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诗180首登幽州台歌(唐诗背后的故事)(1)

作品意境图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西汉陈平第二十八世孙。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金朝著名诗人及诗评家元好问曾经这样高度评价陈子昂: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著子昂。

背后的故事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营州,武攸宜出讨,陈子昂以参谋随军出征。然而武攸宜并不会指挥作战,连吃败仗。陈子昂向他献计,并请求率领万人为前驱,武攸宜不但不允许,还降了他的官职至军曹。诗人报国无门,满腔悲愤,一天登上了幽州台。幽州台附近有许多燕国的古迹,触景生情,它们唤醒了诗人对燕国历史的回忆,特别是燕昭王礼贤下士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作了此《登幽州台歌》。

在诗里,诗人说:古代那些明君贤士早已逝去,只留下一些历史的陈迹和佳话供人凭吊追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即使今后再有这样的英豪出现,自己也赶不上和他们见面了。天地依然是那个天地,它们的生命是那么悠久。相比之下,人的一生是那么短暂,自己的雄心壮志还来不及实现就将匆匆离开人世。想到这里,怎能不怆然而涕下呢?

唐诗180首登幽州台歌(唐诗背后的故事)(2)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