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寿专访(谭元寿先生人品高)(1)

您看这张照片,谭元寿老先生和孙子谭正岩,那位小姑娘您肯定不知道是谁。

且听俺道来:

谭老爷子如今和儿子谭立曾住在一起,俺们到谭家拜访时,正赶上谭元寿的孙子、谭孝曾之子、谭门第七代传人谭正岩也来到家中看望爷爷。

而家中保姆的女儿媛媛刚好也从北京京剧院录像归来,小姑娘穿着戏装又给谭老爷子演了一段,90岁的谭元寿则亲自给这个8岁的小女孩打板。小姑娘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老爷子一板一眼也是极为认真,谭立曾和谭正岩则在一旁认真观看,时不时还给媛媛提点意见。

从小生活在谭元寿身边的媛媛,从1岁多就开始看戏,五岁便开始正式学戏,每天都能得到被她称做“老祖”的谭元寿亲自指点。

  媛媛的妈妈小燕和小燕的姐姐大燕,这对陕西双胞胎姐妹已经在谭家生活了16年,从18岁来到北京,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到孩子入托、上学,父母来北京看病,全都由谭家包了。

谭元寿之子谭立曾说:“我们家从祖辈就有这样的家风传统,对保姆都是养老送终的。像当年照顾我父亲和我哥哥谭孝曾两代人的保姆,都一直养到她们90多岁离世。”

谭元寿专访(谭元寿先生人品高)(2)

  大燕小燕的丈夫和孩子们也都住在谭家,他们都已经把谭家当成了自己的家。谭元寿也喜欢看着这些孩子都在自己身边,有时小孩跑到老祖身前,给老爷子剥糖吃,谭元寿就跟孩子一起叼着棒棒糖。每天晚上,下班的下班,放学的放学,这个“京剧第一世家”中更是洋溢着四世同堂的温暖气氛。

谭门京剧能传七代之久,是倚靠道德、精神、艺术的一脉相承。谭元寿总说,父亲谭富英的人品对自己一生影响非常大,“他总教育我:做人要忠厚,唱戏要高调,做人要低调,要学会吃亏、让人。对别人宽厚,才有自己的道,才有后代子孙的道。这些做人之道也指导了我一生。”

  从艺这么多年,谭元寿每次到剧院演出,总是第一个到后台,先给看门的大妈问好,等着乐队、舞美队到了之后,还要挨个向大家道谢,感谢人家辛苦。连拉大幕的人都会夸谭先生人好,剧院的司机也都争着送谭先生。在自家小区院里遛弯时,谭元寿也是见谁都跟人笑眯眯地打招呼,跟人聊天,邻居们都觉得这位大艺术家太平易近人。逢年过节,谭家都会给院里的保洁工、保安、物业人员送些吃的用的,听说谁病了,还给别人送药。

谭元寿专访(谭元寿先生人品高)(3)

  “父亲一辈子就是这样,我跟着他这么多年,从他身上学到太多东西了!”谭立曾说:“父亲还总对我们说,要懂得吃亏让人。演员这个职业一辈子都在名利场,做到这点太不容易了。艺术上要好、要争当好角儿,既要拔尖儿,又不能伤人,这个尺度太难拿了。但我父亲就是这样,从年轻时就宠辱不惊,把名利看得很淡,他能长寿也和这个有关。按资历,他比梅葆玖、李世济他们都深,但他从来不在乎自己被安排在第几个唱、谢幕时站在哪儿、拍照时排在什么位置……也从来不让我们替他争这些。他只关心自己在观众心目中的位置,自己的演唱是否让观众满意。他总说:‘只要观众认可我,就够了!’”

  谦虚的谭元寿还曾再三要求大家不要称呼他为“艺术家”,他说:“我父亲是艺术家,四大名旦是艺术家,把我与他们放在一起,一视同仁也称为艺术家,这实在让我无地自容了。”深受谭门家风影响的谭正岩,不仅常年捐助太阳村的特殊孩子们,前年还为救助一个白血病病人在长安大戏院组织了义演。当时谭元寿、谭孝曾也都去了,在场者一共捐赠了十几二十万,让这个患者把握住了最佳治疗期,如今已经康复上班了。

谭元寿专访(谭元寿先生人品高)(4)

  近年来,京剧界连续走了好几位领军级的代表人物,王金璐、吴素秋、梅葆玖、李世济、马长礼……几乎带走了京剧的一个时代。每听到一位故人离去的消息,谭元寿都难过好久,好多天都缓不过劲儿来。梅先生的追悼会,谭元寿是在儿孙陪伴下坐着轮椅到现场的,他说:“葆玖的追悼会我说什么也得去,坐着轮椅也得去!”

  “走一个老先生,就带走好多戏。”谭元寿惦念着这些老朋友,更关心惦记甚至担心着京剧艺术的未来,最怕京剧走样和失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