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4日)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科学、语言和艺术三个方面都为人类作出了重要贡献。

团结出版社《赵元任传》选取了赵元任先生一生中最为闪光的大事做主线,然后把有关的人物和事件串在一起,并在他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中选择了部分重要经历进行比较细致的刻画,让读者不仅能感受其辉煌的一生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还能从点滴细节中窥见一个在生活中真实可爱、充满意趣的赵元任。

赵元任老先生(赵元任先生诞辰130周年硕果累累的人生)(1)

今天是赵元任先生诞辰130周年,让我们跟随团结出版社《赵元任传》一起怀念这位在科学、语言和艺术三个领域都硕果累累的学术大师,一起探究其最生活、最真挚的一面吧!

大师的“微信朋友圈”

赵元任除了与朋友通过私人信函、电话和传真等形式交流外,还用一种特殊的通信方式——绿信。所谓绿信,是一种向所有朋友群发的通函,类似于现在群发的电子邮件或微信朋友圈。因他写作时经常使用一种绿色的封面或标题而得名。

通过绿信,他每隔一段时间向朋友们通报自己的生活情况、学术活动、研究心得和各种观感。这是很独特的一种通信方式,也是他广交朋友的一种十分有效的交际手段。这些信件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朋友们共享,文笔流畅且幽默风趣,读了这些信,朋友们没有不开怀大笑的,而友谊自然也会从中不断加深。

赵元任一生向朋友们发出的英文绿信,收录到《赵元任全集》第16卷里的共有五封。这些绿信都编在一起,共101页。

赵元任于1978年6月1日在加州发出的第五封绿信,共寄送了451份,信中主要发表了他本人对语言学和音乐的一些见解。这些见解虽然是零散的,却处处闪耀着老人家的思想火花。

南京方言“热死咯!热死我咯!我看你呀,你也热死咯!”这段话,南京人说起来就好像在唱歌。

汉语“手指甲”“脚趾甲”中zhi写成不同的字,如果我们要说“我剪了十个手指甲和十个脚趾甲,他们总共是二十个zhijia”,zhi是写哪一个字呢?赵元任建议把zhijia写成“肢甲”。看起来他还在想着他的通字。

他观察到汉语词汇意义的变化,“骄傲”本来是贬义的,可是好像当褒义用了,有些动宾结构的动词,像“强调”“登陆”也作及物动词用了。

七十六年的日记

赵元任的社会活动,大都详细地记录在他长达七十多年的日记中。他从1906年就开始记日记,几乎每天的活动都写在日记里。赵元任把这些日记视为珍宝,因为这些日记一旦失去就很难再从自己的记忆中准确地找寻回来。中国抗战期间,他在南京盖的房子被毁了,许多东西也失去了,他的日记和自己拍摄的照片却保留了下来,因为他早就有防范意识,事先做了准备,1937年战火还没有烧到南京之前就把日记和照片寄存在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朋友家中。

赵元任一生所写的日记在他仙逝后珍藏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图书馆里。

赵元任的家庭有记日记的氛围。他父亲记日记,表兄弟们也记日记。那个时代大家都用文言文记日记,赵元任也不例外。到美国留学以后,赵元任还保留了这个习惯。后来逐渐坚持用英语写日记,用中文写大纲。在日记里,赵元任粗略地记录了已经完成或正在计划的各种活动,自己在与人交往中的各种印象、感情与想法。

赵元任老先生(赵元任先生诞辰130周年硕果累累的人生)(2)

1906年第一篇日记

我们可以从这些历时七十六年的日记中看到赵元任思想和生活的更加真实和丰富的一面,可以进一步详细解读他那充满科学、语言与艺术魅力的人生。

对故乡的依恋

赵元任的一生有大半时间远离故土,但是他对祖国和家乡一直怀有很深的感情,关于家乡常州青果巷,他自己在《早年自传》曾经是这样深情地回忆的:

我们常州的房子在城里中间儿的青果巷,是从我曾祖下来三房一块儿住的一所大房子。不算顶外头一排门房儿,有五进房子,五个院子。

顶外头是轿厅,是存轿子的——那时候儿连洋车都没有,除了拿脚走只有坐轿子——里头是客厅,两边儿有书房,是先生教书的地方。再里头一进是前进,是大房住的。然后是中进,本来是给二房住的,我祖父就是行二,可是因为我们一家在北边多年,所以给三房住着。我们回来了就住后进。这几进大厅跟住的三进房子的旁边儿有一条又长又窄又黑的过道儿,差不多两个胳臂一揸开就摸得着两边的墙似的。

我们每房的人各有各家的厨房,在过道的反边儿,就是东边儿。各家也有各家的井。我们住的后进没楼,就是一排平房。顶里头,就是西边儿的一间,有一个单独的院子,里头一棵独核儿枇杷树。当间儿四间前头有个长院子。隔一道月门又有两间做书房,在那条长过道儿的东边儿。厨房跟下房儿在书房院子的南对面儿。

我为什么给这房子说的这么详细呐?因为我在这个家住了这么久,过了多少年还常常儿做梦梦见在那长黑过道儿里跑,或是睡得后进第二间屋子里的床上听外头下雨的声音。

我在常州这个家住的其实并不是住的最长的:我在麻省剑桥的行者街27号住了也差不多有在常州那么长——要是刨掉了到苏州跟南京念书的几年的话,最近在加州柏克莱的岩石道1059号住了已经二十年了,更像个家了;可是一个人小时候经过的事情、住过的地方印在心里头比什么都深。

醒的时候觉着从前的事情好像远得不得了,可是做起梦来旧地方又活像在眼前了。

1982年2月24日,在夫人杨步伟去世即将一周年时,赵元任因心脏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黄山医院病逝。赵元任平日总是把一本《唐诗三百首》放在床头上。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他还用常州话轻声吟颂着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诗句。根据赵元任夫妇的遗愿,去世后把二人的骨灰一同撒在太平洋,既表示他们属于全世界,也希望自己的灵魂随着太平洋的海水飘回故里。

拓展阅读

赵元任老先生(赵元任先生诞辰130周年硕果累累的人生)(3)

《赵元任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人物传记。赵元任是20世纪国际著名的学者,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先驱,也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本书的写作,选取了传主一生中最为闪光的大事做主线,然后把有关的人物和事件串在一起,主要介绍了其从事科学、语言、艺术工作的一生,并在他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中选择了部分重要经历进行比较细致的刻画,从而向读者展现传主辉煌的一生及其丰富的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