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筹备多年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6月22日举行了开馆仪式,开幕展上亮相的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超过900件文物,其中166件是一级文物,绝对国宝级别,而绝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展出。

据介绍,这是故宫博物院在1925年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外借展品,数量之多、级别之高是从来没有的。开馆仪式之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于7月2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并将分阶段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借出的900多件珍贵文物。

故宫博物院的十大之宝(香港与故宫的缘分)(1)

说到香港与故宫的缘分,其实在40年前就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和故宫联合推出的三本故宫主题的图书的故事。

1982年,《紫禁城宫殿》率先出版,全面揭开了六百年紫禁城建筑的隐秘角落;

1984年,《国宝》出版,精心遴选当时故宫九十多万件藏品中的一百件珍品;

1985年,《清代宫廷生活》出版,全景披露三百年来清宫别苑的生活实况。

故宫博物院的十大之宝(香港与故宫的缘分)(2)

《紫禁城宫殿》

故宫博物院的十大之宝(香港与故宫的缘分)(3)

《国宝》

故宫博物院的十大之宝(香港与故宫的缘分)(4)

《清代宫廷生活》

三本书出版后,立即风靡海内外。其中,《紫禁城宫殿》很快就被当时日本规模最大的讲谈社出版了日文版;《国宝》一书出版后,成为了当时中国政府官员赠送外国元首的正式礼物,在地少人稀的新加坡,也销出了三千册,并在当时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获得一流图书奖。

在当时,中文图书如此受青睐,极其不易,而在这背后,是老一辈故宫人和来自香港的出版人所齐心付出的巨大努力。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前总裁陈万雄在1982年至1985年主持了这三本书的出版工作,2004年,他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在他看来,出版《紫禁城宫殿》,是香港商务印书馆与故宫缘分的开始。

故宫博物院的十大之宝(香港与故宫的缘分)(5)

陈万雄在故宫办公室对照片颜色

陈万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紫禁城宫殿》等这几本书籍的出版,不止轰动整个中文出版界,甚至轰动世界出版业。从1981年到现在,香港商务印书馆与故宫的合作规模很庞大。他认为,作为一个香港的出版社,这是好特别的一件事,可以说是一项纪录。故宫工作人员告诉陈万雄,故宫这几十年来出了很多很多书,能够永恒流传下来的三本书,应该就是这三本了

而在2021年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首次将这三本书合璧出版,以“故宫三书”的形式让这套故宫经典读本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新一代读者。

故宫博物院的十大之宝(香港与故宫的缘分)(6)

为了让经典之作更好地适应当下读者的阅读需求,编辑们在这次经典再版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了精力,著名出版人汪家明对此次“故宫三书”的出版,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认为,一部书稿,过了这么多年,还在重版,而且隆重推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此次“故宫三书”的出版,用年轻化的方式重新编排设计,塑成了这套值得放进每个人书房里的新一代“故宫传家之书”,不管是游览科普,还是学术研究,依然可以成为读者们首选的“故宫参考书”,让40年前故宫与香港出版人的佳话与硕果能继续流传。

说“故宫三书”

文/陈万雄

这里所说的“故宫三书”,是指《紫禁城宫殿》《国宝》《清代宫廷生活》这三部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香港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由我担任编辑策划的大型画册。这三部画册出版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一晃之间,已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同道汪家明兄,首先引进故宫三书在内地的出版,且一再出版。今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新编排出版。前尘往事,雁过留声,不无“年寿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无穷”的兴叹。

说起这三部书出版的过程。真是“白头宫女话当年”,沉淀的当年人事,一下子浮翩沓至。逝者怀之,生者念之;何况,此三书是本人编辑出版生涯初出茅庐的作品,书出版的成功,坚定了我此后几十年的编辑出版理念和方向。

20世纪中期,彩色摄影和彩色印刷已趋普遍,也适逢是先进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上升期。图文并茂的大型图册的出版,无论是大众图册﹝Coffer Book﹞还是高级的艺术图录,大行其道,尤以欧美和日本出版的大型图册为盛。对于各方面仍大大落后的中文出版界,只有景仰的份儿。在香港,在日本,我也只能在书店中翻阅欣赏,且留下深刻的一个想法,“书可如此撰写和出版的”。随着七八十年代国家的开放,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备受海外和外国的关注。在这种风潮下,连带关于当代中国事情与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也成为海外华人和外国人所喜欢阅读的“热门书”,图文并茂的图册尤渴求。

开放之初,中国大陆百废待兴,印刷和出版,都远远落后于时代。所出版图书的印刷水平,远未能满足海外和世界读者的时代要求。至于图文并茂、美仑美奂、阅来赏心悦目的图册的出版,落差更明显了。其时的香港,经济和教育已起飞,社会中产阶层的文化要求形成,而香港的印刷业又跃升世界先进的行列。这些条件都是香港商务印书馆和三联书店,在香港首着先鞭,率先出版几可与美欧、日本的画册比肩、有关中国文化艺术图册的时代背景。故宫三书,无论在主题立意,内容构想、照片质量、装帧印制,中外市场的销售、以至文化传播的影响,自是其中的典范,始能历久不衰。

三书中,首先出版的是《紫禁城宫殿》﹝于倬云主编,1982年初版﹞,也以《紫禁城宫殿》的出版过程最为艰巨和浩大,所谓万事起头难。“紫禁城”是世界现存最宏大的古皇宫,加上了周围的皇家苑囿,是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紫禁城”是承传了中国几千年皇城和宫殿建筑范式与建筑技艺的集大成。紫禁城宫殿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明、清二代皇朝的皇宫别苑,大小功能的各类型建筑,一应保存。它的存在,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的建筑文化中,也是独一无二、戛戛独造的。既决定要合作出版《紫禁城宫殿》,自始,故宫博物院与香港商务印书馆就以出版一本国际高水平、能打入国际市场为的鹄的画册。在80年代初,在方方面面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达成所设定的目标而要克服的困难,只能用“罄竹难书”去形容,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不说别的,偌大的紫禁城,要拍摄好高质量而兼及艺术和历史功能要求的照片,就是庞大的工程。两组摄影队分头拍摄,每天朝六晚八,全力以赴,一景一照的,足足化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其中的困难,只举一桩,就可概其余。在《紫禁城宫殿》一书中,只占二个版面的乾隆花园内的“禊赏亭”和“流杯渠”的几张照片,是故宫人员和摄影组的我们,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打扫好相信已有百年历史的庭内“古董”的积尘,才灌通了堵塞的流杯渠。其他如三大殿上三台螭首的排水孔的喷水、交泰殿的铜壶滴漏、后六宫的夜景等,无一不费尽心思,动用不少人力,才拍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