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提到:

有四句通义者,(如少陵"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是也),

这里举例的四句通义,指四句诗交织在一起,第1句和第4句为一个连续的意义,第2句与第3句是连续的意义。

这种方式,又被称为续句对:

续句对(律诗如老杜:待尔呜乌鹊,抛书示鹡鸰....排律如老杜神女峰娟妙)。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杜甫的诗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用法。

杜甫哪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杜甫律诗有个特点)(1)

一、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

杜甫的五言律诗,《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其二 》: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

这首诗,前6句都对仗,前面四句就是所谓的续句对: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首联的上联,与颔联的上联,是一句:待尔嗔(或鸣)乌鹊,枝间喜不去。乌鹊在枝头鸣叫,预示远方的人将归来。

首联的下联,与颔联的下联,是一句:抛书示鹡鸰,原上急曾经。鹡鸰比喻兄弟友爱,典出《诗经·小雅·棠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杜甫哪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杜甫律诗有个特点)(2)

二、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

同样结构的,如杜甫另一首五律《春日江村五首·其五》:

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宅入先贤传,才高处士名。异时怀二子,春日复含情。

前四句也是续句对:

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

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写《登楼赋》的是王粲,第1、3句,是连续的意义:群盗哀王粲,登楼初有作。

汉宣帝虚前席问鬼神的人,是贾谊,第2、4句,是连续的意义:中年召贾生,前席竟为荣。

杜甫哪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杜甫律诗有个特点)(3)

三、倒续句对: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

《沧浪诗话·诗体》中提到的四句诗,被胡震亨称为倒续(句对)。

出自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这是一首400字的五言排律: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

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

这四句诗,和前两首不同,1、4句为连续的意义,说的是巫山神女:神女峰娟妙,梦尽失欢娱。

2、3句,为连续的意义,说的是昭君出塞: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

胡震亨《唐音癸签》中举例时说,一顺续(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一倒续(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

四、此格起于谢灵运

这种四句通义,或者说续句对,杜甫是跟谁学得呢?

宋朝的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认为:

此格起于谢灵运。《庐陵王墓下》诗云:

延州恊心许,楚老惜兰芳。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谢灵运,是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这四句诗节选自《庐陵王墓下》。

延州,不是地名,指春秋吴公子季札,他本封延陵 ,复封州来,因此被称为“延州”。

延州协心许,解剑竟何及。

季札拜访徐君时,徐君喜欢上了他的宝剑,徐君虽然没有说,但是季札能够看出来。不过季札出使各国需要这把剑,所以就没有赠给徐君。等季札办完事情,回来送剑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了。于是季札“挂剑于徐君墓树而去”。

楚老惜兰芳,抚坟徒自伤。

典出《汉书·龚胜传》,龚胜是楚地人,因反对新莽王朝而自杀。有一楚地老者前来吊唁,抚坟痛哭 。

杜甫哪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杜甫律诗有个特点)(4)

结束语

这种作诗之法,李白也在诗中使用过,《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 其二 》:

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毛遂不堕井,虚言误公子。 赵国有两个毛遂,有人告诉平原君说,毛遂掉井里淹死了,平原君非常伤心。后来才知道,死去的不是自己的门客毛遂。

曾参宁杀人,投杼惑慈亲。鲁国有两个曾参,其中一个曾参杀人,有人告诉了另一个曾参的母亲,引起了母亲的怀疑。

喜欢作诗的诗友们,这种诗法,您用过吗?

@老街味道

古诗词中有趣的问答句,有问有答,有问不答,答非所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