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雨法雨润一切,难行苦行为众生。

——大悲咒

高高台阶之上就是北京西山八大处第四处——大悲寺。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1)

八大处第四处——大悲寺

台阶左侧上下两段巨大的墙璧上分别雕刻着《弟子规》和《大悲咒》。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2)

弟子规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诀。墙上浮雕的80多位菩萨,正是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幻化而成的80多种变身。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3)

大悲咒

第四处大悲寺,原名隐寂寺,始建于辽金时代(1033年),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原有三层大殿之后,增建了大悲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重修,改名大悲寺。乾隆六十年(1795)再次重修。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4)

大悲寺

山门殿前是钟楼和鼓楼。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5)

钟楼

门口两株古楸树像一对忠诚的卫士,常年守护着大悲寺。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6)

楸树

山门殿,为硬山正脊灰筒瓦顶建筑。檐下饰丹青彩画,殿脊正中正面为三条龙、背面为三条凤的砖雕图案,雕工精湛、栩栩如生。殿椴下嵌汉白玉寺额,上镌“敕建大悲寺”五字,是康熙帝御笔。额下是汉白玉券门,门楣正中雕饰三尊神像,正中一尊人面鸟喙,是佛经中大鹏金翅鸟的应化形象,还有白象、雄狮、腾龙、翔羊浮雕。券门两侧是石雕花窗,分别有夔龙形象列于两旁,间杂忍冬草花纹,优美而庄重。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7)

山门殿

山门殿正中是“大肚弥勒佛”坐像,四大天王分列左右。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8)

弥勒佛

殿后阶旁有碑两通,一为《重建大悲寺口》碑,一为《重修翠微山大悲寺记》碑。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9)

石碑

拾级而上就到了大雄宝殿。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10)

大雄宝殿

大殿为硬山正脊式建筑,殿脊正中正面为“二龙戏珠”,背面为“三凤”砖雕图案,其鸱吻、脊兽亦不失脱俗之处。大悲寺有三奇:每个大殿正脊上雕刻的精美龙凤砖雕,大雄宝殿内两侧供奉的十八罗汉,观音殿前的两棵植于元代的银杏树。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11)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内供奉三世佛。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12)

三世佛

十八罗汉,分列两厢,端坐于云石之上,谛听佛祖讲经说法,形神间传达出各有所悟的心态。或慈、或悲、或愁、或怒;或若有所思,或抚器作法,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堪称旷世之作,是八大处的镇山之宝。据寺僧口口相传,这组形神兼备、技艺绝佳的作品,是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塑造的。刘元雕塑艺术高超,元代中期所有上都(今内蒙正蓝旗)和大都(今北京市)各大名刹的佛像都是他的作品。所塑之像,神韵逼真、天下称颂。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13)

十八罗汉

据说,这十八罗汉像之胎是用檀香木粉掺和细砂精制而成,几百年过去,至今每当步入殿堂,仍能感到檀香绕梁,沁人心脾。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14)

十八罗汉

大雄殿东配殿为客堂,西配殿为地藏殿。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15)

地藏殿

再后一座大殿是观音殿。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16)

观音殿

殿前有参天古银杏树两株,粗有数围,枝繁叶茂,传为元代所植。树干周围滋生出大大小小许多树,成众星捧月状,故而称之为“公孙树”。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17)

古银杏

正是金秋好时节,阳光透射,漫天碎金,好看极了。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18)

古银杏

观音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19)

观音殿

东配殿供奉文殊菩萨。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20)

文殊殿

西配殿供奉普贤菩萨。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21)

普贤殿

从两侧上台阶,来到了最后一座大殿前。

这里原来叫大悲阁,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是由泾王娘娘捐资修建的。泾王是明孝宗(弘治)的弟弟,明世宗(嘉靖)的叔叔,世宗对泾王很尊敬,泾王于嘉靖十六年去世,世宗在北京西山为其建坟,为泾王妃在北京建泾王府,使其颐养天年。泾王娘娘每年都来西山为泾王扫墓,顺便来大悲寺进香。当时寺院之后还有一片空地,泾王娘娘捐资增修大悲阁,供奉观音菩萨。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22)

药师殿

当年的大悲阁里的观音像早已不复存在,2004年恢复重建为药师殿,供奉“药师佛”。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23)

药师殿

站在药师殿前,寺院的高处,可以清楚地看到观音殿正脊上的龙凤砖雕。不知是不是因为大悲寺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殿脊上砖雕图案是凤为主龙为辅。或许是因为泾王娘娘捐资的原因。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24)

砖雕

药师殿西侧为“祖师堂”。殿东面为塔院。周围松柏参天,有僧飘然而过。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25)

寺僧

大悲寺明清两朝皆为名刹,康乾时期尤为兴旺。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闻当时的住持慧灯禅师(号古梅)住持大悲寺“终能真朴自守、德勋望重”,便在畅春园天馥斋召见了他、并慷概賜额赐金予以褒赏,“发内府帑”重修“敕建大悲寺”。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26)

心经墙

八大处大悲寺简介(西山八大处第四处)(27)

观音像

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召见慧灯禅师,并钦赠《御制赠古梅诗》。诗日:

游山喜值深秋暖,过寺偶因香界迥。

云岊钟声还断续,月无阙影自崔巍。

最欣净室才方丈,恰称禅僧号古梅。

设使翠岩重著语,眉毛赢得白皑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