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长救阿尔敏(当兵长手握艾尔文和阿尔敏的性命时)(1)

第55话,白夜——徒有光亮的“暗夜”。

墙的两面全军覆没,所剩之人寥寥无几,那些强大的人,那些无名的人,那些没想过会牺牲的人……他们全都走向了同一个结局,用“惨败”交换生机。战争的最后,兵长站在无数亡魂之上,手握注射器,面临残酷抉择:艾尔文与阿尔敏,让谁变成超大巨人?

这时,面对两个残躯而手握一个生命的利威尔兵长,在作出最后的决定之前,他经历了什么?

兵长救阿尔敏(当兵长手握艾尔文和阿尔敏的性命时)(2)

艾伦和三笠的强烈反对

阿尔敏与艾尔文,艾伦与三笠当然毫不犹豫地选择阿尔敏,即使另外一个人是令人敬佩的团长。作者对这个“抉择”场景的处理很有意思,也很真实。在“只能拯救一个”这个死律下,“抉择现场”真真实实变成了一场“生命交易”,艾伦、三笠的反应与兵长、汉吉形成了鲜明对比,年龄、地位与人生阅历的区别就在这场生命思考中尽现。

“选择最优选项”,无论是否存在私心,这都是兵长与汉吉该做出的成熟而负责任的决定。而另一边,当亲密无间的好友被放入生死天平之上,艾伦和三笠几乎不掩私心地为阿尔敏辩护,甚至没余地去思考团长,没余地思考团长的付出、价值、精神,阿尔敏的生命在当下,占据了他们全部心神——这是很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反应,他们肩上的重担也相对兵长等人较轻,所以他们只有“眼下”,没有“长久”。

兵长救阿尔敏(当兵长手握艾尔文和阿尔敏的性命时)(3)

但是……谏山创是一个十分令人敬佩的创造者,他不仅表现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心理差别,还表现了那些“过来人”对“正经历之人”的理解。相信有不少观众在看到艾伦、三笠与兵长等人争执时,已经对两位年轻人“不懂事”的表现感到不耐烦。但是,身为“引领者”的兵长和汉吉,即使在当下危急的情势之中,他们面对二人的阻挠也不是用暴力驯服,更多的是理解与包容。汉吉由心出发,告诉三笠,她理解她,非常理解,但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的无奈。利威尔虽没对艾伦说什么,但那沉默已经表现了他难得的温柔。

兵长救阿尔敏(当兵长手握艾尔文和阿尔敏的性命时)(4)

利威尔的私心与幸存者的警醒

在艾伦要求兵长给他注射剂时,兵长没有立即动手。在留下野兽巨人性命的那一刻,他考虑的是把这家伙的能力留给艾尔文。在艾伦要求的那一刻,他想的是艾尔文还有没有机会。在幸存者将艾尔文带到利威尔身边的那一刻,他一定是庆幸的。他劝艾伦放下私心,但此时的他,或许只是以“最佳选项”作为借口来掩饰自己的私心。

于私,利威尔想救艾尔文;于公,艾尔文也比阿尔敏更有被救的价值。因此,选择艾尔文,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本该是这样。这个原本该坚定不移的选择在何时动摇了呢?在那带回团长的幸存者吐露心声时。

兵长救阿尔敏(当兵长手握艾尔文和阿尔敏的性命时)(5)

“恶魔”与“地狱”两个形容,让兵长恍然看清了艾尔文存在的实质。当然,这突如其来的短暂晴明还不足以改变兵长的选择,真正让兵长选择放弃挚友的,是艾尔文自己。

改变主意的最后一力,来自艾尔文本人

舅舅凯尼临终前的话语,一直留在利威尔的心里:大家都一样,没有信念是走不到今天的,大家都像奴隶一样。在走向艾尔文的这段短小路途中,利威尔心中浮现的是凯尼最后的话、阿尔敏述说梦想时的朝气,艾尔文的执着与最后的无奈倾诉……信念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兵长救阿尔敏(当兵长手握艾尔文和阿尔敏的性命时)(6)

在这即将做抉择的时刻,利威尔依旧是茫然的。直到针头要下的刹那,艾尔文意识糊涂的一甩手,才打醒了利威尔。

弥留之际,艾尔文回到了幼时爸爸的课堂中,两段时间在此交融,他像那时一样举手提问——这就是梦的初始。

兵长救阿尔敏(当兵长手握艾尔文和阿尔敏的性命时)(7)

看着这样的艾尔文,利威尔想起了最后,他的那声“谢谢”。小鲸私认为,这句“谢谢”就是将天平推向另一端的最后一力。

兵长救阿尔敏(当兵长手握艾尔文和阿尔敏的性命时)(8)

信念是前进的动力,也是束缚,更何况是在这个如地狱的环境中。艾尔文与阿尔敏一样,都是以梦想为精神支柱的人。两人又不相同,阿尔敏对大海的向往,本质上是对自由的向往,所以他讲述自己的梦想时,快乐而具有朝气;而艾尔文在讲述自己的梦想时,从来不会流露快乐的神情,这份梦想对他而言也许更像是使命。

当利威尔替艾尔文果断地说出“放弃梦想”时,艾尔文欣慰地说了谢谢,或许就是这最后的神情与感谢,让利威尔明白,这份梦想对艾尔文而言实际上是束缚,是“恶魔”的“因”,驱使着他在这地狱间奔走。

所以最后,“放过他吧。”

兵长救阿尔敏(当兵长手握艾尔文和阿尔敏的性命时)(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