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朝清自行车也发牌照了牌照为蓝色,由一个卡套和牌卡组成牌照号码印在上面,只有卡套和牌卡合一才能完整显示这是今年广东珠海市高新公安分局联合北师大珠海分校联合推出的防盗新招新措施推出半年至目前,该校自行车被盗案已下降50%以上(12月6日《珠海特区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自行车防盗小妙招?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行车防盗小妙招(缺的不是能力而是意愿)

自行车防盗小妙招

作者:杨朝清

自行车也发牌照了。牌照为蓝色,由一个卡套和牌卡组成。牌照号码印在上面,只有卡套和牌卡合一才能完整显示。这是今年广东珠海市高新公安分局联合北师大珠海分校联合推出的防盗新招。新措施推出半年至目前,该校自行车被盗案已下降50%以上。(12月6日《珠海特区报》)

自行车被盗,在许多校园里都曾经或者正在上演。对于失主来说,自行车屡屡被盗不仅是一种物质损失,也是一种心理伤害和精神痛苦。在这样一个陌生人社会,由于高校具有开放性、流动性,即使小偷骑着自行车离开校门,保安也难以察觉出来。换言之,当学校保安这道“安全阀”失去了应有的效力,自行车被盗在所难免。

下手容易、风险低廉,即使不小心“翻船”,小偷小摸也不会遭受重罚;违规成本和风险偏低,让自行车被盗层出不穷。面对自行车被盗,一些人习以为常甚至患上了“审恶疲劳症”,对自行车被盗越来越麻木与冷漠。究其原因,当自行车被盗且难以找回来成为一种尴尬的常态,无能为力的人们只好选择“自认倒霉”。一些人索性放弃了自行车这种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不得不如此”的无奈和艰辛,隐伏着对防范自行车盗窃的利益诉求。

《人民日报》曾经刊发了一篇评论《一辆自行车,能否捍卫城市尊严》,指出“小小一辆自行车的命运,也是劳动者是否拥有足够体面和安全感的一面镜子”。与失窃后寻找自行车相比,自行车防盗显然成本更低一些;可是,除了车主安装防盗设备的“自我救赎”外,好像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防盗办法。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科技也会让我们更有安全感。 “自行车拍照防盗”实际上并没有多么高大上,却是一种简单却行之有效的防盗举措——学生骑行到目的地后,将车上的牌卡取出后,留下牌套。即使车辆被盗,小偷骑着不完整号牌的自行车出校门也会经过保安的严格检查。被抓住并被认定为小偷的风险提升了,小偷铤而走险的概率就降低了。

将牌照防盗与保安防盗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技术手段和人的力量的良性互动,“自行车牌照防盗”在无形之中给自行车上了一道“安全锁”。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预防盗窃显然不能在陈词滥调里打转、在改革创新中停滞不前、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只有实现社会治理观念的更新,将“技术视角”融入风险防范之中,自行车才会更有安全感。

“自行车牌照防盗”只是一种策略,自行车企业在设计的时候完全可以多一些防盗上的技术考量。与小汽车相比,自行车为何失窃更多?许多时候,自行车防盗并非缺乏能力,而是缺乏足够的意愿;只有重塑价值排序、提升人文关怀,将自行车防盗摆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自行车失窃才会越来越少。(杨朝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