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学心性论集大成者(蜀人钟子蜀问录)(1)

宜宾学院教授,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杨永明主任接受访谈 (钟永新摄 2011年6月24日)

  【人物简介】杨永明,男,1968年10月生,四川通江人。1987—1991年在四川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教书,1996—1999年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3月任宜宾学院社会科学系副主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后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主任(副院长),2008年7月兼任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10月任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晋升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现代新儒家研究。

  【阅读提示】

  ◆ 研究中心以唐君毅等新儒家研究为起点,着重研究历代川籍学人的思想历程和学术贡献,努力凸显四川思想家在中国传统文化连绵发展和不断转型的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探讨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及源流演变。

  ◆ 要做好四川思想家的研究,首先必须做好四川思想家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我们打算首先建成唐君毅研究资料中心,让从事唐君毅首先研究的学者们都能到中心找到他们需要的材料。

  ◆ 我们初步计划先做“四川思想家文献选编”、“四川思想家年谱长编”,再写“四川思想家评传”,陆续推出“四川思想家研究丛书”,通过分析比较研究,总结说明四川思想家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从唐君毅研究开始的学术探寻

  钟永新:杨主任,您好!首先请您谈谈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成立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和未来规划以及在推动巴蜀文化和思想史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杨永明: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是在唐君毅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99年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建唐君毅研究室,挂靠政法系。2001年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宜宾学院,唐君毅研究室就更名为唐君毅研究所。2004年宜宾学院以唐君毅研究所为基础向四川省教育厅申报成立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获得批准,2007年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又升格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接受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四川省教育厅的业务指导。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是一个从事四川历代思想家研究的独立学术性机构,现有7个专职研究员,教师以研究为主。

  中心以唐君毅等新儒家研究为起点,着重研究历代川籍学人的思想历程和学术贡献,努力凸显四川思想家在中国传统文化连绵发展和不断转型的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探讨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及源流演变,以服务于四川“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

  中心成立以来,共发布100余个课题,已经结题60多个,中心成果主要以“唐学丛书”和“四川思想家研究丛书”的形式体现,另外中心办有《思想家》集刊,已出版3期,每年出版2期《思想家通讯》。值得一提的是中心专职研究人员骆凤文教授所著《一抹斑斓的晚霞——六译先生年谱校说》一书曾获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我们通过发布课题,集聚了一批从事四川思想家研究的人员,2010年省教育厅和省社科联对中心验收评估后,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科研方向,凝聚科研队伍,首先要建成四川思想家资料中心。

  未来我们中心主要研究唐君毅、廖平、贺麟,希望通过这3人的研究进而扩展到现代新儒家的研究、近现代四川思想家的研究以及四川古代思想家的研究。

  搜集历代四川思想家史料

  1.开展四川思想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人杰地灵之美誉,自古以来人文荟萃、群星闪烁,历代都有对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在这里诞生和成长。要做好四川思想家的研究,首先必须做好四川思想家的资料搜集和整理,我们正在或准备进行资料搜集的四川古代思想家有司马相如、庄遵、扬雄、王褒、谯周、陈寿、常璩、陈子昂、赵蕤、李白、李鼎祚、王玄览、马祖、宗密、陈抟、欧阳炯、孙光宪、苏舜钦、苏洵、苏轼、苏辙、韩驹、张浚、唐慎微、秦九韶、李石、张栻、范祖禹、魏了翁、李焘、王称、王灼、李心传、赵采、虞集、王申子、黄泽、熊过、来知德、杨慎、李实、费密、唐甄、李调元、刘沅等;四川近现代思想家有刘光第、廖平、宋育仁、吴之英、赵熙、吴虞、李宗吾、邹容、蒙文通、李源澄、刘咸炘、龚道耕、李思纯、周太玄、张森楷、贺麟、唐君毅、谢无量、萧萐父、贺昌群、吴玉章、郭沫若、任鸿隽、晏阳初、周辅成、张颐、杨祖陶、杨一之、杨宪邦、王朝闻、蒋孔阳、邓小平、朱德、陈毅、刘伯承、聂荣臻等。

  当然由于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我们在资料搜集与整理方面还不可能把面铺得太宽,只能从长计议,我们真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给我们提供有关四川思想家的资料线索。我们目前正在搜集整理周太玄的相关资料,武汉大学哲学系萧萐父教授生前多次建议我们要全面整理周太玄的资料,周太玄虽然是一个生物学家,但他在人文社科领域方面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外教育和政论方面的文章,中心拟将周太玄发表在《教育杂志》上的文章结集,先以《周太玄教育文选》为书名进行出版,将来再陆续搜集整理周太玄发表在其他杂志上的文章并结集。

宋代理学心性论集大成者(蜀人钟子蜀问录)(2)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资料室 “唐君毅研究资料” 钟永新 摄

  2.首先做成唐君毅研究资料中心

  宜宾是当代大儒唐君毅的故乡,宜宾学院又是唐君毅故乡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为使唐先生的学问发扬光大并泽被乡里、嘉惠后学,宜宾学院成立了唐君毅研究所,隶属于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在四川思想家资料搜集与整理方面,我们打算首先建成唐君毅研究资料中心,让从事唐君毅首先研究的学者们都能到中心找到他们需要的材料。目前中心已经拥有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的《唐君毅全集》(30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君毅著作选》(8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君毅作品系列》(10本)、香港新亚研究所主办的全套《新亚学报》,弘毅文化教育学会出版的《毅圃》杂志等。我们还与港台很多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比如唐君毅弟子霍韬晦先生主办的香港法住学会,唐君毅弟子梁瑞明主持的香港志莲净苑夜书院、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近代史所、台湾“中央”大学儒学研究中心、鹅湖月刊社、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华梵大学、台湾大学等,唐君毅的很多港台学生为感念师恩,传承师学,每年都要到宜宾学院讲学,参加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主持的“儒学论坛”。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唐君毅研究资料,像唐君毅的弟子刘国强先生向中心提供了“唐君毅书信”光盘以及相当多的珍贵照片等。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唐学网”——国内唯一一家专门研究唐君毅的学术网站。中心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唐君毅研究的资料中心。国内不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唐君毅,均向中心寻求过资料帮助。

  我们在积极搜集唐君毅研究资料的同时,还呼吁地方政府对唐君毅故居进行保护和修缮,未来规划将建成唐君毅纪念馆。唐君毅先生外甥王康先生打算将唐君毅墓从台北观音山迁葬回故乡,我们将尽力玉成其事。

  当然搜集资料不是目的,而是为研究提供方便和条件。在科研方面,我们尽可能凝聚国内外研究唐君毅的学者,形成一支尤其是以硕士生、博士生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只要这些硕士生或博士生以唐君毅作为自己的论文选题,均可向中心申报课题,立项后中心将给予一定经费资助,特别是资助博士论文出版,比如北京大学胡军教授指导的马亚男、王怡心两位博士,其博士论文都是研究唐君毅的,其出版均得到中心的资助。

  在唐君毅研究成果方面,我们主要是以《唐学丛书》的形式集中推出,现已推出第一辑,它们是:何仁富主编《唐学论衡——唐君毅先生的生命与学问》两本、马亚男著《唐君毅知识论思想研究》、王怡心著《唐君毅形上学研究——从道德自我到心灵境界》、何仁富著《唐君毅人文人生思想研究——儒家人文与中国人生》、何仁富编《唐君毅爱情书简》,现正准备推出第二辑。关于其他四川思想家研究,我们计划以《四川思想家研究丛书》的形式推出,今年出版第一辑,它们是:何仁富著《贺麟与唐君毅理想唯心论研究》、代发君著《贺麟西方古典哲学译介研究》、赵艳婷著《贺麟新儒者人格说研究》、赵均强著《性与天道 以中贯之:刘沅与清代新理学的发展》、骆凤文著《易道大观》、杨永明主编《周太玄教育文选》(一)。前四本已经出版,后两本即将出版。

  中心除专职研究人员外,还有兼职研究人员。凡是申报成功中心课题者便成为中心的兼职研究人员,结题完成就退出,进行松散式管理,不断参与课题的就形成稳定的兼职研究人员。

  重视学术成果交流与传播

  我们中心聘请了相当庞大的顾问团队,这些顾问要么是从四川走出去的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要么是对四川思想家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专家学者。比如2010年去世的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先生自中心成立伊始就担任中心的学术顾问。他特别关心中心的发展,2004年专程到宜宾学院指导中心的工作,并与学校领导就中心的发展与规划进行座谈。再如武汉大学哲学系萧萐父教授生前一直关心中心的发展,2005年我与中心前主任何仁富教授一起去武汉拜访过他。已去世的北京大学周辅成教授和唐君毅先生是很好的朋友,他在生前也很关心中心的发展,并给“唐学丛书”写序。北京大学的黄楠森教授是四川富顺人,他既是中心的学术顾问,也是《思想家》刊物主编。其他学术顾问还有像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中山大学李宗桂教授、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台湾东海大学蔡仁厚教授等都是当今学界之翘楚,对中心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我们中心还聘请了一批在学术上很有建树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术委员,如北京大学哲学系胡军教授不仅是中心的学术委员,而且被聘为中心的名誉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宋志明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黄玉顺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刘国强教授等都是在新儒学研究上比较有成就的学者。他们担任中心的学术委员,负责指导中心课题的发布与审定,帮助规划中心的发展方向。

  记得中心当时成立时很多学者说该中心不应成立在宜宾学院,应该设在四川大学,认为四川大学的研究力量才足以胜任四川思想家研究的重任,但也有人说我们富有远见,抢占了一个学术制高点。实事求是地讲,中心设在宜宾学院,研究力量确实要受些限制。但是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宜宾学院通过中心这个平台与国内外相当多的学术机构和学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每年都可以邀请到一批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极大地活跃了学校的学术气氛,宜宾学院的广大师生员工获益良多。

  尽管在学术顾问和学术委员的支持下,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对存在的问题也有很清醒的认识,主要表现在目前中心研究人员构成不很平衡,研究力量还非常薄弱,自身的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网站栏目更新较慢等,我们今后将在加强自身研究能力方面下功夫,严格按照《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努力在科学研究方面、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学术交流方面、咨询培训方面、管理体制方面下功夫,力争走出一条适合中心实情的发展新路。

  钟永新:请您介绍下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等情况。

  杨永明:中心成立以来,特别重视重视学术交流,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将各类专家“请进来”,选派代表参加学术研讨会“走出去”,努力扩大中心的学术影响。

  1.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参加学术交流

  比如2011年5月28——30日,我们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道德、精神与文化:东方和西方”的跨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于中心专职研究员邵明博士长期参与组织这个会议,研讨会先后在美国、韩国、希腊等地举办,今年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原来打算在北京大学召开,因邵明博士来宜宾学院工作,该会就被移到我校召开,由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与美国精神、伦理和全球意识中心共同承办。来自美国、加拿大和印度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及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的学者一道,共同探讨了东、西方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处境中的作用和意义。大会一共开了3天,有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外国学者14人,大陆学者20余人参会,这是中心真正意义上举办的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原来还承办协办过一些会议,如2004年4月举办“百年四川思想家价值回顾”和“唐学研究与唐君毅故居保护和开发”研讨会;2005年4月举办“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11月举办第一届“儒家伦理与东亚地区公民道德论坛”,2009年11月举办“纪念唐君毅诞辰100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许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都因这些会议来中心讲学、交流访问。

  中心除了自己举办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外,还积极选派专职研究人员参加中心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会议,包括第七届、第八届新儒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2.协办《四川思想家研究专栏》

  为及时推出四川思想家研究的成果,扩大四川思想家研究的学术影响,壮大四川思想家研究的学术队伍,我们中心自2010年起与《宜宾学院学报》合作,在《宜宾学院学报》开辟“四川思想家”研究专栏。该专栏每季度出版一期(每年第1、4、7、10期),每期发表2-4篇文章,我们通过对外约稿、学术委员供稿等形式邀请海内外学术大家撰写有关四川思想家研究的论文,同时注意吸收学有专长的硕士、博士撰写的确有新意的文章,一年多来,刊后反响不错。中心打算与学报编辑部共同努力把该专栏办成富有影响的特色专栏,以后在适当的时候将专栏文章结集以《思想家》集刊的形式出版,现在知道“四川思想家”研究专栏的学者还比较少,我们正在努力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如果以后稿件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我们还可以将专栏办成每年六期或者每期都有。

  3.举办“思想家论坛”和“儒学论坛”

  中心广泛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讲座,已举行了近百场学术讲座,如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主任张灿辉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前文学院院长黄兆强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廖伯源教授、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主任杨祖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翟志成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刘国强教授、郑宗义教授等、四川省哲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冉昌光教授、著名文化学者、重庆陪都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康先生、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杨天宏教授、北京大学胡军教授、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清华大学钱逊教授等学术大家都曾来我校讲学。这些专家学者在师生讲学的同时,我们中心还根据专家的学术专长举办“思想家论坛”或“儒学论坛”,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学术眼界,促进了中心与专家学者的学术联系,增进了宜宾学院的学术氛围。

  钟永新:研究思想家就要研究思想史,有无四川思想史或者四川思想家在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研究?

  杨永明:我们初步计划先做“四川思想家文献选编”、“四川思想家年谱长编”,再写“四川思想家评传”,陆续推出“四川思想家研究丛书”,特别是要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四川思想家?通过分析比较研究,总结说明四川思想家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抗战时期宜宾李庄欢迎同济大学迁川至今被传为佳话,当时同济大学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宜宾李庄绅士发出十六个字的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李庄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了同济大学到宜宾市李庄古镇办学,对于同济大学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当时李庄由于拥有众多的研究机构和著名学校,俨然成为国家学术重镇,体现了四川人的包容性和接受性,虽然说四川封闭,但四川人并不封闭。

宋代理学心性论集大成者(蜀人钟子蜀问录)(3)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资料室藏品——唐君毅夫人谢方回书法手迹。钟永新 摄

  【访谈手记】 设在四川宜宾的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汇集了自古至今的蜀学大家资料,在川南坚守着他们的学术研究,承继开启着思想火炬的传递延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四川思想家?这引起记者强烈的探寻拜访意识。(钟永新)

  【相关介绍】

  新儒家

  新儒家是指中华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1921年学衡社的成立及1922年学衡杂志的创刊,以纯学术的形式融化新知昌明中国文化的精粹,同时也引发了新儒家哲学思辨的兴起。新儒家之所以“新”,如方东美所说:“返宗儒家,融合中西哲学,以建立新儒学”。牟宗三说:“凡是愿意以平正的心怀,承认人类理性的价值,以抵抗一切非理性的东西(包括哲学思想、观念系统、主义学说、政经活动……),他就是儒家,就是新儒家。”当代新儒家的共通点是一方面致力对儒、释、道三家作出新的诠释及应用,另一方面把西方哲学思想融会在中国传统智慧之内,从而肯定中国传统哲学也可发展出民主与科学等现代思。 (来源:百度百科)

  唐君毅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宾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接受过良好的旧学教育。曾就读于中俄大学、北京大学、毕业于中央大学哲学系。青年时代颇受梁启超、梁漱溟、熊十力学术的影响。曾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任过江南大学教务长。1949年起香港,与钱穆、张丕介等创办新亚书院,并兼任教务长、哲学系主任等职。1958年与徐复观、牟宗三、张君劢联名发表现代新儒家的纲领性文章《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受聘为该校首任文学院院长和哲学讲座教授,1967年任新亚研究所所长。

  唐君毅学问渊博,学贯中西,对中、西、印哲学思想无不尽心钻研,尤用力于中、西、印三大文化传统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主张以"道德自我"的观念立论,通过人生体验、文化意识和道德理性的探索,来考察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神。认为应该在哲学体系的基础上,由"道德自我"而扩大为人的生命主体及整个心灵的活动,用以涵盖一切知识与学术文化,建立一个以儒象形上学为核心的、更为广大和融通的哲学体系。他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吸收佛学的"唯识无境"的思想,提出了"心通三向九境"说,所谓"三向",即心灵生命先朝向客观境界,其次朝向主观境界,最后朝向超主客观境界;所谓"九境",即客观境界中所见的或所表现的个体界、类界、因果界,主观境界中所见的或所表现的时空界、意义界、德行界,超主客观境界中所见的或所表现的超时空界、真法界、性命界。他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儒家孔孟的精神为枢纽而形成的,是"依天道以立人道,而使天德流行于人性、人伦、人文之精神仁道"(《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而以仁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始终具有无限的统摄性和宽容性,不同意经近百年来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国文化已经全线崩溃的观点,提出应以中国文化为主,吸收和统摄西方文化的精神。 唐君毅一生的著作甚丰,主要的著作有:《道德自我之建立》、《心物与人生》、《人文精神之重建》、《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等。 (来源:中华五千年网站)

  【参考阅读】

  沟口雄三:中国思想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视角

  史华慈:《中国古代思想的世界·导言》

  艾尔曼:中国文化史的新方向:一些有待讨论的意见

  徐复观《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方法与态度问题》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自序

  韦政通:治中国思想史之独特性

  方光华:侯外庐与中国思想史研究

  张岂之:五十年中国思想史研究

  李泽厚:思想史的意义

  许纪霖:二种危机与三种思潮——二十世纪中国的思想史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研究文献

  思想史为何在当代中国如此重要——葛兆光教授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讲演

  作为思想的思想史研究

  ——《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

  http://tech.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7/24/7900530_0.shtml

  罗志田:让思想回归历史——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反思

  桑兵: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

  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探讨

  郑大华 王毅: 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宋代理学心性论集大成者(蜀人钟子蜀问录)(4)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出版的刊物著作 (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提供)

  注:本文2011年9月30日首发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图丨钟子先生,自号釜溪散人,作者原名钟永新。系立身国学网编委会编委、人文频道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