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八年的正月,清廷在刚刚忙完摄政王多尔衮的丧事,并及时处理了多尔衮兄长阿济格的“谋反”后,开始着手筹备福临亲政。

十四岁的少年福临,虽然此前已经举行过两次即位大典,却更多只是象征意义的一个人物,因为年幼,所有的权力都交给叔父多尔衮处理,这个摄政王才是清朝入关后的绝对权威人物。命运仿佛对福临格外慷慨,在多尔衮三十九岁的英年猝然离世,让福临顺利逐渐接掌权力,虽然年龄不是很大,在此之前,这个成长与宫廷刀光剑影步步惊心的环境下的他早已体会了权力冷暖。

在登基不久成了顺治帝后,这个小皇帝就迫不及待地对议政王大臣下发谕旨:“国家政务,悉以奏朕”,一个悉字,强烈表达了这个少年天子急切抓住所有权力的的迫切心情。

揭秘顺治帝最终结局,顺治帝如果没早逝(1)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_图

这场亲政大典办的相当隆重,福临成了清朝入关以来第一位名正言顺的皇帝,当时端坐在太和殿的福临,接受诸王群臣的上表庆贺,顺治精神风貌都非常不错,朝鲜使臣形容说:“清主年今十四,而坐殿上指挥诸将,傍若无人。”这种举止投足的稳重处处显示这位大清帝国主人虽然掩饰不住青春稚嫩却也多了一层稳重和精彩。

仅仅在一个月后,这个小皇帝就发起了人生中第一场清算风暴,在收集已经死去的多尔衮十一条“大罪”后,顺治正式下达他人生中第一条最重大的旨意:“谨告天地、太庙、涉及、将伊(多尔衮)母子并妻所得封典,悉行追夺。”同时对多尔衮进行最残酷惩罚,当时的一位西洋传教士还原了这个场面:“命令毁掉阿玛王华丽的陵墓,掘出尸体”、“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也化为尘土”《鞑靼战纪》。紧接着,顺治又对在朝的多尔衮等余党进行清算,大学士刚林和祁充格均被这个新皇帝判处死刑,没收家产,妻子为奴。包括吏部尚书谭泰被顺治也下发旨意:“谭泰着即正法,籍没家产,其子孙从宽免死”,多尔衮心腹冷僧机被“姑从宽免死为民”,面对一道道气势汹汹的旨意,所有人才强烈感到,这个新皇帝虽然年轻,但其杀伐决断俨然成了清朝最强势的人。

揭秘顺治帝最终结局,顺治帝如果没早逝(2)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顺治皇帝_图

直到第二年,顺治福临才对接连发起的惩治风暴进行了解释:“其所行事迹,朕虽明知,犹望伊等自知己罪,翻然改过,尽心竭力以事朕,是以姑置不发。”、“岂意伊等不改前辄,轻藐朕躬,扰乱国政,朕实不能再为宽宥”《顺治朝实录》。整个意思就是,我没处理的人并非受到隐瞒,而是想给一次改过机会,最后处理也是因为他们轻视自己,让所有人知道,这个新皇帝绝非软弱可欺。曾经叱咤风云的多尔衮和其余党在十四岁的顺治几道连篇谕旨中灰飞烟灭,显示出他大权在握和成熟的政治手腕。

在下发了“以后一应奏章,悉进朕躬,不必启和硕郑亲王”的谕旨后,年轻的皇帝将所有权力收归己有。除了掀起惩治风暴外,顺治帝开始了内政处理,年轻的帝国在一个青春年少的当家人的带动下显得颇为朝气。这个年轻的皇帝首先在内政处理上显示出相当不错的水平。

揭秘顺治帝最终结局,顺治帝如果没早逝(3)

顺治帝所颁《皇父摄政王以疾上宾哀诏》_图

首先大兴节俭之风,省去繁文缛节。

早在未亲政之前,顺治就下达几道命令,如在设计亲政大典要举行隆重庆祝时,他命令不要添加没用的新物件,命卤簿照旧陈设,但免鸣鞭,鸣鼓钟,“乐设而不作”,同时叫户部停止江南三处织造的催督人员,停止陕西的蟒衣织造、皮货买办以及山东烧砖,以此可以节省费用,同时减少对地方的骚扰,在亲政后多次要求官员为政“政在养民”的总体方针。

第二精兵简政,节省不必要财政支出。

他以身作则从宫中节省,下令停止各地进贡,如陕西进贡的柑子、江南进贡的橘子等等,一切不必要的工程和修理寺庙的事情均被顺治叫停,同时减少宫中和王府的御用人员。除此之外他下令裁撤冗兵、冗官、冗费,最后在山东登莱、宣府、江宁、杭州、西安等地裁去了一些巡抚和高级满汉军官,加上所用军队草料、口粮,和人员饷银,一下节省了大量财政支出。

以陕西总督孟乔芳为例当年就裁兵一万二千名,一年就节省下三十一万两的军饷。新皇帝对此总结说:“国家钱粮,每岁大半皆措兵饷”的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另外户部、礼部、工部等人员一次减少三百九十余人,除了必要人员外,其余均被裁撤。

揭秘顺治帝最终结局,顺治帝如果没早逝(4)

清 陕西省赋役全书_图

第三财政造血,不走投机取巧。

除了开源节流,裁撤各部外,顺治在如何给财政增收着手设计了许多办法,有趣的是,在他亲政之初就有官员建议将前明开封周王室的宝藏“尽沦于巨浸”,可以进行打捞,同时将李自成的大量金银和张献忠的宝藏更是“巨万银两、珠宝,埋沉于成都锦江”,如果找到“搜尽天下遗银,以资兵饷”,如果顺利推进这将是天上掉下的巨款,但新皇帝顺治断然否决这一想法,他认为这不是帝王做的事:“帝王生财之道,在于节用爱民,掘地求金,亘古未有。”但从这点来看顺治的政治管理智慧。

此后顺治加大对农业水利建设和屯田发展生息措施,颁布了《赋役全书》使得赋税走上制度化规范,“希望小民遵照执行,便于输将,官吏奉此章程,罔敢苛敛”在顺治的大力推进下,从登基之初国库存银二十多万两,京城的官员薪俸就要支付六十多万两,根本发不出工资,两年后户部上报存银已经二百六十多万两,创造了清朝入关以来第一次国库有存银的最好水平。

揭秘顺治帝最终结局,顺治帝如果没早逝(5)

顺治通宝_图

除了维护财政增长外,顺治为了进一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他又大力地在地方开展消除恶霸势力活动,对此他说:“朕似各处土寇,本皆吾民,或为饥寒所迫,或为贪酷官吏所驱,年来屡经扑剿,荡平无期,皆因管并将领纵令所部杀良冒功,因而利其妇女,贪其财帛,朕贼未必剿杀,良民先受荼毒,朕甚痛之。”顺治能够看清地方动乱的真实原因,最后他决定要彻底肃清真正匪患,并要求地方督抚不能戕害良民,“如地方官仍蹈故辄,纵贼害民,着该督抚指名参奏,治以重罪。如该督抚徇情隐庇,经部臣参奏,定行一并治罪”《顺治朝实录》。

在顺治的带动下,清朝地方匪患得以肃清,统治环境渐趋安稳,同时掀起严惩贪官的风暴。顺治八年(1651)闰二月初七,对吏部下发谕旨说:“迩来有司贪污成习,皆因总督、巡抚不能倡率,日甚一日。国家纲纪,首重廉吏,若任意妄为,不死爱养百姓,致令失所,殊违朕心。”两天后他又找吏部官员谈话:“迩来吏治,不肖者剥刻民财,营求升转,不顾地方残荒,民生疾苦。”同月底,顺治给督察员下发谕旨,详细讨论如何肃清贪污,认为“朝廷治国安民,首在严惩贪官”,并且明确在大赦天下的诏书中说,凡是贪污入狱者“遇赦不宥”,就是贪官不在大赦之内。

揭秘顺治帝最终结局,顺治帝如果没早逝(6)

五世达赖喇嘛觐见顺治_图

两年后,顺治认为反贪成效并不明显,于是打算用重罚来遏制蔓延,在顺治十二年(1655)的十一月下发指令:“嗣后内外大小官员,凡受赃至十两以上者,除依律定罪外,不分枉法不枉法,俱籍没其家产入官,着为例。”此后顺治成了清朝贪官的噩梦,从顺治半年到十七年,办理的大小贪案,至少五六十件,平均每年五六件,尤其在顺治半年与十二年呈最高水平,贪官从总督、巡抚、布政使、巡按、道员、知县、刑部司官、御史、总兵官、侍卫几乎遍及清朝所有官员级别,在顺治的带动下办了当时最震动的“一督八抚”案,即漕运总督和八位地方巡抚大案,这些高官或死或丢官,占了当时全国巡抚人数的一半,可见顺治处理贪污的坚强意志。

如果不是天不假年,顺治能够不中天花病死,他将成为清朝入关以来第一位最有作为的一代政治家,带着巨大的历史遗憾,顺治最终以扑朔迷离的身影仓促告别了历史舞台。

文:赵立波

参考文献:《鞑靼战纪》《顺治朝实录》《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