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王煊堘

夜读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你没有必要走到哪都装很(1)

——这一刻,做你自己


退伍季到了,连里几名年轻小伙儿对外面的世界既害怕又期待。

有人问我:“五年了,也不知道外面世界怎样、别人怎么看我,我会不会变得格格不入。”

这个问题困扰过很多人,也包括我。最终仔细想想,答案也不外乎有些事变成了一个人去做。 比如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旅行……这种状态,有人称之为“不合群”。

我的“不合群”源于高中,那时十点结束晚自习,我独自看半小时街灯,吃一些夜宵,然后回家写两三小时的作业再去睡觉。那时的生活规律又忙碌,除了同学外,与所有人都“格格不入”。

读大学后,战友们入手各式电子设备,游戏里围追堵截、不亦乐乎;我攒了半年津贴买了个电钢琴,按得手指生疼、手腕发抖。战友们偶尔打牌娱乐,呼朋唤友、乐不可支;我常常熬夜写稿,苦思冥想、精疲力竭。教学楼、图书馆和新闻中心占了我绝大部分时间,教导员便打趣我,“你的集体生活,变成了个人生活。”

相对只知随波逐流的人生,我窃以为他夸奖了我。

飞速发展的社会,许多人拼命追逐头衔、勋章、官位还有财富,或多或少,都是为了别人对自己的敬意。而这份敬意一经转换,很容易便成了“为别人而活”。

有人会因“年纪大了”的背后议论而草率结婚,有人会因“孺子不可教”的个人偏见而自暴自弃,有人会因“当兵好”或“当兵不好”的言论而纠结不已…… 我们学了一万种与人交往的技巧,却从未想过如何与自己相处。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直面惨淡人生、直面惊涛骇浪,却始终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只能寄居于己身的皮囊。但好在得益于此,我们也能脱离别人的见解而存在。

人生若被他人的观念左右,被他人的意识牵着走,是不是太过无趣了?

我们对他人看法的注意,以及我们在这方面的担忧,大多时候都超过了一般的合理程度,然而我们并不自知,还把这当做一种普遍流行、约定俗成的观点,不客气的说,是一种病态的疯狂。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么一种可能,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也许只是管中窥豹后带来的臆想和猜测,与其担惊受怕,不如提高自身的境界、学好自己的专业、做好分内的工作,毕竟内心的富足和能力的提高,更容易带来踏实和满足感,更容易从实际上改善我们的处境,也更容易帮我们找到自己的圈子,这种合群,才是真的“合群”。

想要讨好全世界,最后只能跟谁都貌合神离。

“君子和而不同”,个人状况变更带来的满足、挫败、兴奋、抑郁,其重要性都百倍于别人随性所欲、管中窥豹对我们的看法。

毕竟这个世界,只要你有能力,再如何孤僻都有人欣赏;如果你没本事,再怎么圆滑都会被弃如敝履。更何况,一旦不再担心和指望别人的看法,那么奢侈、排场、虚荣和害怕,十有八九就马上销声匿迹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