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坛亦江湖》
作者:汪兆骞
出版:现代出版社
闻一多与徐志摩也曾是好朋友。徐志摩曾给他不少帮助和鼓励。闻一多与徐志摩交好主要是从回国之后。先是欣赏徐志摩的诗。如1925年3月,给梁实秋的信中,在谈到徐志摩在《晨报·诗镌》上的《一首残诗》时,谓之“情韵特佳”。当年6月,闻一多回国到北京觅职,即和徐志摩“相见如故”,过从甚密。几乎每次徐志摩举行的酒会、茶话会、讨论会,闻一多总会出席。闻一多为觅职大伤脑筋,徐志摩闻之,问:“谋到饭碗否?”闻一多答:“否。君可替我想想办法?”徐志摩说:“你来办《晨报·诗镌》吧!”后虽然闻一多到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当了教务长,但因徐志摩的力挺,他还是办了《晨报》的《诗镌》。又是在徐志摩的约稿和催生下,闻一多的《奇迹》方能在徐志摩主办的《诗刊》上发表。徐志摩在《诗刊·序》中说“我要说的奇迹是一多‘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奇迹”。
意味深长的是,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举国震惊,文坛流泪的伤痛中,以闻一多与徐志摩曾有过的亲密关系,在纪念这位诗坛天才时,闻一多竟没有写过一篇纪念文章。臧克家曾问他:“你是公认的他的好友,为什么没有一点表示呢?”闻一多的回答让人不得要领,他反问道:“志摩的一生,全是浪漫的故事,这文章怎么个做法呢?”
据查,从1928年始,闻一多与徐志摩及其新月社已经分道扬镳。他们的精神和思想也存在巨大差异。
闻一多与沈从文的关系,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他们是在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同时发作品而相识的。后又同成“新月派”骨干,从此关系密切。他们在青岛大学又成为同事。梁实秋、闻一多等八人寂寞时把酒临风,号称“酒中八仙”。每日薄暮入席,直饮到冷月如钩,“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学生看不惯,非议颇多。书呆子沈从文以此为素材,写了小说《八骏图》,揭露“八骏”的道德虚伪。好事者读之,认为在讽刺闻一多等人,闻一多勃然大怒,与沈从文断交,形同陌路。
命运又让他们在西南联大相聚。沈从文自发《八骏图》,认为有违自己厚道的处世之道,心里很不安。于是找借口,请闻一多和学生到自己家里吃饭,并请他们搞民间形式歌谣、苗人谣曲收集研究,闻一多、沈从文重修旧好,但后来,还是道不同,又各走各的路了。
友谊、交情,在精神和思想面前,是十分脆弱的。我们举个闻一多与臧克家的例子。是闻一多在1930年,青岛大学考试招生时,对数学得零分的臧克家,力排众议,破格录取的。是臧克家国文试卷上的“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打动了闻一多。臧克家的诗才,让闻一多甚为赞赏,常溢之于言表,甚至把臧克家的照片摆在案头。据曹未风《辜勒律己与闻一多》中说,闻一多书斋的书桌上常摆两张照片,“他时常对客人说:‘我左有梦家(陈梦家),右有克家’,言下不胜得意之至”。到了1943年,学生臧克家对老师闻一多的《死水》提了些不同见解,劝闻一多不要进入象牙塔,便对臧克家产生“诬枉”的错觉。师生之情就冷下来了。(北京晨报)
链接: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