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1)

“大撒把”-北方方言,本特指双手不扶车把骑自行车;也指什么事都不管不顾,和撒手掌柜同意,在本片中不妨把每个字的首字母拿出来念一下。

顾言自己心里肯定也明白,媳妇这一走,大概率是不会回来了,送别的时候,她居然也会假模假式的掉几滴泪,一点也没有刚才一路走过来跟谁都打招呼的那个兴奋劲。那眼神,还真有点像留恋着不想走那意思,不过,大概两秒后就恢复原状了。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2)

送走了媳妇,百无聊赖的他正抽烟出神,不远处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喊他过去帮忙,帮着扶起一位年轻貌美,但脸色惨白的姑娘,这哥们满嘴胡言乱语的说着什么行行好,帮帮忙,拜托了,还一副着急忙慌的样子,说着说着就要走,说要赶飞机,刚刚回过味儿的顾言,张口就来:“你给她下什么药了?嫁祸于人,是不是?”那人一脸的无辜,这时怀里的姑娘也醒了,满脸虚弱地说:"你快走吧..."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3)

医院里小护士一脸鄙视的眼神看着顾言说:“别光想着占便宜,不想负责,孩子是保不住了,只能保大人。”满脸蒙圈的顾言百口莫辩。

忙活了一天的顾言回到略显寒酸的小家。随手捡起了被摔坏的烟灰缸,媳妇临走,俩人都没消停。抽完一支烟,无聊地躺在床上,看到了一张还没拆开的信封,一打开,原来是好哥们杨仲的婚礼请柬。还没从孤单中缓过神来的顾言没心思想这个,可一翻身,又看到了媳妇没来得及带走的内衣,孤零零地挂在晾衣绳上。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4)

虽然提不起心情,但隔天顾言还是带着礼物来拜访杨仲和他的新婚妻子井玲,杨仲问他:“你媳妇呢?”顾言随口说着:“出去了,温哥华。”杨仲一脸懵。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5)

媳妇出国,彻底被放飞的顾言,每天粘着杨仲,今天给他拍结婚照,明天给他重新布置新家,忙得就和新婚的是他一样,杨仲和媳妇都快被他整崩溃了,随口开玩笑说让顾言放他俩安心把蜜月度完,完事他也把井玲送出国。井玲一听,就像玩具上了发条,两眼放光,杨仲眼看着面前这个提出国立马变脸的老婆,就像在看一位奇特的陌生人,顾言说:“看见没,中国丈夫都是出国人员培训班..."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6)

想起来之前流产那位,顾言这天来到林周云的家里,碰巧遇上她刚拿到丈夫的挂号信,拿到信的她开心的像是个拿到人生中第一个100分的小学生,小心翼翼的拆开信封,迫不及待的把信中的磁带放进录音机,按下播放键,看着信在等着录音机中的声音,半天也没有,这才发现,没插电源,重新接通电源,录音机里传出丈夫熟悉的声音,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7)

里面说他临走时很担心林周云的状况,并让她咬咬牙,坚持下来,孩子一定要打掉!一定!才能顺利实施他们的计划。原来林周云和她丈夫才刚刚新婚三个月,这次是送丈夫出国攻读学位,二人计划,一在那边落好脚,就接林周云过去和丈夫团聚。

顾言越听越气,不由得跟林周云说到:“你丈夫真够黑的,一个无辜的孩子,面对屠刀,一声不吭,已经让人永远的怀念了,可是他的亲生父亲在事后,还要给他一个补充的判决,多么残忍。”还说她丈夫以牺牲孩子来换取自己的前程,卑鄙。她丈夫现在能这么对待孩子,将来就能这么对待她。其实,林周云心里也没底,她不怀疑自己的丈夫,或者说,是不敢怀疑,她害怕,她怕自己会想到丈夫将来抛妻弃子,她甚至害怕自己的想象会触及到那个几乎可以断定会发生的情节,她在顾言面前强行撑起所谓的自尊,说顾言是在挑拨她和丈夫之间的关系,找借口把顾言赶走了。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8)

时光荏苒,基本算半个街溜子的顾言这天碰到了马上要去签证的林周云,她告诉顾言说自己已经收到了她丈夫寄来的机票,估计快要走了,顾言提议去吃个送别饭,到了日料馆,顾言说:“过几天你出去,弄不好就要给洋人打工,今儿咱们先让洋人伺候伺候咱们,省的心里不平衡。”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9)

吃着面前精致异常的日餐,俩人还以为是赠送的小菜,一个劲儿地问是不是自己的正餐还没送来,服务员说,也就是吃个异国风味,想像吃烤鸭那样填饱肚子,是没可能了。国外的月亮就真比国内还要圆吗?还不一样像面前精致的日料,看着漂亮,却没办法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又是一年的春节,顾言照旧来到国际长途电话亭,嘟嘟嘟的声音从听筒中传来,一转身,看到了对面亭子里同样打电话的林周云,她签证被拒了好几次,走不成,也好久都没打通过丈夫的电话了,走出亭子,怅然若失,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10)

顾言在门口等着她,问她能不能搭伙一起过个年,心情不好的林周云随便找了个理由把他给搪塞走了。

林周云也懒得开灯,反正也只有自己一个人,开不开的,无所谓,窗外时不时传来放炮的声音,强行提醒着她,过年了。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11)

果然,顾言还是又来了,这回带来了一颗白菜。俩人吃着饺子,终于有了那么点儿过年的气氛,商量着充分利用这五天的过年假期,俩人各自扮演之前的角色,来一回成年人之间的“过家家”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12)

吃完饭,俩人约法三章,一起聊着美满婚姻的样子,“不能有共同的追求,有追求肯定要分家,善解人意,相互宽容尊重,允许对方有隐私,要为对方的短处辩解开脱,也不能一团和气,那就太虚了,应该有争吵,但要迅速重归于好。”明明对婚姻有着清晰认知的二人,却走着走着,把自己的另一半都走丢了,可是他俩这一半明白婚姻是怎么回事,管什么用,另一半不明白也照样白搭。

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俩人都感叹,没有不散的筵席,约定隔年的春节也这么过,又心照不宣地说之后的每个节日都这么过。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13)

林周云打电话给顾言说又可以办签证了,顾言陪着她在领事馆门口排队,她说自己害怕一会签证的时候,签证官说英文,自己对答不上来,顾言劝她说:“你甭紧张,他要不给你签,你就批评他们,当初你们爷爷奶奶参加八国联军的时候,谁要你们签证,你让他们也学学白求恩,别拿中国人当外人。”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14)

大使馆门口站满了过来签证的人们,每个人都满面春风,像是马上要结婚的新郎新娘。顾言说自己除了当年排队买红色娘子军芭蕾舞票,还没这么排过队。

一会,林周云出来了,一脸愁容地说自己也许今天不该来,顾言劝她说没事,下次找找人,再来签一次,林周云却说:“我签了...”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15)

顾言的家里,林周云在临走前,准备给他把家里好好收拾一下,顾言也在做最后的离别饭,俩人还没落座,一位律师过来找顾言,说是他媳妇的委托人,过来办理离婚手续,需要顾言签字,顾言随便翻看了一下,利落的签了字,律师看看还在洗衣服的林周云说:“我媳妇在匈牙利,早晚也这一出,这姑娘挺好的,您啊,也别耽误了,可别再给送走啦!”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16)

饭桌上,林周云不忍,让顾言难受就哭出来,别憋着,顾言无端地发着邪火,在桌上大喊大叫说着林周云有完没完,其实他俩都知道,真正让顾言难受的是他俩这一段难以名状的感情。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17)

又是机场,还是那个位置,这次要送走的是林周云了,林周云一脸阴云,满目的不舍,一步三回头地望着顾言,顾言像之前那次一样,刚把烟拿出来叼上,林周云回过头来说自己护照找不到了,顾言赶忙帮着找,翻遍了林周云的行李都没找到,站起来准备点烟找打火机的时候,摸到了自己衣服里面的护照,终于明白,这是林周云刚才在跟他告别的时候,故意放到他衣服里面的,旁边的林周云早就哭红了眼,说着:“你本来是可以把我留下来的,为什么...”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18)

看过冯小刚电影的朋友,从本片第一句长台词就能看得出,这是一部强烈地带有他风格的电影,略带戏谑的台词,看似随意,却能揭示很多深刻的道理,所有男女主说话都像话痨,满嘴的京片子,方言俗语满场飞,可在关乎主题的时候,却回到正经的节奏。确实,本片的编剧是他和大名鼎鼎的京圈大佬-郑晓龙,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19)

而一年后二人如法炮制,带着当时还远未成名的冯小刚,远赴美国拍摄了大陆首部全程海外拍摄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从此冯小刚一炮而红。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20)

本片也是冯小刚和徐帆的定情之作,正因此片,让冯认识了日后的第二任妻子徐帆。

葛大爷也凭此片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奖项-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90年代的电影有很多表现当年时代主题的佳作,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人们刚刚经历了10年左右的改革开放,钱包正在慢慢的变鼓,人们的思想也跟着钱包一起,在慢慢起着变化,同时,外来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影响着人们,与传统的思想激烈的碰撞着。和那时的迷失和茫然,共同构成了那个特殊的时代,也成为了导演编剧们最好的创作背景。

电影中的海王是怎样一个人(大导演和女主角的定情之作)(21)

本片关注当年著名的出国潮,无数的人们在当年忍受着与家人朋友的分别,来到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只为实现当初那个脑子一热想出来的理想,顾言的前妻宁愿家中欠外债都要出国,林周云的丈夫撇下新婚才半年,怀孕三个月的妻子也要出国,是为了什么?难道就单纯是为了挣钱和完成学业?就像影片的最后,林周云对顾言说:“你本可以留下我的。”没有谁是非走不可,一个人,他的心思都不在这里了,还怎么能留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