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唱、念基本功的训练问题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演员花艳君

零基础学唱歌每日必练的三个技巧(花艳君谈谈唱念基本功的训练问题)(1)

同学们:

我看了同学们的演出,心里非常高兴。感觉到我们戏剧事业后有人。看了各家的戏,都感到好,心里高兴。我们的戏剧事业获得了新的生命,现在我们的文艺百花园中,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目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正是我们山西省各兄弟剧种争芳斗艳的绚丽情景,我们怎么能不高兴呢?昨天,今天各位老师们讲了很多,介绍他们的宝贵经验,同学们都高兴,咱们都是一样的心情。咱们的花开得再好,可是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我不是挑毛病,我只就我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谈几点意见。

我从七岁上学戏,十岁开始演戏。这么多年来,把老前辈们传授给我的艺术和同学们谈谈。谈什么呢?从“四功五法”中讲一讲唱和念吧!先说说道白:老艺人们讲究“千斤道白四两唱”,为什么把道白说得这么重要呢?主要第一能练嘴皮子;第二能助喊嗓子。道白也好,唱也好,首先要掌握住五个字,唇,齿,舌,喉、鼻。喉鼻的作用是象话筒似的来发音,也就是说的共鸣作用,是发韵母的。唇齿舌是发音的开关,让他们来掌握声母。京剧讲究尖、团字。就说地方话吧,咱们晋中的方言是三、山不分,四、是不分。这是在发卷舌音方面有毛病,就是把声母zh、ch、sh和z、c、s混在一起啦!平遥、介休、孝义的方言是没有切唇音,红、风不分,唤、饭不分,灰、飞不分。毛病在于不会读声母f。所以老艺人们让学念:红凤凰,黄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来练习用切唇声母,在韵母方面,咱们晋中人是言前辙和江阳辙,人辰辙和中东辙分不清。咱们中路梆子是蒲剧和晋中秧歌相结合的产物。原来老艺人们讲究道白用蒲白。据说蒲州话在古代时是属于“中州官话”。老艺人们让学戏光念:君、臣、人、们、一根棍。这是为了克服咱们晋中人在韵母an、en和ang,eng分不清的毛病。后来老艺人们又让道白时练“山青水秀”四个字。这四个字的声调正好是阴,阳,上、去。咱们晋中人只一个水字就念下许多音。清徐念许,榆次人念鼠、太谷人念府,不统一读音,哪儿行呢?练这四个宁,不仅练习了尖、团字和前鼻音、后鼻音,而且还练习了声调值,也就是普通话里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不过我认为咱们不是要完全用普通话,如果完全用普通话来唱山西梆子,那就失去了地方剧种的风味,奸比醋里头掺上酱油,说不来是股什么味道。可是咱们又不能完全用咱各县的方言。要用比较普遍、正确、让外地人能听懂的山西普通话。自解放以后太原是重工业城市,南来北往的同志们看看晋剧吧,最大的意见是听了半天听不懂说啥!我考虑这是个大问题。演戏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听词意你说了半天,人家听不懂,这岂不失掉了演戏的意义了吗?

因此咱们要在这一方面多下舌功。就是“让人听懂”。我举我在演《投县》一剧中扮演江夏县的夫人的一段道白,“渔家女子转来”。(转字要用卷舌音)“我来问你,你可知在龟山,救你父的,他是何人?”“老身不对你说,量你也不知。那是老身的儿子,名唤玉川,因为你父在龟山之事,报打不平,打伤芦府公子,帅爷要拿我家老爷,替儿顶命。想我举家人等遭此祸灾,尽从你父女身旁所起!”(这个“起”字是叫板的语尾音),道白要把字读正,还得有节奏。

同志们说花艳君演苦戏演的好。其实主要在于钻研。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多向群众征求意见。在坐的有老前辈,有领导同志,有我的同馆,也有后一代。滚白,是咱山西梆子的特点。其他剧种我没见过滚白。因为它比较特殊,我想在这里说一下。滚白来源于民间,在咱们晋中一带死了人出殡时,妇女们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有声有调地连数说带哭,什么亲人呀!苦人呀!你留下我可怎么办呀!哭得婉转动听。咱们中路梆子里就汲取了这种形式,形成滚白,它有旋律,但不受节限制。象哭诉冤枉一样,有紧有慢,有长有短。因为演员的情感可以自由地抒发,唱好了,旋律犹美、很感动人,有时真能引起观众的同感,禁不住使他们伤心掉泪。我给大家唱段《情探》剧中敫桂英在“打神告庙”时的唱腔。是由介板转入滚白的。原来咱们中路梆子在后台叫介板只用哎……起介板。我根据当时的人物情感给改动了一下。改为

零基础学唱歌每日必练的三个技巧(花艳君谈谈唱念基本功的训练问题)(2)

零基础学唱歌每日必练的三个技巧(花艳君谈谈唱念基本功的训练问题)(3)

零基础学唱歌每日必练的三个技巧(花艳君谈谈唱念基本功的训练问题)(4)

零基础学唱歌每日必练的三个技巧(花艳君谈谈唱念基本功的训练问题)(5)

零基础学唱歌每日必练的三个技巧(花艳君谈谈唱念基本功的训练问题)(6)

零基础学唱歌每日必练的三个技巧(花艳君谈谈唱念基本功的训练问题)(7)

零基础学唱歌每日必练的三个技巧(花艳君谈谈唱念基本功的训练问题)(8)

零基础学唱歌每日必练的三个技巧(花艳君谈谈唱念基本功的训练问题)(9)

以上这一段唱腔是郭少仙老师设计的,节奏严谨,旋律犹美,感情真实动人。我唱得爱唱,观众听得爱听。原来这本戏叫《假金牌》。由李星五老师改编了剧本,郭少仙老师设计了唱腔,还有洛林老师参加了导演。他们三位挑下我这个学生,一九五五年参加了地方传统戏会演,获得了大会的奖状这三位老师都去世了。我今天把他们三位教给我的遗产唱给大家听,来纪念他们三位。同志们说我演《三上轿》演的还能说下去,主要是这二位老师的栽培,我只起了个表演作用。还有一个比较喜悦的夹板垛板是《樊梨花斩子》一剧中樊梨花的唱腔。樊是个领兵大元帅,和于无寸铁的崔秀英是根本不同的。因为她的儿子不听她的将令,私自招了亲。她要执法斩了,她丈大薛丁山是二路元帅,回营来向她讲人情。下面是樊的唱腔。起倒板

零基础学唱歌每日必练的三个技巧(花艳君谈谈唱念基本功的训练问题)(10)

以上拉拉杂杂地说了半天,我个人想到,咱们要听华主席的话:学习学习再学习,团结团结再团结。学习好了为啥?就是为了好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同学们请珍惜你们宝贵的青春,听领导的话,听老师的话,勤学苦练,努力奋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