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孤,意思是指把身后的孤儿相托给别人,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例子,其中,就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就以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最为著名。在夷陵之战后,刘备停留在永安白帝城。临终前,刘备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当然,对于三国时期,托孤并非只有这一次,至于托孤大臣,更是达到了14位之多。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托孤大臣都是什么结局呢?

三国时期比诸葛亮还厉害的谋士,三国共有14位托孤大臣(1)

一、诸葛亮

诸葛亮早年在隆中隐居。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

刘禅继位后,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

三国时期比诸葛亮还厉害的谋士,三国共有14位托孤大臣(2)

二、李严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公元223年,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三、曹真

曹真幼年丧父,被曹操收养,力大勇猛,授虎豹骑。因讨伐灵丘的贼寇,封为灵寿亭侯。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参与汉中之战。曹丕继位后,拜为镇西将军,负责镇守西北边境,进封东乡侯。公元226年,曹丕临终之际,将曹叡托孤给了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这四位托孤大臣。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真被册封为大将军,进封邵陵侯。后率军抵御蜀国诸葛亮进攻,迁大司马。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因病去世,谥号为元,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三国时期比诸葛亮还厉害的谋士,三国共有14位托孤大臣(3)

四、曹休

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的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都督扬州,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曹丕驾崩,曹休受遗诏成为四大托孤大臣之一。曹叡即位后,官至大司马,成为曹魏武将之首,封长平侯。 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谥号为壮。

五、陈群

陈群出身名门望族颍川陈氏,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主徐州时,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曹魏建立后,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谥号“靖”。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庙庭。

三国时期比诸葛亮还厉害的谋士,三国共有14位托孤大臣(4)

六、司马懿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托孤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临终时,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控制京都洛阳。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

七、曹爽

曹爽是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大司马曹真的长子。公元239年(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与司马懿并为托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之后加侍中,改封武安侯。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解除曹爽大将军的职务。不久,曹爽被屠灭三族。

三国时期比诸葛亮还厉害的谋士,三国共有14位托孤大臣(5)

八、诸葛恪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赤乌八年(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并代领其兵。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危时,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大权。建兴二年(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死党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时年五十一岁。

三国时期比诸葛亮还厉害的谋士,三国共有14位托孤大臣(6)

九、孙弘

孙弘(?—252年),,扬州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鲁王孙霸与太子孙和各植党羽,孙弘即依附孙霸。孙权病笃,而太子年少,于是以孙弘领少傅。孙权临终,召他与诸葛恪、孙峻等嘱以后事,孙弘与诸葛恪同为顾命大臣。孙权死后,孙弘因素来与诸葛恪不和,故而隐瞒了孙权的死讯,欲矫诏除掉诸葛恪,被孙峻告发。后诸葛恪请孙弘议事,于座中将其诛杀。

十、滕胤

滕胤仪表堂堂,后娶公主为妻。孙亮继位后,出任太常、卫将军。诸葛恪被杀后,群臣推举滕胤为司徒,但遭权臣孙峻党羽所阻挠,滕胤也有意避嫌,最终只晋爵高密侯。

孙峻死后,由其堂弟孙綝执掌大权。滕胤的连襟、骠骑将军吕据联系北伐前线诸将推举滕胤为相,希望分割孙綝权力,但并未成功,滕胤被改任大司马,镇守武昌。不久,滕胤与吕据密谋推翻孙綝,因计划泄露而被杀,惨遭灭族。

三国时期比诸葛亮还厉害的谋士,三国共有14位托孤大臣(7)

十一、吕据

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的次子。黄武七年(228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太平元年(256年),吕据率军攻打魏国,途中孙峻已死,孙綝掌权。大怒之下率军返回,意图废除孙綝。孙綝得知后,命文钦、孙宪率兵迎击吕据。吕据自杀,夷三族。

十二、孙峻

孙峻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联合诸葛恪共受遗诏,选为辅政大臣。会稽王孙亮即位,升任武卫将军,册封都乡侯。设计诛杀太傅诸葛恪,开始掌握吴国大权,拜丞相、大将军,册封富春县侯。太平元年(256年),孙峻跟随文钦征伐魏国,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八岁,托付于堂弟孙綝。

三国时期比诸葛亮还厉害的谋士,三国共有14位托孤大臣(8)

十三、濮阳兴

濮阳兴(?-264年),字子元,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东吴大臣,吴景帝孙休末年至末帝孙皓初年任丞相。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濮阳兴与张布作为托孤大臣,选择迎立孙皓。担任侍郎,兼任青州牧。同年被万彧谮毁,流放广州,途中被孙皓派人追杀,并夷三族。

十四、张布

张布(?—264年),三国时吴国将领,历任长水校尉、辅义将军、骠骑将军,封为永康侯。孙皓即位不久,张布因口出怨言,被孙皓夷灭三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