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如懿传》讲完了它的故事,而剧中一些情节,依然值得观众回味。

比如,如懿还是青樱时,与她的少年郎弘历,共同赏过的《墙头马上》。

这部白朴创作的杂剧,成为二人的“定情曲”,经常在剧中被提起。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1)

那么,《墙头马上》是一部怎样的杂剧,到底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在《如懿传》中,青樱是个率真的女子,一生都在追求真爱。

而《墙头马上》的女主角李千金,也是一个情感热烈真挚,甚至敢于对抗封建礼教的“前卫”女子。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2)

元杂剧《墙头马上》的故事,是这样的——

元杂剧

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


故事发生在唐高宗年间。

裴少俊,是工部尚书裴行俭之子,正当20岁的大好年华。

他自小在长安长大,受到良好教育,七岁写得一手好字,十岁能吟诗作对,成年后更是才貌双全。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3)

李千金,年方十八岁。父亲李世杰是李广之后,曾在长安任职,后被贬谪到洛阳做官。

李千金不仅善于女工,更是深通文墨,容颜美貌出尘。

这两个才子佳人,一个居住在长安,一个居住在洛阳,本无什么交集,月老却在暗中牵起了红线。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4)

这天,裴尚书奉旨为御花园买花,因为年迈腿脚不便,就将任务交给了儿子裴少俊。

于是,少俊带着仆人来到了洛阳。

正值三月三上巳节,洛阳城里繁花似锦,一派大好春光。

而李府的深宅闺房中,李千金却为春景而感伤。那围屏上描绘的才子佳人,那窗外的融融暖日幽幽花香,都在衬托着她的寂寞心事。

虽然这些日子,有几户人家向李家来提亲,可李千金却总是默然无语。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5)

一方面,她是女孩子家,害羞是必然的。另一方面,那些提亲的人家,并没有她中意的少年郎。

她和丫鬟梅香诉说心事:如果有可心的“风流女婿”,宁可“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甚至连远山眉都不用画了。

为了消春困,解春愁,千金和梅香来到后花园。这里“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飞”,却更让人生出几分伤感。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6)

那么,在这深深庭院之外,又是一番怎样的热闹呢?

千金和梅香来到粉墙边,透过墙头向外眺望街景。

没想到,这一眼便扰得芳心大乱——

只见一位风流倜傥的少年郎,正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乌靴挑宝镫,玉带束腰围,雾鬓云鬟,冰肌玉骨,花开媚脸,星转双眸。

这少年郎不是别人,正是长安来的裴少俊。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7)

恰好少俊正被这花园吸引,也向这边看了过来。

这一眼不要紧,他的心仿佛停止跳动了,不知是暖风吹得人心醉,还是那位“神仙姐姐”施了法术。

他禁不住低声惊呼:“呀,一个好姐姐!”他心里暗想:在这深墙之中,竟有如此佳丽美人,以后恐怕会害了相思。

二人四目相对,都一见钟情,所谓“一眼误终生”,说的就是此情此景吧。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8)

少俊终于鼓足勇气,最先进行了表白。他请仆人假借买花,送去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

只疑身在武陵游,流水桃花隔岸羞。咫尺刘郎肠已断,为谁含笑倚墙头。

看到这张便签,李千金又羞又喜,也大胆回了一张便签:

深闺拘束暂闲游,手拈青梅半掩羞。莫负后园今夜约,月移初上柳梢头。

没想到,这偶然间的对视,却让这对才子佳人,定下了夜晚的私约。

即使在民风开放的唐代,这也算是一件极为大胆的事。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9)

因此戏文中感叹道:

偶然间两相窥望,引逗得春心狂荡。今夜里早赴佳期,成就了墙头马上。

这晚,月上柳梢头。少俊果然来到后园,在梅香的帮助下,与千金在闺房相约。

二人千金良夜,一刻春宵,浓情蜜意,双宿双栖。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10)

可没想到,两人的鸳鸯私会,被千金的奶娘发现。少俊与千金跪求嬷嬷,嬷嬷却不依不饶,要拉少俊去见官。

最后,少俊把买花的钱贿赂了嬷嬷,带着千金连夜私奔……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11)

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女子不是明媒正娶,便无法成为正妻。因此回到长安后,少俊将千金藏在后花园,二人做起了“隐婚”夫妻。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12)

白朴

白朴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等。他的作品天然古朴,跌宕沉详。

这一转眼,就是七年过去了。千金在裴府的后花园,也躲躲藏藏了七年。虽然如此,二人还是恩爱如初,生下了一双儿女。

儿子叫端端,已经六岁;女儿叫重阳,也已经四岁了。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13)

少俊经常以读书为名,在后花园一呆就是一天。裴尚书感到十分欣慰,认为儿子胸怀大志,想要功成名就再娶妻。

另外,裴尚书经常在外公差,也很少回到家里,因此整整七年,居然没有发现儿子的异样,也不知自己竟有了孙子、孙女。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14)

然而清明节这天,这对“隐形夫妻”,却再也瞒不住了。

这天,裴少俊替老父去郊外祭祖,而帮少俊隐瞒婚事的院公,却在此时因醉酒睡着了。

裴尚书无所事事,来到后花园闲逛,竟撞见两个小顽童。

原来,他们就是端端和重阳,因为李千金出来折花,他们便偷跑出来玩耍。

在裴尚书的一番审问下,老院公才道出了实情,裴尚书一刹那震怒了!

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居然出了这等天大的事,简直有辱门风,耸人听闻!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15)

老院公苦心劝裴尚书:“相公您不应该烦恼,反而应该高兴啊!您不曾花费一分财礼,就有了这花枝般的儿媳妇儿,和一双玉似的好孙儿,应该摆宴席庆祝才是!”

可一个腐朽的“老顽固”,怎能轻易接受这样的事呢?!

纵使千金辩驳自己是官宦人家女儿,裴尚书却断定她是下贱人家出身,斥责她“共人淫奔,私情来往,这罪过逢赦不赦”,要将她扭送官府问罪。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16)

在裴尚书看来,女子“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即使李千金百般辩白,即使她生下一儿一女,裴尚书仍要将她赶出家门。

李千金也据理力争,说她与少俊虽无媒人,却是天赐的姻缘。

听了这话,裴尚书冷笑一番,说要“问天买卦”。

他拿了一支玉簪给李千金,说:“你将这玉簪磨成针一样细,如果不断,就是天赐的姻缘。如果断了,你就回家去。”

李千金只得照做,玉簪一下子就断了。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17)

裴尚书又拿来一个银瓶,用细丝系在上边,说:“你用它去井边打水,丝不断,你们便是夫妻。如果断了,你就回家去。”

李千金只好用银瓶去打水,细丝禁不住银瓶的重量,也一下子断了。

而赶回来的少俊,也只能傻在一旁,不知所措。裴尚书怒喝道:“少俊,你只今日便与我收拾琴剑书箱,上朝求官应举去!”

在裴尚书的父威之下,少俊也被逼无奈,只好写了休书。

一时间,千金与儿女哭成一团,被生拉硬拽地分开。

……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18)

之后,千金被少俊悄悄送回洛阳。千金却得知父母已双亡,只剩下梅香和几个老奴。

好在家里还有宅舍庄田,依然有享不尽的富贵。只是父母离去,又撇下一双儿女,千金的孤苦可想而知。

寒来暑往,少俊不负所望,一举状元及第,如愿来到洛阳任职。

他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迎回心心念念的千金。

没想到,李千金虽然思念少俊,却因当年被辱赶出,难解心中的郁结。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19)

因此,少俊来到李府时,却遭到千金的拒绝。少俊便要将行李搬来同住,千金却嘲弄道:

我本是好人家孩儿,不是娼人家妇女,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待要做眷属,枉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你裴家上祖!

而这时的裴尚书也才得知:数年前自己欲与李世杰结亲,后因仕途相左此事才作罢,而李千金正是李世杰的女儿!

再加上儿子少俊中举,一心不忘李千金,端端与重阳日夜思念母亲。因此他也开始悔不当初,终于承认了这个儿媳。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20)

于是,他亲自带着端端和重阳,来到李府向李千金赔罪。

可千金仍难以原谅,说道:“你休了我,我断然不认!”

裴尚书便心生一计,假装要带着孙儿们离开,说:你既然不认,我就带孩子们回长安了。

端端和重阳拉着千金,此起彼伏地啼哭起来,惹得李千金也落下泪珠,不觉心软起来,叫了声“公公,婆婆”,算是正式成了裴家儿媳。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21)

见公公终于接受了,千金便将今喻古,对裴尚书说:

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曾被传为佳话,这也是司马相如前生修来的福气啊。如今她与裴少俊墙头马上,也丝毫不输这对才子佳人!

裴尚书欣然赞许,命人杀羊造酒,一家人喜庆团圆。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22)

以上就是《墙头马上》的故事。李千金的爱热烈、隽永、真挚,相比之下,裴少俊却显得有些懦弱和被动。

不过,好在二人的初心未变,终于成就一生姻缘。然而《如懿传》中的青樱,却最终失去了自己的少年郎。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23)

我们再简单谈一谈《墙头马上》。这是元代戏剧家白朴创作的经典杂剧,原名为《裴少俊墙头马上》。故事来源于白居易的长诗《井底引银瓶》。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讲述了男女私奔同居,最终以悲剧收场的故事。

天下夺魁的元杂剧(元杂剧墙头马上)(24)

白居易

该诗的序言为“止淫奔也”,道出了他写诗的目的:劝诫女子遵守妇道。

而相比于白居易的诗,白朴作品的结局,却来了一个大逆转,鼓励女性追求真爱,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井底引银瓶

[唐]白居易

序: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