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匠用什么烧白银的 道安的白银岁月⑥(1)

道安的银花丝作品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刘可欣

“在外宾接待室中,我看那些银花丝工艺品被摆放在展示台上,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一眼望去又精致又漂亮。后来,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学到手,并且传承下去。”

倘若将时光倒回上世纪80年代,就回到了成都银花丝技艺行业最兴旺的时候,在成都金银制品厂中,有300余名匠人,在薪火相传着这项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独特工艺。彼时,道安不过是个刚高中毕业的青葱少女,却被柔美精细、玲珑剔透的银花丝迷住了眼眶,未来40余载的岁月,就与这项千年技艺紧紧捆绑在一起,走过一段颇为坎坷,却又刻苦铭心的波折岁月。

从上世纪80年代的繁荣兴旺,再到90年代过后的逐渐没落,成都银花丝技艺几经起落,更在之后迎来了将要后继无人的窘境。这项历经千年的传统技艺,难道就要消失在现代社会了吗?眼看银花丝的发展踏入“下坡路”后,道安站了出来。“如果没有人来从事这个行业。这一上千年的技艺,就在当今社会失传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惜的,我有责任去保护它。”

从繁荣走向衰落

“当时进厂的30人只剩下我在坚持”

成都银花丝,与蜀绣、蜀锦、漆器、竹编并称为成都非遗“五朵金花”,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成都银花丝以“平填花丝”著称,在道安的手中,这一根根看似平平无奇的银丝,经过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焊接等工序,一件件精美繁复的银花丝工艺品,便在她的手下诞生了。细看这些工艺品,造型独特又典雅高贵,将单一的白银变换成了千种姿态。而道安,就是被这样美丽的银花丝迷住了眼睛。

高中毕业后,道安如愿进入了当时的成都金银制品厂,成为了当年的30个进厂的学徒之一。那时,正是成都银花丝技艺最鼎盛的时期,不仅厂内有着300位匠人精心雕琢银花丝技艺,工艺品更是出口欧美的十余个国家,在海外颇受追捧。

可是好景不常,当时的产品出口,全部依赖于外贸公司。在这条销路切断之后,成都银花丝很快陷入了困境。“银花丝工艺品,当时在国内,一般的普通百姓是消费不起的,属于奢侈品。所以在90年代之后,在外贸这条线路断了过后,成都银花丝相当于没有了销路,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但从1980年进入金银制品厂,道安就将满门心思铺在了学习银花丝技艺上。“我是跟着师傅学了3年才基本当完学徒,学会一些基本的制作工艺。如果要做一些大的摆件工艺品,没有5年至10年的功底,是不会做成的。”

在工厂学习技艺的近20年的时间中,道安看到这门工艺从人才济济,再到学艺者逐渐出走,渐渐走上“下坡路”。这样的景象,也让她倍感无奈和可惜。“在厂里呆了10多年了,1999年时工厂改制,后来人就越来越少,很多老师傅陆续过世,还有些就转行了。我们当年一共进去了30多个学徒,现在唯一出来能制作银花丝的,就只有我了。”

自立门户创办工作室

“让银花丝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一门相传上千年,又让自身着迷过的技艺,眼看就要逐渐失传,该怎么办?当这个问题传到道安的手中时,她也经过了百转千回的纠结和迷茫。当她想要放弃时,当年那些在外宾接待中闪耀着光芒的银花丝工艺品又会闯入她的脑海,这些精美的器物,时刻叩问着道安的内心,真的舍得放弃吗?思索之下,她有了答案。

银匠用什么烧白银的 道安的白银岁月⑥(2)

道安

2003年,道安创办的银花丝工作室正式成立,踏出自立门户的第一步。回忆起最初创业的这段时光,道安嘴中高频出现的词语,就是:辛苦。的确,在行业渐微时,道安所看到的银花丝的发展之路,是极为不清晰的。“当时真的觉得是没有人来传承(银花丝)了,就想到要打开国内市场,下定决心从厂里出来了。出来能走到哪一步,我是不清楚的,只能说走一步算一步。”

首先遇到的,是工序上的问题。一件完整的银花丝作品,要历经十多道工序,不管是最基础的拉丝环节,还是后续的焊接、洗色环节,道安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一件工艺品在制作完后,在焊接过程中就要热胀冷缩。比如说一个四方形或者圆形的工艺品,可能每次做出来的形状都不一样。这个时候就要凭你的经验去校形,要看怎么修补,如果修补不好就会报废,需要重新制作,像这种前功尽弃的时候很多。”

花了一两年的时间,道安才逐步将所有的工序和设备都摸透,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销售的问题。在以前,一件好的银花丝工艺品价值不菲,根本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没有销路,不能养活自己,那这项技艺怎么得以维持呢?其实早在90年代前后,道安就着手开发银丝画这一工艺品,这种器物不仅制作成本不高,且做工比较简单,装在画框之中又能解决白银氧化的问题。自立工作室之后,道安开始将这一品类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制作,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天南海北的订单从全国各地发来,银花丝的销售有了极大的改善。

虽然收获颇多,创业的辛苦,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道尽的。道安说,为了在规定时间能够将订单完成,加班加点成为了常态。甚至有一次,着急之下,在做焊接步骤的时候,差点把房子都烧着了。“我们焊接用的是汽油,一次为了赶工,我不小心把汽油打倒了,然后火就把汽油点燃了,那一次我差点把房子烧了。当时汽油还溅在我脚上,把脚烧到了。但为了能交货,就瘸着脚穿个拖鞋,去做这批货。”

40余载“情定”银花丝

“匠心就是要持之以恒”

从创业伊始,道安的工作室也走过了快20年的时间,而她自己与银花丝“结缘”,也经过了40余载。在最困难的时候,道安不是没有想过撒手,放弃这门技艺。但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也迷上了银花丝的美丽,一路支撑着她走到现在。

“有段时间,我招的员工基本上都走了,最后剩一个人了,当时这个事情对我影响也很大,就很灰心了。也是我女儿的支持,她从高中就在学习艺术,她说她喜欢这个,她要来搞设计,还一直鼓励我。然后女儿毕业了开始帮我,后来又逐步招了一批学徒,基本上就走上正路了。”

银匠用什么烧白银的 道安的白银岁月⑥(3)

《一帆风顺大龙船》

与银花丝相伴而行的路上,道安也收获到了一些荣誉,譬如被评为国家级非遗成都银花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但在这看似荣耀的称号背后,道安感受到的,是传承的不易和迫在眉睫。道安说到,现在工作室中招收的学徒,虽然已经能够自己独立制作银花丝工艺品,但是大多限于一些首饰和小的物件。“像是银花丝摆件类,就要面临失传了。但我觉得这是必须要保护的,银花丝工艺的精华,都在摆件上,这也是现在我最担心的。”

在采访中,道安曾数次提起自己还是二九年华的少女时,在外宾接待室所见过的那些巧夺天工的银花丝工艺品。4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在道安的工作室中,就摆放着一件她亲手制作的作品《一帆风顺大龙船》,其不仅由上万米不同粗细的银丝和大小不同的零部件组合而成,还容纳了包括“镶嵌”“无胎成型”“烧蓝”等几十种技艺,独具匠心。当年亲眼所见的精美工艺,终于通过自己双手得以传承和发扬,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也算得偿所愿。

在盛夏7月的成都,道安就坐在作品《一帆风顺大龙船》旁,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说出了自己40余年从一而终的“匠心”。“在我看来,匠心就是从事我们这一行,必须要坚持,而且要持之以恒。银花丝这门技艺是学无止境的,这才需要发挥匠心精神,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个坚持下来,并且再有很好的创新和创意,让它更好地发展,这个才算是匠心。”

银匠用什么烧白银的 道安的白银岁月⑥(4)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