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神祇有很多,单以神系而论,就有自然神系、佛教神系、道教神系等在笔者看来,满天神佛大体可分为两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羽是如何从战神变成财神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羽是如何从战神变成财神的(关羽如何从人变成了)

关羽是如何从战神变成财神的

中国的神祇有很多,单以神系而论,就有自然神系、佛教神系、道教神系等。在笔者看来,满天神佛大体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人凭空创造出来的,例如孙悟空、天帝,这些神祇在历史上并无原型;

另一种是人根据原型创造的,简单来说就是人变的,例如孔圣、关公、岳飞等。

人凭空创造出来的神祇,往往不食人间烟火,距离人类社会相当遥远,他们能否感受到人类的信仰尚且两说。由人化身的神祇,距离人类社会很近,他们的成神之路历经沧桑,饱尝冷暖,这些人世间的经历无不在影响他们的神性。

打个比方来说,旧社会的皇帝,在位期间每一个都是奉天承运的天子,连诸天神佛都要听其调遣,为王朝服务。然而一旦王朝倾颓,前朝天子便会从至高无上的神位上滚落下来,成为史书中的普通人,甚至还会被钉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我国的民众,在长久的封建社会中养成了崇神的习惯。虽然近百年来,人民进行了民族反思,推翻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神话。

然而人们看似在毁灭神祇,实质上又在造神。

近十米高的孔子雕像为何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引发社会舆论后又悄然消失?中国邮政为何不断推出以岳飞、关羽形象为主的特种邮票?《关云长》热播后为何关羽题材的影视作品火爆荧屏?

在这个反英雄文化兴起的时代,这些情况的出现,无疑是耐人寻味的。

相信上了年纪的观众,记忆里都留存着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公映时万人空巷的盛况。那时彩色电视机还不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电器,所以每当晚饭后《三国演义》开播,人们便会打着走亲戚的旗号,去别人家里看电视。

《三国演义》电视剧的大热,也让出演该剧的演员获得了空前的热度。当时出演关羽的青岛演员陆树铭,被所出演的角色改变了人生。当时陆树铭不论去到哪里,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他当成“关二爷”,对其推崇备至。在后来的岁月里,陆树铭也始终将“忠义”二字放在心间。

在陆树铭看来,关羽仿佛时刻都站在他的背后。所以,陆树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出演其他角色,更不会去接那些反派形象的剧本。仅一个角色,就对演员的人生影响巨大,这究竟是陆树铭的演技扎实,还是关羽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呢?

从凡人化身为神,起码要具备两个先决条件。

首先,要有巨大的人格魅力;

其次,要有值得歌颂的成绩。

不论是在小说中还是正史中,关羽的勇悍是有目共睹的。关羽虽然不是常胜将军,但他打赢的每一场战斗都相当精彩。斩颜良文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每一个故事拿出来,都能讲上三天三夜。《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给予关羽极高的评价——威震华夏。根据后世学者的考证,纵观整部《二十四史》,唯有关羽一人得到了“威震华夏”这样的赞誉。

除此之外,关羽的影响力并不是在其死后出现的,即便是在关羽生前,他亦是社会上响当当的字号。在《三国志》中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一句话,“群盗或遥受羽印号”。江湖上的绿林豪杰、草莽英雄,都对关二爷心悦诚服,甘愿为其鞍前马后地效力。这足以证明,在魏、蜀、吴官僚阶级之外,关羽的招牌依旧耀眼,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流氓无产阶级,都将关羽奉为神话。

历史是奇妙的,有些东西假得了一时,却假不了一百年、一千年。关羽的出神入化,是因为他拥有实打实的本事,所以老百姓才会认为关羽会庇佑忠义之人。关羽的成绩里没有造假的成分,否则时间一长定会被后世学者抓住尾巴。但凡露馅的“假神仙”,一旦遭到戳穿,那么他便要滚下神坛,跌落尘埃。关羽凭借解白马之围,成为汉寿亭侯,又凭借一生的忠义之名封神,经历人民群众一千多年的考验。

在封建王朝的更迭中,一个又一个王朝成了过去式,可关羽的招牌始终如一,他的声望没有随着时间减少,反而与日俱增。

公元1102年,关羽的忠实粉丝宋徽宗将其封为“忠惠公”,若干年后又觉得公爵之位无法匹配关二爷之名,再加封“崇宁真君”、“义勇武安王”。

明万历年间,万历皇帝觉得关羽屈居“义勇武安王”,实在有些屈才,于是便将他拔高到与自己等同的高度,将关羽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后来,万历帝又觉得关羽的神性比之四方天帝不遑多让,于是又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

明清时期传奇小说和戏曲盛行,不知是不是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关羽的声望达到巅峰。顺治元年,清廷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光绪时期,加在关二爷身上的名头就更多了,“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帝君”,足有二十六个字。

就这样,前前后后共有十六位皇帝,先后追封关羽二十三次,使关羽的地位越来越尊崇。根据文献记载,到了清中期,中国总共有三十多万座关帝庙,单北京城里就有一百一十六座。不论是土地庙还是观音庙,其数量都无法与关帝庙比肩。

关羽的一生,忠义二字贯彻始终。即便经历挫折,他的所作所为亦不愧对“忠义”二字。如刮骨疗毒、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典故,均能体现出关羽高尚的人格。尤其是关羽之死,虽说是遭逢败战,老百姓依然觉得不馁反雄,将其与历史上的其他失败者区别对待。

至于杀掉关羽的一众罪魁祸首,反而因为关羽之死惶惶不可终日,孙权为了转嫁恐惧竟将关羽的头颅赠予曹操。随后,这两位三国霸主一个将关公的首级厚葬于洛阳,一个将关羽的身体厚葬于当阳。

一位三国武将,为何会让曹操、孙权两位上位者如此忌惮?

这足以证明关羽在当时已经具备了神性。老百姓不愿相信关羽已死,所以关羽在诸多民间传说中频繁显灵,拯救劳苦大众于水火。

那么,关羽的神圣形象为何会越来越崇高呢?

简单来说,就是社会需求使然,正是因为老百姓需要关羽这尊贴近民间的神祇。需要源于欠缺,长久以来古代的老百姓缺乏这种简单直接的信仰,缺乏忠诚与大义,所以关羽的人格品质便成为绝无仅有的神性。

当中国的商品社会逐渐崛起时,人间唯利是图者比比皆是。那些能将忠义贯彻到底的,逐渐成了凤毛麟角。散漫、懦弱、自私自利逐渐成为风气时,关羽身上的优秀品质,成了现代人骨子里缺少的东西。正因为人们觉得关羽的刚硬、勇武是神才能拥有的,所以关羽成神实属必然。

中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不正是关羽所拥有的吗?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关羽成神,且“神力越来越强”,完全是顺应民意顺理成章的。故此,“儒佛道三教并尊,士农工商四民同拜”,但凡我们生活中能接触的行业,例如:剃头刮脸、描金制革、屠宰剥皮、典当押镖、除灾治病、辟邪驱魔、设武馆办学校、开饭店卖咸菜、缝衣服磨豆腐,数百个行业愿将关公像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每日供奉。即便关羽并非这些行业的“祖师爷”,但他却能胜任三百六十行的“保护神”。

当然,正所谓人无完人,关羽的人生并不完美,他的身上也有许多缺点。

首先,关羽具备许多历史名将都有的毛病,刚愎自用。三国吕奉先之后,战场上已无能与关羽单挑的强将。正因为关羽半生几乎无敌,所以他的性子里逐渐沾染了骄纵的毛病,瞧不起别人。马超投靠刘备的时候,关羽立即找上诸葛亮,询问此人何德何能,凭什么能得主公重用。若非诸葛亮机灵,巧言化解了尴尬,想来关羽定会惹出乱子。

其次,关羽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但在在政场上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破坏孙刘联姻这件事,真可谓关羽一生之败笔。倘若关羽具备政治头脑,将女儿许配给孙权之子,稳固孙刘联盟,结果必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是关羽的性子太急,之所以蜀汉失去荆州,关羽要承担主要责任。若非关羽操之过急,不去强攻樊城,选择死守荆州,孙曹联军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击溃固守要冲的关羽。

即便是文圣孔子,亦非十全十美之人。关羽人性中的缺点,可以说是瑕不掩瑜的。亦因为关羽并不完美,所以老百姓才会觉得他的存在更加真实,更加灵验。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