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1-2月的房价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7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6%;商品房销售额15459亿元,下降19.3%。今年前两月全国商品房累计均价为9845元/平方米,同比跌幅为10.7%。由此可见,楼市下行的趋势依旧在持续,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适当松绑调控措施来刺激购房需求。

时隔15年刚需买房首付比例再回到两成时代,2022年初以来全国已经有50多个城市对地方楼市政策进行了松绑,具体方式各不相同,有放松限购限贷的,比如郑州;有降低首付比例的,比如广东佛山、重庆、河北廊坊;有下调房贷利率的,比如北京、上海、广东;还有城市降低公积金首付比例,贷款额度增加,购房条件放宽,以及发放购房补贴等等。

房地产到底是不是刚需(刚需首付比例再现20)(1)

看到这样的政策让我回想到了2008年这里让我们对比下两次政策的差别

背景:2008年初,全国商品房交易开始萎缩,至8月起开始出现环比价格下跌,全年总计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19.7%,销售额下跌20.1%,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房价下跌。深圳、北京、上海一些地区,房价一度比2007年最高点下跌了30%以上。

政策:1、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

2、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3、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客户购房性质、信用记录、还款能力等风险因素在贷款利率下限之上有区别地确定利率水平。对居民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以及改善型普通自住房可按优惠条件予以支持,对非自住、非普通住房的贷款条件适当予以提高。

结果:大量刚性需求释放,产业及股市的资金大量转移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回暖。但开发商因之前政策的抑制及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开发节奏减缓,供应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日益明显。

房地产到底是不是刚需(刚需首付比例再现20)(2)

那么在这相似的环境以及政策的情况下能否到达一样的效果呢?

首先:背景上存在一定差异。

从国际环境上看,当时只是欧美金融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和消费危机,而彼时我国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程度并不高所以受波及的产业局限在外贸和金融上并没有波及到民生的根本。

从房地产的供需关系上看,当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并不高存在的严重的供需矛盾,大量的人想买房而买不到,同时从房开企业来说,当时的地产开发公司并不多且都规模比较小负债规模和负债率并没有那么高,且没有大量的库存。

所以市场对政策的敏感度比较高可以快速地撬动消费市场,提振经济。

眼看当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疫情肆虐,以美国为首的贸易战持续升级,贸易保护贸易壁垒频现,局部战争频发(俄乌战争为首),国内经济转型关键期经济衰退明显。

国内城镇化率已达60%需求减弱,房住不炒从严从紧;且2020年以来持续开发商暴雷(泰禾,华夏,恒大等)严重影响了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循环发展,以致消费疲软金融得不到良性循环。

其次:政策上也存在差异

2008年彼时的政策不存在限购限贷的背景,居民储蓄率达到50%以上,且当年启动了4万亿救市计划加上贷款利率打7折可以快速刺激消费,故而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当下在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环境下政策普及率并没有普惠到所有购房需求者,同时居民负债率高达78%,在几乎全员负债的情况下,几乎对市场没有什么刺激。

房地产到底是不是刚需(刚需首付比例再现20)(3)

故而首付重回20%并不能对市场产生多大反响,不会再出现09,10年房价暴涨时代,当然对于有购房需求的老百姓来说,这不失为一次不错的上车机会,毕竟房价走势已经到了拐点。

多数城市的房价已经回归到五年前的价格,在限跌令和政策层面救市的双重挤压下相信市场会趋于平稳并微涨。建议真正有需求的朋友在慎重选择后可以合理上车。

房地产到底是不是刚需(刚需首付比例再现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