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默瀚老师研习班的第二期课程上,我的收获很多,感想也很多。我也时常会思考如何将这些内容跟更多的人分享,因为瑜伽真的是太好了,它甚至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指明灯。

研习班第一期的内容,我会用简单的笔记形式呈现,因为内容比较浅显易懂,但第二期涉及的内容有点深奥,不仅我自己理解起来有难度,如何让大众感受到瑜伽的魅力对于我而言是个挑战。

就像昆达里尼那篇文章,我其实有过犹豫,到底要不要分享,分享到什么程度。思量再三,我觉得昆达里尼是哈他瑜伽里很重要的课题,还是值得写一篇,不过不要太深入,浅尝辄止就好。

这次我又遇到了挑战,关于五个痛苦源的描述,很有道理,学过之后,有种让人顿悟的澄明感,但我有一些不确定。一不确定我的理解是否到位,二不确定我举的例子是否恰当。即便如此,我还是决定写一篇,至少让大家看到瑜伽还会涉及人生的痛苦源,而非仅仅是体式层面。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小朋友似乎痛苦很少,就算他们生气或者哭了,只要给颗糖,哄一哄他们,很快他们就笑了。难道小朋友没有痛苦吗?应该有,只是他们的痛苦源会处于休眠状态,但随着年纪的增长,痛苦源会愈加显化出来。

在研习班上,默瀚老师讲到痛苦源是我们受苦的根源,觉悟的人不会受其干扰。这世上有五种痛苦源,给我们造成了五大障碍,包括无明、我执、迷恋、厌弃和贪求。

无明包含错误的知识,不是智慧层面,而是灵性层面,知识丰富的人也会受到无明的影响。同时,无明是滋生其他痛苦源的温床,一个人越是无明,另外四个痛苦会更加严重。

严格来说,无明就是把无常(短暂)当作恒常(永恒),不净当作纯净,痛苦当作快乐,非我当作自我。默瀚老师举了恐怖组织的例子,恐怖组织利用了很多人的无明,制作人体炸弹搞破坏。那些人以为自己做的是善事,但其实却是在做坏事。

我执是指对自我的认知;迷恋是指对喜爱东西的执着;厌弃是指对不喜欢的人事物的执着;贪求是对长生不死和永远不老的渴望。

上面这四个痛苦源中,我想谈谈厌弃这件事。工作和生活中,我也会有嫌弃的人事物,但我很清楚不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些不值得的人事物上,所以我会远离他们。这个痛苦源也就不太会束缚我。

这5 种情况就真的别练瑜伽了(懂得五个痛苦源)(1)

但我会观察周围的人,比如以前的同事,他们似乎很容易被厌弃绑架。遇到不爽的人事物,这一篇就很难翻过去了,于是便有了各种各样的抱怨以及无时无刻或者隔三差五的抱怨。

我不喜欢抱怨,没有意义,浪费时间,讨论再多,也无济于事。倘若我们能认识到抱怨有百害而无一利,是不是就能远离它?这样既能让自己从厌弃这个痛苦源中解脱,又能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人事物上。

再来看看默瀚老师对于生死的描述。生命终会消失,这是个事实。人是由五大元素构成的,最终也会回归成五大元素。宇宙万物皆如此。

人人都是哭着降临在人间,但离开时的状态,我们可以有不同选择。倘若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努力去做,在活着时享受人生,这样在生命尽头,我们应该会很满足。

据说,如果去除了无明,其他四个痛苦源就会自动消失。也可以先去掉剩下的四个痛苦源,再全力对付无明,这样的方式似乎更容易一些。

如何对待这五个痛苦源,我觉得很像一种修行,在凡尘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但用什么心态看待,如何不让自己陷进去,就看我们修行的道行了。

我离开职场正好一年了,时间过得好快。我每天的日子,也就是练练瑜伽,读读书,偶尔做做兼职。我很喜欢现在的状态,用金钱买下了我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观察自己的状态,内心很多时候是平静的,这源于我主动屏蔽掉了痛苦源,比如离开自己厌弃的人事物,不再纠缠于自己喜欢的人事物,把人生看淡一些,放下小我,让自己再谦虚一些。

当然,我也会有心湖波涛汹涌的日子,即使我当时不淡定了,事后我学会了反思,让自己吸取教训,争取下次能更平静地去应对。

最后,说个比喻,我忽然感觉瑜伽就像一款药,不能停!定期服用,我就能较好地控制我自己;一旦暂停,就会出现失控的状况。您同意吗?

#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