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的这个片子,一开始就进入丧尸主题。

在这里,我必须先为本片“打call”。

它在拍摄技法上,用了高难度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

虽然这部分只有短短37分钟,但对于丧尸片来说,这样的方式不仅少见,而且挑战不小。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1)

更何况,它的运镜方式,还有剧本设计的角度,都体现了本片的匠心独运。

有一场戏,是镜头放置于地上不动,而且画面是斜的。

这是丧尸不断欲咬女主角,女主不断欲摆脱丧尸的过程。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2)

而在这之后,镜头突然又被拉起,丧尸和女主开始上演一码追逐戏,此时镜头是无序的高速运动。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3)

这丧尸片用的还是伪纪录片的形式。

正常来讲,包括不出镜的摄影师都是此类电影的角色之一。

但这部电影例外。

片中的角色和摄影师不但没有对话,有一次摄影师还将喷到镜头上的血浆擦除。

我想,这是电影作者想要打破与观众间的第四面墙的一个方法吧。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4)

尽管是丧尸片,在艺术上本片也采用了特别的方式。

有一场女主角被丧尸追的戏。

此时,镜头一直对着女主角拍。

女主角用惶恐的表情,包含众多“雅蠛蝶”在内的惊叫,都在直接告诉观众她看到的场景有多恐怖。

这是很冒险的一招,但同时也很大胆:

这没有丧尸入镜的丧尸戏,导演用留白的方式让观众脑补画面,用意应该是为了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恐惧。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5)

而且,这样的戏不止出现一次:

一条丧尸腿出现于画面左侧,而占大篇幅画面的则是女主角捂着嘴巴,大气不敢出的样子。

再次通过女主角的表情,来留白反衬恐怖的丧尸画面。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6)

除了艺术设计,这段戏同时还很接地气。

那男主角会突然问女配角:您平时都有什么兴趣啊?

女配愣了一下,回答:我最近在学自卫术啊。

而这个看似无趣的情节,实则为后面女配的开挂埋下了伏笔。

还有,导演也在片中为观众埋下了彩蛋。

例如一名剧务突然间就出现在了电影中,而且还莫名其妙地打算偷偷溜出去。

这段戏,喜感十足。

就是片中客串剧务的,是谁呢?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7)

。。。

。。。

。。。

到此为止吧。。。这牛皮我实在吹不下去了。

老实说吧:

包括那粗糙的一镜到底技法,以上的戏份,就是一部二,三流的烂丧尸片。

还好,这部分只在片中占了开始3分之一的片长。

看本片的时候,这部分戏如果您觉得实在烂,也请坚持住。

再老实说,本片并不属于:“这么高的评分,你就给我看这个”系电影。

本片的内容,对得起它的高评分。

《摄影机不要停!》

(豆瓣:8.5;IMDB:8.2;烂番茄:100%)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8)

直到上述这37分钟的丧尸戏结束后,本片的片头字幕才正式出现,然后打出片名。

这个片名按我的理解,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是属于上述丧尸片部分的。

那段丧尸片的剧情是戏中戏:

一名导演在一间工厂里面拍丧尸片。

没想到,这间工厂因历史原因,导致真有丧尸出没。

不幸地,这群剧组真就遇到了丧尸。

此时,导演却欣喜若狂地发现:

让真丧尸和演员对戏这样的真实感,哪里还有地方找到?

即使丧尸吃了演员,这部电影也必定成为他的人生杰作。

于是,导演一声令下:

继续拍摄,摄影机不要停!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9)

接下去,它还有第二个意思。

本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

在第二部分,则讲述了戏外,拍摄这部烂丧尸片的起源:

某电视台策划出了一个场景:让摄制组拍摄一部关于丧尸的电视节目。

要求:实地拍摄, 30来分钟的节目将现场直播,必须一镜到底。

在丧尸戏外,也是:摄影机不要停!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10)

片中的三幕是这么划分的:

第一幕:先将拍好的30来分钟的丧尸片成品展现给观众看,一个字:烂!

第二幕:介绍电视台筹划拍摄这个丧尸片的过程。

反正啊,用一群怪咖工作人员,在一镜到底的拍摄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产生破坏拍摄的意外。

第三幕:一点都不能剧透,因为这是全片最高潮和精华的部分。

但如果没有前两幕做铺垫,这一幕的高能就会大打折扣。

这一幕的内容,反转不断,而且效果十足,爆笑的那种。

越多人看,笑果越好。

不过一个人看也有好处:

我就可以不断把进度条拉到第一幕去看对应场景。(原因您看了片就明白了)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11)

虽然,烂番茄100%这种极端分数可能有些夸张,不过本片属于高分神片是没得跑了。

戏中的故事,和戏外的故事都精彩,戏外的事甚至可以说是奇迹。

一开始,本片只在东京的两座艺术院线上映。

对了,不要看到艺术院线就皱眉,本片不是那种高冷的艺术片。

只在艺术院线上映,其中一个原因还不是因为没有主流院线愿意放。

甚至,导演都想着:赚钱是不指望啦,有5000个人来看这个片子,我就满足了。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12)

可是,没想到,口碑一下子炸了。

这种炸口碑,是一下子屏幕从2块扩大到150块的炸。

连续70多场的满场,以及一开片在几分钟内就被抢光票的情况,竟然发生在这样一部小片上了。

甚至,《摄影机不要停!》的口碑甚至扩大到了海外。

所到之处,均是收割一众好评和观影热潮。

如今,本片已在日本公映近半年,但还有粉丝不断去电影院刷新观影次数,甚至自发组织了COSPLAY等迷影活动。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13)

口碑爆了,票房也爆了。

本片已经远超5000人观看的初步愿景了。

如今,本片已经获得了折合人民币近2亿的票房。

这个票房,您要看它的投资回报比。

本片投资仅折合18万人民币(300万日元)。

其中用于宣发的部分。。。别逗了,哪来的钱。

演员的花费不到投资的三分一,其中有的演员免费,有的是导演的朋友。

扮演导演日暮隆之的演员叫滨津隆之,此前他靠啃老跑了十多年龙套。

出演本片还是零片酬,而为了生活,他还要在情侣酒店洗厕所赚钱。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14)

扮演女主的真鱼,出演该片是因为和导演认识。

而在演艺圈,她只是一个没啥名气的写真演员。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15)

导演上田慎一郎今年才34岁,是个迷影人士。

此君阅片量极为丰富,而且拍摄了不少短片,甚至有的短片还拿了奖。

然后,他依然生活落魄。

后来,日本的导演*演员培训学校ENBU找上田慎一郎去担任讲师时,他更多看中的是有机会和学生们一起制作一部电影。

然后,他最终只拿到了这可怜的300万日元。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16)

就是这样一个啥都没有的剧组,靠着这300万日元,拍出了今年的一大爆款好片。

而这部好片的内容,又是关于一部烂片(也可以说B级片,Cult片)。

整部电影其实还带有一种反推理属性(不算稀罕的方式):

先告诉观众结果—---把一部丧尸片的成品先展示给观众看;

然后,告诉观众----这部丧尸片拍摄的起因,及拍摄过程,高潮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解密。

这个反推理的高潮,除了爆笑,解密阶段产生的“原来如此”感觉外,相信很多人还会回味地想着:

一个认真坚持的电影人/剧组实在太不容易了(这个您看了片就知道)。

如果再和戏外的故事相结合,更是如此。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17)

用一句鸡汤话来描述《摄影机不要停!》后来获得的口碑和票房奇迹,我会用:

努力了,命运之神自然会眷顾你。

不管是戏内还是戏外,本片都在阐述着这样的故事。

不过嘛,小丑的那一点暗黑心理此时又上线了:

星爷当年的《喜剧之王》,一直到最后,尹天仇都是一个没能登上大屏幕,最终只能接受现实的演员。

王宝强只有一个,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还是众多电影北漂和横漂的偶像及楷模。

当年住楼上楼下的周星驰和梁朝伟,多年以后,一起坐下来接受采访。

梁朝伟问周星驰:

你还记得我拿到TVB的录取通知书那天晚上,你从楼上跑到楼下看了几次你家的邮箱吗?(大意)

当年,或许还有很多人和周星驰一样心急和失望。

但是,最终成为梁朝伟和周星驰的,又能有几个?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18)

想到这一点,又再次觉得:

这群人在这种条件下拍出这部爆款《摄影机不要停!》,是非常值得尊重的一件事。

这样的票房奇迹,就应该属于这样的剧组。

因为,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剧组努力了,运气也来找你们了,不出现奇迹还能出现什么?

只是,在他们背后,还有更多我们看不到的(还)没有运气,却一样努力的人。

一部看哭13亿人的丧尸电影(18万投资换回1000倍回报)(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