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❶ 现在可以练习答题了吗?

❷ 见到题目后我该怎么办!

❸ 这道题对我实在陌生?怎么办?

❹ 成为一个有内涵的人后,我该学学“化妆”了!

❺ 补充一些答题小策略!

前段时间,一个一直有联系的学妹忽然焦虑地来问我,怎么答题?她说觉得自己背了书,但是什么都写不出来。

我想到了去年的自己,当时的我和无数考研人一样焦虑迷茫,不知道怎么规划,更是因为暑假没有看书,导致开学的时候一直犹豫着要不要换个学校,整夜整夜睡不着。

那时候学姐和我说答题嘛,后面跟着答题班练练就会了啦,很快的。事实证明,学姐说的话是对的。我九月才报了答题班,平时跟着上课,从一开始的一塌糊涂,到打碎自己重新整理,每月一次的模考成绩从86(由于没有背书,第一次模考还是查着资料写完的)到115到125到148,虽然是四个月的复习,但这给我最后的考试增加了非常大的自信。

新传容易上岸的学校(上岸学姐的新传答题技巧汇总)(1)

新传容易上岸的学校(上岸学姐的新传答题技巧汇总)(2)

(只找到了模考一和三!!!

呜呜换手机换掉了曾经148的辉煌!!)

话不多说,我也想真心地和大家交流一下这个基础薄弱的我是怎么从师兄师姐的经验中获取营养的?以及现在备考中的我们可以怎么做?(即将迎来一大批干货炮弹!请查收哦!)

01.

现在可以练答题了吗?

正式开始学习答题时,我的学习进度如下:基础书目两个月前看过,没有做任何笔记,已经忘得差不多;加班加点背完了传播学概论,对于专题整体才刚刚入门。相对于那些和我一起上课的同学,他们已经能在学姐讲课提问的时候快速说出一个个我没有印象的名词了。比如说议程设置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教堂山——夏洛特——越战研究)。

给自己一个预判!下笔答题前的两种学习情况:

★ 第一:基础薄弱型。

有些同学可能开始的比较晚,背书也比较慢,就像一开始的我(哈哈),不过,其实没有关系。一方面你可以先不着急练习,踏实把要背的书给背完,同时看一些论文整理框架,等到九月中后旬正式练习答题的时候再跟上节奏,不用急于一时;另一方面,时间确实紧张,那么可以把答题当做是一种练习的机会,做每一道题前先根据题目的核心考点整理相应的专题,再从具体题目入手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 第二:基础不错型。

有些同学学到现在或者到开学,进度就已经很快了,比如说背一遍以上的专业课知识,整理了部分的专题。这类同学在看到题目的时候基本上能够形成一定的反应,会有知识点出现在脑海中。那么在刚开始练习答题的时候就可以先不看资料,锻炼自己分析框架的能力。先把能写的以框架的形式写出来,再去整理。到了后期,就尝试全部由自己来答题了。

答题是一个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典型案例,因为它本身就是我们已有知识的外化。如果我们自身干瘪那么自然无所输出。

02.

见到题目后我该怎么办!

一开始答题时,我总是一看到题目脑子就一片混乱,又想到这个,又想到那个,但就是不知道什么该往题目里面写,没有成体系的东西。所以当我翻了翻去年答题班的PPT还有我自己的答题练习后,我发现,我学会答题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分析各种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背下来的具体的一个个专题。

1、操作化你面前的这道题

所谓的操作化,简单来说就是庖丁解牛!这是非哥在上课的时候疯狂案例我们的一个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一道题目的关键词很大或者很小我们就很难下手,操作化就是帮助我们打开思维框架,去定位这个问题,并且迅速找到这个问题可以分析的角度。

以一个题目作为例子:谈谈你对媒介审判的看法?

题眼:媒介审判

拆解媒介审判:

新传容易上岸的学校(上岸学姐的新传答题技巧汇总)(3)

除上述这个外,还可以从媒介审判往前拓展到当下媒体发展中的问题,这就是把它往大框架下面放。前后叠加,打开思路。

2、拆解题目的方法?

记得报班的时候,胡师姐给我解释当年答题班的课程设置,她说今年不根据具体的专题来灌输式地教育,而是从题目类型出发,融合专题知识讲解,教会大家分析问题。当时我还不理解,后来看到其他的同学的课件我才明白。

开始整理专题前,我有一个涵盖了100多个专题名称的小文件,打算从他们入手一个个整理,但是情况很现实,我根本没有时间看完。包括到现在我都没有看完从各种渠道买来的那些资料。所以,也许押题的很幸运,就这么押中了,但是新传的热点和老师的论文就那些呀,哪个机构不在晒自己的押题成果。但是如果遇到没有押中或陌生的题目,难道就无从下手吗?

所以直到最后,我整理的专题可能没到20个吧,但是从这些答题训练中,我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分析思维,就算很多东西真的没有见过,但是在考场上也依然能够写出来。

新传容易上岸的学校(上岸学姐的新传答题技巧汇总)(4)

(自己整理的可怜的专题)

分享常见的分析方法:

PEST分析(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宏观中观微观

主体法:5W(5W真的是个好框架,大牛的论文里也是它)

……

新传容易上岸的学校(上岸学姐的新传答题技巧汇总)(5)

(喻国明老师论文整理)

分题型的答题策略:

★ 名词解释的常用思路之名人型:是谁?哪个学派?代表作品?代表理论?有名的观点?某理论的具体内容;他的存在给当时以及现在社会带来什么影响?给传播学学科带来什么影响?拓展与他同学派的人/对他理论的发展。

举个栗子~

麦克卢汉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是谁?),多伦多学派核心人物(学派),曾经执教于多伦多大学。他的观点和风格独特,大胆新颖,见解深刻,具有前瞻性,被西方学者誉为媒介分析的根。他的代表作有《机器新娘》《古登堡群英》《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麦克卢汉师承英尼斯,主要观点是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划分、地球村的概念。他从媒介技术的角度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具有独到的见解,夸大了媒介的概念。同时将媒介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情境中研究,使得媒介分析有了高度和纵深的品质,进而开拓了媒介技术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强调了媒介技术的历史作用。不仅如此,(影响)有关于地球村的预言符合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

有些学者(后人评价)认为他的理论中存在一定的媒介技术决定论的倾向,过于强调媒介技术的巨大能动性,把媒介技术视作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因素,忽略了其他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同时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认为人是媒介主宰的对象。不仅如此,因为麦克卢汉媒介化的描述方式和缺乏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实证性,往往受到很多学者的诟病。

论述题之措施类如何答:

★ 主体法

★ 宏观:政府、法律、技术、国际

★ 中观:平台、媒体、行业协会

★ 微观:用户、意见领袖(自媒体)、人才

大家都这么答可以怎么升级?

上升一层:理念的转变

E:喻国明老师在探讨主流媒体的出路问题时指出,主流媒体应该转变观念。

举一个上升一级的例子:

互联网内容治理理念的升级

1.坚持系统治理理念

2.坚持多方协作理念

3.坚持源流兼顾理念

4.坚持标本兼治理念

新闻业如何应对“后真相”的冲击

1.坚持事实核查原则

2.坚持透明性原则

简单练习:

隐私泄露产生的影响?

其实这个就是从两个例子来说怎么去回答一道题目。因为答题其实既考验我们的知识储备,也考验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基础的分析问题的思维,然后再结合对应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来展开。篇幅有限,但是具体的方法就在这里啦,大家可以自己去整理的!

03.

这道题对我实在陌生?怎么办?

就像上面所说的,我们不可能每道题目,每种问法都见过,那遇到这样的题目该怎么办呢?记得上答题班的时候,师姐也特意说过这个问题。

后来我总结有两种办法:

❶ 从案例来思考。

❷ 根据上面提到的框架来展开。

当然也可以结合着来:

举个例子:

新传容易上岸的学校(上岸学姐的新传答题技巧汇总)(6)

上图是咱们原因类答题的一些思考维度。

问题:谈一谈短视频爆火的原因?

新传容易上岸的学校(上岸学姐的新传答题技巧汇总)(7)

上图是结合案例对短视频爆火原因的一个简单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找到思路,然后再把它们精炼成我们所熟悉的内容。平时的冲浪轻易就可以变成我们答题的素材啦!

比如说到隐私泄露的原因,我们也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去想:

❶ 在成都十四中男孩坠楼事件中,他的爸爸把自己的身份证信息直接公布在网上。而平时在生活中我们自己对这个也不重视,这就是造成隐私泄露很难控制的一个原因;

❷ 阿里因为侵犯个人隐私,而被罚款。这个角度就是当下数据作为基础,各大公司、媒体都想通过这些来为自己谋利(结合上图,就是从资本的角度来分析);

❸ 第三点大家可以暂停一下,自己展开想想哦~

这些答题的框架只是告诉大家可以如何去思考问题,而让我们的答案脱颖而出或者说与众人不一样的,就是我们的案例以及一些其他的思考角度。当老师看到千篇一律的模板化标题和思路的时候,你的案例就是你与大家不一样的地方。

#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