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蓝嘴唇”吗?5月5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肺动脉高压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南山名医团”在线上直播开讲肺动脉高压,向公众进行科普和义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医一院呼吸学科领军人物钟南山参加了该活动,呼吁公众及早认识了解肺动脉高压这种疾病,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上唇紫绀考虑心源性呼吸困难(或源于肺动脉高压)(1)

5月5日,钟南山院士在“肺动脉高压日”患教义诊活动上。

“蓝嘴唇”或源于肺动脉高压

什么是肺动脉高压?这是一种大众不太认识的病,也常被误诊。钟南山向大家科普了肺动脉高压产生的原因,这是一种与“右心”有关的病,是与右心相连的肺动脉压力增高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它与人们熟悉的冠心病等“左心”有关的病不同。

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可能因素有多种,包括肺动脉本身的问题、心脏的原因,或慢阻肺等肺病引起,或者是年纪大了之后产生的血栓引起,等等。

“它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口唇发绀、发紫,‘蓝嘴唇’”,据广医一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春丽介绍,肺动脉高压发生后,肺动脉变得狭窄甚至堵塞,血液流动空间减少,患者会出现头晕、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诊断这种疾病,临床上常用心脏彩超、右心导管来测量肺动脉压力,进行疾病的诊断,“用心脏彩超是估测,不是完全可靠,要依靠右心导管来进行准确测量,之后才能确诊”,刘春丽提醒。

上唇紫绀考虑心源性呼吸困难(或源于肺动脉高压)(2)

广医一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春丽介绍肺动脉高压相关知识。

患者平均要2-3年、看3-5个医生才能确诊

刘春丽介绍,除了特发性、家族性的肺动脉高压,其他类型的肺动脉高压并不罕见,全球共有5000万肺动脉高压患者,在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会增加至5%至10%,而在我国,据中华慈善总会的统计,约有1200万肺动脉高压患者,每年约增长5000例,患者平均需要2至3年,看3至5个医生才能确诊。

“它不算是罕见,也不算多见,但很多人不一定认识,往往是走了很多医院,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诊断出来是肺动脉高压,才开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办法,但可惜的是,这时候往往都比较晚了”,钟南山说,由于诊断太晚,在十几年前,这种病的五年生存率甚至不如一些恶性肿瘤的五年生存率高,提高人们对这种病的认知程度,正是“肺动脉高压日”诞生的初衷之一。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肺动脉高压的5年存活率上升了,其中一些类型也有了医保可以报销的药物。刘春丽介绍,有了靶向药物之后,我国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2005年的20.8%提升至2011年的53.7%,还有国外研究记录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也明确提示了早诊断、早治疗带来的患者生存数据的显著提高。

上唇紫绀考虑心源性呼吸困难(或源于肺动脉高压)(3)

广医一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春丽介绍近年来的肺动脉高压(PAH,图中IPAH指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进步情况。

“关键还是要早期认识,早期诊断,分清病因,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不能等到后期只能肺移植”,钟南山介绍,确诊之后,不同病因的肺动脉高压有不同的、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比如“伟哥”(即“西地那非”,是一种磷酸二酯酶Ⅴ型抑制剂,是国外20年前就用于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后因其能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而广为人知),此外,还正在研制中药治疗药物。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韩文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