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龙盘

“虎踞龙盘”或“龙盘虎踞”,是形容金陵(南京)地势险要雄伟的成语。

《哀江南赋》有“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盘和蟠都是屈曲、环绕的意思,踞是蹲或坐。虎踞龙盘一向是专指金陵紫金山(钟山)和石头城地形互相环绕雄踞的气概,加以“黄旗紫气”,有帝都的气象。

跟虎有关的俗语(以虎赞美的谚语)(1)

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老师作品

最早提出金陵形胜“龙盘虎踞”的是诸葛亮。据宋代张郭颐的《六朝事迹编类》载:诸葛亮到东吴去和孙权论金陵形势云:“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钟阜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今南京东郊。石城即今南京城。

跟虎有关的俗语(以虎赞美的谚语)(2)

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老师作品

诸葛亮首先讲出金陵优越的地理形势,再加上孙权和刘备精兵强将的联合,正可以击退不善水战的曹兵。后来曹操果然败北,东吴全胜。从此,“虎踞龙盘”一词更广为描写金陵形势的诗人文士所引用。如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四: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跟虎有关的俗语(以虎赞美的谚语)(3)

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老师作品

《金陵歌送别范宣》: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龙骧虎步

龙行云中,变化无穷,虎奔山中,步履堂皇,言其神圣威武,自然天成,非常人所能,多以喻天子帝王之象,或喻虎将之雄伟。

跟虎有关的俗语(以虎赞美的谚语)(4)

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老师作品

《宋史太祖本纪》:“太祖每对臣言:太宗龙行虎步,生时有异,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无所不及。”

“龙行虎步”亦作“龙骧虎步”,骧是形容骏马奔驰的雄姿,用来写龙,同样表现出龙之腾跃英姿,与虎步之坚定沉稳正好相应,都是赞美英雄人物威武气概的。

龙骧虎视

形容志气高昂、顾盼自雄、不可一世的姿态。如《册魏公九锡文》:“君龙骧虎视,旁眺八维,揜讨逆节,折冲四海。”又唐代欧阳詹:宝马雕弓金卜姑,龙骧虎视出皇都。都是壮写英雄气概。

跟虎有关的俗语(以虎赞美的谚语)(5)

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老师作品

龙虎之气

古时望气是一种觇候之术。望云气而徵兆,相人气而知其气数。《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吕后常见其所居上常有云气。《项羽本纪》中记范增劝项羽杀掉刘邦时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后皆以所谓的“龙虎之气”象征天子气象。

虎贲之士

“虎贲”或虎士为对勇士的称呼。常与虎将、虎臣并称。是赞美武士勇敢善战之词,后为武士之通称。

《尚书牧誓》: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贲同奔。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用老虎奔走逐兽的昂扬奋勇来形容战斗中行军进攻的勇士,十分形象恰当,逐为勇士通称。

跟虎有关的俗语(以虎赞美的谚语)(6)

中国画虎名家巩大川老师作品

虎头虎脑

虎头,贵相也。口语表示赞赏其人圆头壮美,似虎之雄威忠厚。这种审美观念来源已久。《南史陈宣帝纪》:“此人虎头,当大贵。”《后汉书班超传》:“燕颔虎颈。。此万里侯相也。”

又如,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小字虎头,时称顾虎头。杜甫有“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之句,可见历代以虎头为贵相。至今生子常以“虎头”或“虎仔”为名,或用虎头虎脑赞美头面圆阔、颈项粗壮的小孩(特别是男孩),这是由于虎头的颈粗壮有力,圆阔矫健,且头上有王字,给人以自然美感,常赋予它以雄武、忠厚可爱的性格特征。

虎立雪地梅花五,雁落霜天竹叶三

形容虎和雁在霜雪之上留下的足迹,虎迹如梅花五瓣,雁足如竹叶三批,皆壮美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