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马山南脉好风光

马山,北起马东二郎山,南至马山头,余脉蜿蜒十数里,过华庄于家庄,到卢家沟娘娘庙S104省道。此脉将大地一分为三:东马山,西双泉,南肥城。

诗人开车,准备绕道马山南脉,沿途观景考风。

(1)王家岭茶园。

关王庙西拐王家岭。村委二层小楼,西望马山头“烈烈马鬓”。西坡玉米地穿种茶树。据说,这是“第一书记”的招商项目:“闽源岭生态茶园”。投资人姓“叶”,来自福建,全家从事茶树种植~算是给村里增了项收入。

茶园北坡有4个泉子:天泉,地泉,日泉,月泉。天泉处巨石之侧,地泉居坡底深沟,日泉匿于二石夹缝,月泉隐于小片灌木。天泉四季不枯,月泉在夜静人深之时能听到“哗哗”微动。

看,这是天泉的情形。

(2)季家七西山。

季家庄往西有7个“西山村”,自北而南孙家、赵家、杨家、邢家、张家、季家、季西山。西山村如此密集,是何道理?

马山南脉海拔渐低,丘陵山地适农作物种量受限,人口亦稀疏。以至于这里曾有11个西山村,几经合并后还剩7个。从S104省道往西看,这些村位于西山脚下,零星分布,遂据姓氏,分别冠名“某家西山”。

7个村南北不足6里,中心小学设在季西山。今年多雨收了核桃花生,花生亩产500多斤,收鲜核桃才5毛/斤~买些送与亲朋,不贵,稀罕!

(3)荷塘月色。

张家西山穿坳到北李,坡南水库,晶莹如明珠。东侧筑起城墙:青砖白缝,列列跺口,古香古色!据说,这也是挂村书记打造的扶贫项目:利用这儿丰富的山水资源,种下浅水藕,打造“荷塘月色度假村”。投入少见效快,既能观花看叶,又能卖藕增收,给市民平添了一个休闲的去处!

我不禁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美句: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4)双泉四纸房。

北李西拐通“四纸房”:袁纸房,李纸房,王纸房,河洼。东高西低,南北又夹以台地,雨水汇聚,从袁纸房顺溪而下,至河洼形成开阔湿地~这和苾村西侧的南北河洼,地形颇相似。

凭啥叫“纸房”?为啥四纸房集中?

据说,先民自明代迁入,仰仗临河湍湍之水,兴起造纸作坊:伐木漂塘,煮楻荡料…道道程序离不了水。而此地水与芦苇富足,商家一呼百应,才有了几个纸房毗邻而居的奇景!

村北水库东西狭长,广场正南有关帝庙。庙前古槐3株,径粗3人合臂,虽已中空,仍枝繁叶密。庙门殿堂均为青砖旧瓦,少许仿古,遮不住原木檩梁和破旧脊瓦拙朴的雕工。门左墙嵌碑:“山东济南府肥城县北……”墙外立《功德碑》:

“关帝庙始建于康熙四十一年。今为弘扬关公文化,造福村民,祈祷风调雨顺,年年平安,应有识之士捐款重修关帝庙…”

(5)刘口。

这里是双泉东南沿,肥双交界。旧时这里山穷水竭地薄,走过路过,商旅难留;村里希望留人添丁,取名“留口”,后用谐音。漩刘路,北起马山漩庄,南通这双泉刘口,顺延至S104省道。

村临漩刘路,西南人头山(这边叫“尖子山”),植被丰,泉水众~据说,大小泉子多达12个:瑶池,柳叶泉,杨絮泉,水上泉,源泉…西山“大峪泉”,深2米,5平见方,池畔有百年樱桃树。村西菜园“夕阳泉”,池长方形;傍晚时分,落日映入水中,景色秀美!

村中顺水河桥头,85岁的老太神采奕奕嗓音洪亮:

“村里剩我们这些老人啦。也沒上百岁的,80以上的6、7个。

<俺>4个儿女,一个镇上、仨在县城。去了也住不惯:上楼就下不来,不会开电梯呀!家家上锁,不兴串门!

还是老家好,空气新鲜,宽绰啊!”

老人叹口气,指指桥下的流水:

“南边过来的水,干净。林子里水塘不小。村里打算在南边修个池子……”

桥下清泉欢欢而流,南来一股,西来一股。倘若将水聚起,栽些莲藕或芦苇,夏日荷花盛开,众泉、清溪、莲花、远山~~此地必成佳景!

初夏将至徽州风光(.026.马山南脉好风光)(1)

初夏将至徽州风光(.026.马山南脉好风光)(2)

初夏将至徽州风光(.026.马山南脉好风光)(3)

初夏将至徽州风光(.026.马山南脉好风光)(4)

初夏将至徽州风光(.026.马山南脉好风光)(5)

初夏将至徽州风光(.026.马山南脉好风光)(6)

初夏将至徽州风光(.026.马山南脉好风光)(7)

初夏将至徽州风光(.026.马山南脉好风光)(8)

初夏将至徽州风光(.026.马山南脉好风光)(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