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刘孝斌 通讯员刘明杨 张显鸿 王琪

在窗帘布中装沙子,悬挂在横梁上,做成拳击袋;用水泥块和钢筋,添加沙袋,通过简单的凹槽连接组合成水泥杠铃;用普通机械卸载下来的轮子和胶管,组成腹肌轮;用一根树为横梁,用绳子和竹子缠绕,制作成单杆;用简单铁圈和布,将钉子钉在墙上,轮胎圈用来固定球,做成篮球框……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乡村,每天下午5点以后,一位身高1.7米的小伙子,不是在乡间的道路上奔跑,就是在家自建的健身房内挥汗如雨。

怎么用木棍做篮球场(水泥做杠铃铁圈做篮筐)(1)

他是武昌理工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工程造价1802班大二学生陈飞飞。

学校的运动达人

在高中时期,陈飞飞同学是一名体育生,十分热爱运动。

上了大学,陈飞飞也一直坚持运动,是学校的运动达人。

在陈飞飞的大学宿舍,杠铃、哑铃等健身器材一样不少。

怎么用木棍做篮球场(水泥做杠铃铁圈做篮筐)(2)

在武昌理工学院运动场,时常可以看到陈飞飞跑步的身影。跑步一次最少10公里,是陈飞飞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他从来没有偷懒过。

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中,陈飞飞屡屡获奖。

陈飞飞曾荣获武昌理工学院男子团体400米赛第一名,还在2019年湖北省龙狮锦标赛中荣获过一等奖。

疫情期间,武昌理工学院在学生中发起“21天运动打卡”活动。陈飞飞不仅每天打卡,还积极参与一些健身软件上的健身挑战赛。

武昌理工学院老师杨柳青青表示,疫情期间陈飞飞同学树立了榜样,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虽然隔离在家但也不放弃运动,保持自律,值得学习。

和父亲一起建健身房

1月13日,放寒假的陈飞飞,从武汉的学校回到建始县老家。

因新冠肺炎疫情,陈飞飞必须隔离在家中。老家条件有限,也没有健身器材,地方狭小没办法锻炼。一腔的体育热情无处施展,这让酷爱运动的陈飞飞很是苦闷。

“我们可以自己建一个健身房,然后自制一些简易的健身器材。”父亲的提议让陈飞飞来了兴致,于是父子二人便开始了自制健身房。

白天,父亲出去干活,陈飞飞上网课。下午5点上完网课,陈飞飞换上球鞋,在乡间的水泥路上跑步。

等晚上父亲回来,父子二人在昏暗的灯光下,用水泥平整场地,给墙壁抹灰,制作健身器材。

因为器材有限,制作过程也是困难重重。

没有沙袋,就用破旧窗帘包上沙子。没有杠铃,用钢筋水泥组装。将废旧机械的轮子组合在一起,一个腹肌轮就成了。在两面墙之间,架起两根横梁,再用一些竹子和绳子缠绕在上面,单杆就有了。在铁圈上缠布料,固定在墙上,简易篮球框也有了。考虑到妹妹年纪小,还用废旧的木板做了一个简易秋千。

制作的器材好不好用,陈飞飞都会一一试用。有问题,再和父亲商量着改进。

怎么用木棍做篮球场(水泥做杠铃铁圈做篮筐)(3)

陈飞飞的父亲说,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孩子们能够在家多多锻炼,养成爱运动的习惯,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阅读也没减少

除了爱运动,陈飞飞还酷爱阅读。

2019年举行的湖北地区高校阅读夏令营活动中,陈飞飞获评唯一一个“阅读达人”称号。

疫情期间,在家的陈飞飞也没忘记阅读。除了上网课,每天雷打不动的阅读,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陈飞飞家没有合适的纸质书籍。他没有放弃,坚持每天最少阅读一小时的电子书籍。

在他阅读的书中,种类繁多,有经典名著《浮士德》《巴黎圣母院》等,也不乏《余光中诗集》等陶冶情操的近现代文学,还有《防疫安全专题之新型冠状病毒》《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马云正传:活着,就是为了颠覆世界》等。

在家的3个多月时间里,陈飞飞每天坚持打卡读书。在“湖北省大学生共读活动”中,陈飞飞的读书活跃度稳居第一名。

“家里只有父亲在工作,收入有限,还有外债,我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也需要充满知识的头脑,自己需要更加努力。”陈飞飞说,不管走到哪里,锻炼身体和阅读,他都会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