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大道的无为智慧,才是克服欲望最好的状态。

道德经的智慧是学不完用不尽的(大道的无为智慧)(1)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聊到了,老子在这一章所表达的是对于那些没有明白大道智慧的人的一种惋惜。现在的很多人头脑被欲望控制着,没有为老子的无为思想留下一丝一毫的空间。

他们认为无为而治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大道理而已,和现实是相背离的。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状态,老子的内心自然是苦闷的。因为他的大道无为的一种智慧,没有人能够理解,更没有人能够实行。他所主张的无为而治,也被人束之高阁,不予理睬,产生了很抑郁的一种情绪。

道德经的智慧是学不完用不尽的(大道的无为智慧)(2)

在《道德经》中第70章,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正因为不理解这个道理,所以不理解我理解我的人很少,那就更高贵了,所以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这里所说的美玉就是圣人明白大道智慧的一些人内心的那种纯洁,冰清玉洁的状态。老子在结尾处说到了圣人的真实状态,他用了被褐怀玉来概括圣人的一个状态,圣人的外部特征都是穿着粗布衣服。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玉则是一种纯洁的稀世珍宝,也是一个美好的品质,所以老子就拿玉米做圣人的内心。

道德经的智慧是学不完用不尽的(大道的无为智慧)(3)

我们从现在的一个角度去考虑老子的思想中,他认为真正的美丽是在于自己的内心,是在于能明白大道无为的这样一种智慧。并不是对于物质的追求,更不是华丽的外表。

我们现在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和老子的时代虽然说相隔甚远,但是人对于欲望的一种追求是一样的。人性的弱点都是相同的,而老子在《道德经》中所主张的对于欲望的控制,追求的是一种虚弱而无为的状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道德经的智慧是学不完用不尽的(大道的无为智慧)(4)

很多人总是存在着对于物质满足的一种欲望,对于财富极大的想拥有,想占有,把这些物质和对欲望的追求当成了人生的目的。所以迷失了自己,在这样一种过程中,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他们忽略了灵魂,把灵魂驱赶到一个无人追求的角落。所以很多人就指责很多人说,他们早已经放弃了灵魂,只顾着占有自己的欲望。

很多人因为时运不济,无法满足自己的财富,于是走上了歪门邪道,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和一生的幸福。这都是得不偿失的一种结果,在这些状态之下,其实表达的就是很多人对于欲望的扩张。盲目扩张,而对于现实能力的无奈,两者结合的时候产生了一些问题,轻则是对于生活情绪的一种恼怒,重则是走上了歪门邪道,这些都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批判的思想。

道德经的智慧是学不完用不尽的(大道的无为智慧)(5)

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是想要很多人拥有自己属于自己的一个灵魂,明白大道这一种别无他求的智慧。所以老子就说大道的智慧是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的,即便是这样,还有很多人没有去实行,这就是老子所遗憾的一个地方。

本文由国学书舍原创,您对于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这一个思想是怎么理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