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耕史非常悠久,据称,早在河姆渡时期,人们便开始了“刀耕火种”的最原始农业耕作。

农谚立夏阴雨的说法(农村农谚俗语说)(1)

在当时,河东大地上长满了茂密的森林,各种野兽在森林之间游走。人们刚开始都以狩猎小型动物为生,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小型动物的数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狩猎需求,于是,人们开始狩猎大型动物,不过,狩猎大型动物一是不那么容易,二是有许多风险,因此,人们的狩猎过程变得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尝试食用各种植物的种子,并逐渐发现植物种子落入土壤中后能够继续繁育,于是就把采集到、吃不完的植物种子种植在居住地的周围,并打制各种石器,制造生产工具“以垦草莽”,开始了最原始的农业耕作。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耕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因为农业种植的需要,人们也逐渐学会了观察天气变化,并在观察天气变化中学会了经验总结,于是,一些简练的农谚俗语便出现了。

农谚立夏阴雨的说法(农村农谚俗语说)(2)

中国的农谚俗语有很多,譬如,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肥田长稻,瘦田长草;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月着蓑衣,天要下雨;半夜无星,大雨快临等。其中,比较琅琅上口的农谚俗语就是“立夏不下,高挂犁耙”。因为明天就是立夏日了,所以我们就聊聊这句俗语。

一、“立夏不下,高挂犁耙”究竟是什么意思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立夏日这一天下不下雨对后期的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因为过了立夏日后,就需要耕田耙地,种植秋庄稼了。倘若立夏日这一天下了雨,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会风调雨顺,就有利于秋庄稼的种植;倘若立夏日这一天不下雨,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会出现长期干旱的情况,就会非常不利于秋庄稼的种植,就是耕田耙地也没有用,还不如将犁、耙等农具挂在墙上,也好让自己休息休息呢!这就是“立夏不下,高挂犁耙”这句俗语的意思。

农谚立夏阴雨的说法(农村农谚俗语说)(3)

二、立夏日的雨水情况真的能影响到后期的雨水情况吗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9年5月6日立夏,华南西北地区下了暴雨,并且,一直下到8日才停止。但在接下来的近一个月内,西北大部分地区再无下雨,从而导致许多秋庄稼无法按时播种;

1990年5月6日立夏,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没有下雨,但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北方地区持续降雨,从而导致大部分麦田无法收割;

1983年5月6日立夏,全国大部分地区也没有下雨,不过,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接二连三地下雨,从而导致北方部分地区的小麦在田里发霉。

通过这三组数据可以看出,立夏日的雨水情况并不一定能够影响到未来的雨水情况。因此,即便是“立夏不下”,也不一定会“高挂犁耙”的哦!所以,这句农谚俗语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仅仅具有参考意义。

农谚立夏阴雨的说法(农村农谚俗语说)(4)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间的气候差异很大,因此,某一天某一地区的天气情况都会有很大的差别。譬如明天,郑州地区为多云天气,但在后天和大后天会出现小雨天气,并且在5月9号、5月16号和17号都会下雨。由此可见,明天立夏日的天气状况对未来是没有影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