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1)

马小曼,京剧名旦,梅派传人的翘楚,出身于梨园世家,是京剧“四大须生”之首,马连良最小的女儿,也是梅兰芳的义女。

马小曼1947年出生,生母陈慧琏是马连良的第二位妻子,她出生之时,上面已经有了6个哥哥和4个姐姐。其中最大的长兄马崇仁也是一位京剧名家。

马连良一生曾经有两段婚姻,发妻王慧如,温柔善良,懂事知礼,婚后曾生育一个孩子,却不幸过早夭折,以后的很长时间她不能怀孕。

公婆认为她失去了生育功能,为此对她非常嫌弃,并劝马连良离婚再娶。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2)

马连良却是重情重义之人,他向父母表示决不抛弃王慧如,并且坚定表态,只要这一个妻子,无心再纳妾。

与此同时,孝顺的他也理解父母想要儿孙绕堂的心情,便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领养了同族中有血缘关系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以安慰父母。

许是上天总是偏爱厚道之人,抱养孩子的第2年,王慧如居然奇迹般地怀孕了,而且好事连连,王慧如接连就生下了五个孩子。

加上领养的2个,家里一共7个孩子,孩子们的到来,为马家增添了无限快乐。

因为坚持,这一对夫妇守得云开见月明,往日冷清的家中开始充满了欢声笑语,曾经的愁云随风散去,一家人其乐融融。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3)

然而命运中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有时温情有时残酷,温情时给你欢笑带来团圆,残酷时让你病痛掀起波澜。

此时的王慧如也许还没有察觉到,一只残酷的手正慢慢向她伸过来。

家中有7个孩子,照看他们必定是非常劳累与辛苦,除了操心孩子们的日常起居,王慧如还要把很大的精力放在马连良的健康上。

因为顾不上自己,她的身体变得孱弱,积劳成疾,生下小女儿后不久,不幸就因病去世了。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4)

尽管妻子的突然离开,让马连良悲痛不已,但日子还是要继续,孩子们也需要再有一位妈妈来看管照顾。

所以不久之后,马连良续娶了他的第2位夫人陈慧琏。

陈慧琏嫁给马连良之后,也为他生了二子、二女,共4个孩子。

其中最小的孩子是个女儿,这个女孩就是马小曼。

马小曼的生母陈慧琏也是一名京剧舞台上的红角,不仅外表美丽,并且聪明能干。

尤其是对马连良前妻留下的7个孩子,丝毫没有嫌弃,视如己出。

在事业上辅佐马连良干了不少事情。尤其在马先生受难时,更是不离不弃,一生与马连良温如相依,患难与共。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5)

马小曼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和长大,除了受到很好的艺术熏陶外,也养成了阳光大气的性格。

不得不说,正是她的这种难得的优良品质,帮助她顺利度过了那段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

马小曼小时候,要比同龄人发育地更快,11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1.67米的身高,甚至父亲还为此很担心。

担心她长得太高,会影响将来舞台上的扮相,进而限制了舞台上的发展。

所以小曼最初上的不是戏校,而是体校。身体强壮的她在学校的篮球队里还是一名主力队员。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6)

但是两代人对于戏曲艺术的痴迷与热爱,马小曼最终还是走上了京剧演员的道路。

在父亲的支持下,她考入了中国戏曲学校,成为了一名花旦演员。

先后受教于梅葆玖先生、贾世珍先生、徐元姗先生、姜凤山先生等京剧名家大师,在他们的耐心指点下,认真学习梅派艺术。

1967年,马小曼从中国戏曲学校毕业,正常情况下,这些毕业的学生们,将会被分配到各地的京剧团成为演员。

年轻的马小曼也无限憧憬着,走上那个光鲜的舞台,成为一名像父亲那样优秀的演员。

可是天不从人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任何非正常的情况都会发生。马小曼毕业之前的1966年,马连良已经因受到迫害而饱受折磨,又因心脏病的突然发作,骤然离世。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7)

从此马小曼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1967年戏校毕业没有分配,直到1968年,21岁的她和同学们,一起被安排到天津葛沽农场干农活,这一干就是4年多。

到了葛沽农场,马小曼被分配到了炊事班,最初,单纯的马小曼非常高兴。

她认为炊事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能分到这个岗位工作,说明领导和老师,以及同学们对她的信任,因此她是非常开心地在炊事班待下来。

炊事班的工作异常辛苦,每天5点钟就要起床,先和面、蒸馒头,做好全连100多人的早饭后;再去打猪草做猪食,打猪草回来做好猪食,接着就是100多人的午饭和晚饭,从早忙到晚没有停歇。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8)

算下来,她每天要挑20担水,和70斤面以外,还要喂养8头猪。

马小曼虽然是名家之后,又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她从小就被母亲严格要求,从没有娇生惯养,再加上小时候,上体校那一段经历,所以挑水和面,这些体力活她都能够接受。

只是喂猪这件事,由于她是回民,确实给她的精神上,带来一些的困扰。

毕竟那时候她还是一个只有21岁的女孩,又刚刚经历父亲去世,夜深人静之时,也会有悲伤和无助袭来。

这样的时候,她只能把头深深埋在被子里偷偷哭泣。

但是第2天,天一亮,擦干眼泪后她依旧是那个坚强开朗的姑娘,即使环境这样艰苦,每当谈起这段往事,马小曼都是面带微笑,丝毫没有抱怨。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9)

她说,那是一段比较苦的日子,却给她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从此她能够乐观看待任何生活中的苦难,能够平淡地对待一切荣辱得失,花开花落,宠辱不惊。

1972年,那段日子结束了,马小曼离开农场,到了湖南省京剧院,她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到了湖南省京剧院后,马小曼如愿登上了舞台,但那时候的演出,主要是演现代戏。

她主演了《杜鹃山》,长期的劳动生活,让马小曼的外形条件,非常符合饰演戏里的角色。她的演出非常成功,让很多人记住了她的名字。

时间到了1978年,父亲终于被平反,马小曼也回到了北京,就职于中国京剧院,阔别传统戏舞台许久的她,投入到了近乎疯狂地练功学习当中,以此来弥补缺失的10年时光。

刚刚来到京剧院时,马小曼的唱功并不是很好,还由于个子太高,在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受到很大限制,甚至演宫女、跑龙套都不适合,但她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每天跟随师哥、师姐们认真学习,常常一身汗水接着一身汗水。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10)

功夫不负有心人,八九十年代开始,她就随梅葆玖先生在各地演出,精研梅派艺术,功夫更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京剧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她韵味纯正的梅派唱腔演唱深受观众的喜爱。

1996年,马小曼又开始了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年她49岁,与北京京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奏员,被誉为京胡圣手的京胡演奏家,燕守平结为伉俪,事业和爱情都有了美好的归宿。

说到马小曼为什么49岁才结婚,可以说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

她21岁下到部队农场锻炼,工作劳累繁重,这时候无暇考虑个人的婚事;

等分配到了湖南,也没有遇到合适的缘分,而且她还考虑到以后也许能再回到北京,因此也没有把个人的婚事太放到心上。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11)

等到终于如愿回到北京京剧院,每天又处在一种疯狂排戏练功演出的兴奋中,个人的婚事也就一拖再拖了,直到她遇见燕守平。

燕守平最早与马连良先生也算故交,他曾经与马先生同台演出,为马先生伴奏操琴,马先生对他的演奏艺术很是称赞,对他的为人也很欣赏。

只是那个时候两个人是纯粹的工作关系,马先生绝不曾想过将来有一天他会成为自己女婿。

马小曼和燕守平真正的缘分,应该是开始于1994年,这一年,马小曼到香港参加一场梅派专场的演出。

在排练《抗金兵》这部戏时,她出演的角色需要表演一段鼓戏,但马小曼觉得自己总是演不到位,却不知道应该向谁求教。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12)

有人告诉她应该去求教燕守平,在这方面他可以指点她。为此马小曼就来到燕守平家中虚心求教。

她第一次来到燕守平的家中,见到的场景是:燕守平正在细心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

说明来意后,热心的燕守平详细耐心地给她指点,后来马小曼为了表示感谢,也经常来到他家,帮他照顾生病的母亲。

两个人慢慢接触多了,相处中有很多共同语言,彼此间逐渐有了感情。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13)

在相处的过程中,燕守平有两点尤其打动了马小曼,一个是燕守平对母亲的孝敬之情,他的母亲常年卧病在床,所以燕守平回到家,都是先摸摸妈妈有没有尿湿被褥。

如果被褥湿了就换上新的,再把脏被褥洗干净,让他妈妈总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妈妈每天都需要去医院打针,每次去燕守平都是背着母亲上下楼,他动作要很轻柔,唯恐母亲被摔着伤着,每天如此,不曾有过任何怨言。

一个对母亲孝敬的人,人品一定过得去,这一点尤其让小曼放心。

燕守平让马小曼欣赏的优点,他对事业的追求,他通晓京剧文乐、武乐的各种演奏技巧,对现代音乐知识也有深厚的积累和广博的素养。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14)

演奏艺术可以说是“琴音纯正、弓法娴熟、指音清脆、音色华美”,即使名声享誉全国,也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对事业的兢兢业业和对京胡艺术的精益求精,让马小曼对他更是尊敬和崇拜。

爱情有时候很远,遇不到时,隔着千山万水,有时候也很近,遇到了便是一步之遥。

仅仅相处一年之后,马小曼和燕守平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一年马小曼49岁,燕守平55岁,寻觅半生,终成正果。

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两位老师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事业上共同促进,燕守平从琴艺的角度,给马小曼加以指导。两个人的结合,是真正的琴瑟和谐,妇唱夫随。

有了燕守平的陪伴和指点,马小曼的唱功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14年,已是花甲之年的马小曼登台反串,演唱马派经典剧目《淮河营》。

她端正俊秀的扮相、韵味纯正的唱腔,让戏迷惊叹,真是家学渊源,颇有其父之风啊。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15)

马小曼虽然专攻梅派唱腔,但她作为马连良的女儿,从小也是耳濡目染马派艺术,虽然没有专门学过,但她的唱腔中也继承了马派唱腔的真实自然。

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她也深刻体悟到:所有的唱法都应该是为了塑造人物而服务,都要符合人物角色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马小曼不仅唱功精湛,扮相也十分精美。2014年的新春,她受邀参加上海电视台的京剧晚会,扮相非常漂亮,一出场就得到大家的连连喝彩,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但就在这样时刻,她却做出一个从此封唱的决定,周围的人都很不解,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她的回答是,她要把舞台让给年轻人,要做陪伴着太阳的默默发光的星星。

马小曼60大寿(马连良之女马小曼)(16)

年轻时特殊的经历,让她十分理解青年演员对舞台的那种渴望,她要把这个舞台让给她们。而自己只把最满意的状态留给观众就可以了。

她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如此豁达的心态令所有人肃然起敬。

和燕守平生活在一起之后,夫妇两人两个人都比较喜欢清简的生活,物质上他们没有过高的追求,在一起过着喜欢宁静恬淡的日子。马小曼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她说,只要能与守平在一起,心里就是安静的,是踏实的,是开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