿插着几对恋人的感情纠葛。多年后的我,时常问自己,为什么当时那么爱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爱情戏”的缘故吧,那时我上小学二年级。

适合一个人安静看完的8部电影(我心中最爱看的三部电影)(3)

后来随父母迁到烟台的一个小县城。现在的烟台据说已经是二线城市了,而在当时最起码文化还很落后。1986年暑假,我刚念完高一,刚迷上电影,听说电影院要放《罗马假日》,欣喜若狂(当时的小县城能接触到世界名片的机会寥寥无几)。《罗马假日》是我当时知道的为数不多的世界名片之一,也是我特别想看的电影(可能是太喜欢奥黛丽赫本)。我是一天下午去看的,本以为电影院会很热闹,没想到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我心里直纳闷,因为《罗马假日》还真不是“曲高和寡”的电影,它的受众面应该很广。直到今天我还认为《罗马假日》是最好的爱情片。当时的观影过程已经淡忘,印象最深的,是曲终人散,我还坐在电影院里久久不愿离去。

适合一个人安静看完的8部电影(我心中最爱看的三部电影)(4)

适合一个人安静看完的8部电影(我心中最爱看的三部电影)(5)

九十年代初,我踏上了工作岗位,闲暇时候也去电影院看过几次电影。小城的电影院一如既往,可看的电影少之又少。变化的是电影院已成为情侣谈情说爱的场所,像我这样孤家寡人纯粹是看电影的几乎没有。那个时候最好看、最为惊艳的是吕克贝松《碧海蓝天》。现在的吕克.贝松如雷贯耳,当时全国人民知道他的还真没有几个,但是我是知道的。当时的《文汇月刊》(最好的文化刊物,91年?被停刊)每期最后是电影栏目,著名翻译家柳鸣九先生曾介绍过《碧海蓝天》这部电影,并称之为“新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我就是冲着这个去看的,因当时是两片连映,另外一部是中国著名导演谢晋的《清凉寺钟声》。我对谢晋“戏剧化”风格的电影不太感冒,对他永远“政治正确”的做派更是看不上眼。《碧海蓝天》是我看到的最美的电影,是一部适合一个人独自观看的电影,我喜欢它的纯粹、单纯、浪漫和天马行空。由此我喜欢上了吕克.贝松和让.雷诺

适合一个人安静看完的8部电影(我心中最爱看的三部电影)(6)

适合一个人安静看完的8部电影(我心中最爱看的三部电影)(7)

后来的后来,小城的电影院关闭了,我再也没有走进电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