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起搏器(DBS)是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有一些帕金森病患者在植入脑起搏器手术后的疗效不够理想。

这些患者疗效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是脑起搏器还是疗法本身有问题?还是其他原因?

帕金森脑起搏器手术成熟了吗(为什么有的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后疗效不理想)(1)

认真分析这些疗效欠佳的病例,常见原因可归纳为下列几种情况。

术前诊断不准确

帕金森患者植入脑起搏器术后疗效不理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诊断不够准确,将不典型帕金森症误诊为帕金森病。

脑起搏器对帕金森病有效,对不典型帕金森症基本无效。不典型帕金森症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等。

有一些长期被误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在术前没有对诊断进行核对,造成术后基本没有疗效。

还有一些患者存在帕金森病病变,但由于合并了脑血管病、脑萎缩、脑积水等其他疾病,或者一些药物阻滞了多巴胺受体,并非单纯的帕金森病,这些患者植入脑起搏器后,往往疗效也不理想。

一些遗传性帕金森,由于基因突变的因素比较复杂,疗效也受到一些影响,需要根据基因检测结果个体化分析和预测疗效。

为了避免由于诊断问题影响脑起搏器的疗效,应在植入手术前,由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认真分析,实现精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植入脑起搏器的时机不恰当

虽然帕金森病属于慢性疾病,但植入脑起搏器也有时间限制,存在治疗的“时间窗”。

一部分患者在植入脑起搏器术后疗效不好,并非诊断有误,实际上是植入DBS的时机过晚。这些患者已经出现频繁跌倒、痴呆等表现,植入DBS不能改善上述症状。即使有部分疗效,由于病情过重,受益的时间也较短。

当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症状波动、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特别是出现药物难治性运动并发症,应植入脑起搏器,这也是植入脑起搏器时间窗的起点。

当帕金森病患者出现严重智能减退、痴呆、频繁幻觉、经常跌倒,植入脑起搏器的疗效将严重减退,也就是到了植入脑起搏器治疗的时间窗终点。

在上述起点和终点之间,是植入脑起搏器的时间窗。在合理的时间窗内,为了获得良好疗效,延长获益期,应适当考虑早做手术。

既不建议在疗效处于“蜜月期”时植入脑起搏器,也不建议在出现上述严重非运动症状和中线症状后再植入脑起搏器。

选择的调控靶点不符合病情特点

以往为了省电、延长患者换电池的间隔等因素,选择STN核团较多。以STN核团为手术靶点有很多优势,但存在一些劣势,特别是对异动改善有限、术后可能有认知功能的下降等。

对于异动严重、伴有认知障碍、言语欠流利的PD患者,应选择GPi为植入靶点。

因此在术前应充分评估病情,慎重选择DBS的靶点。

调控电极植入位置欠准确

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对于患者属于微创手术,手术损伤小,但手术的难度却不低,需要高精尖的定位设备和施术者娴熟的手术技巧。

有些人误以为微创手术就是小手术,选择一些设备和能力都不太具备的医疗机构植入了DBS,并不能保证医疗质量,特别是电极植入的靶点位置不准确。

从疗效和安全性方面考虑,无论是国外的数据,还是中国脑起搏器治疗的现状,都提示应在高水平的帕金森病专科中心植入DBS。

术后程控不理想

脑起搏器产生疗效需要通过植入电极释放电脉冲,调控神经核团。

选择符合患者病情的刺激触点和模式,对刺激电脉冲的强度、频率、脉宽、电压、持续时间等因素进行精准调节,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

即使找到了理想的参数,随着疾病的进展和外部环境中电磁因素的干扰等,也需要随着疾病的进展进行必要的调整。

程控的参数组合也是多种多样。对于步态障碍的患者,还需要创新性的变频技术。

调控这些参数需要医生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脑起搏器机制等有深入的理解。高水平的程控是脑起搏器疗法成功的关键。

术后药物配合欠合理

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不宜过度依赖于脑起搏器,忽视了药物的作用。植入脑起搏器并不是为了替代药物,而是与抗帕金森病药物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如果过度恐惧抗帕金森病药物,将药物减得过快、过低,将DBS参数调整得过高,很可能产生刺激相关的不良反应。

如果在术后药物过于单一,也可能影响疗效。有些DBS术后的帕金森病患者仅保留左旋多巴类药物,而停掉了其他有助于稳定药物浓度、稳定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药物。这些做法使得药物和脑起搏器的作用脱节,影响了整体改善的情况。

在脑起搏器植入术后,应通过联合用药实现“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的治疗原则,充分发挥脑起搏器和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协同效应,实现长期稳定的疗效。

帕金森脑起搏器手术成熟了吗(为什么有的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后疗效不理想)(2)

(本文为基于文献的分析和解读,仅用于学术交流和讨论,不能代替在医院诊治的具体方案。各类药物使用时请严格遵守国家批准的药物说明书和有关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