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春晓经典诗句 学习唐诗三百首之(1)

《春晓》

题注:晓,早晨。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写作背景:《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襄阳附近)时所作,写的就是鹿门山的春晨,这是没有争议的。现在有争议的地方是:孟浩然早年和中晚年都曾隐居鹿门山,那这首诗到底是诗人早年作品还是中晚年作品呢?留在赏析部分说说我个人看法。

作者: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诗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闻:听见。啼鸟:鸟啼。“闻啼鸟”就是“闻鸟啼”,之所以这样倒装,就是为了押韵,“晓”、“鸟”、“少”压平水韵十七筱,不过是仄韵,格律就不讨论了。

译文:春夜睡的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到处可以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来,昨夜。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译文:回想起昨夜睡前的阵阵风雨声,早上不知有多少美丽的花儿被风雨打落?

孟浩然春晓经典诗句 学习唐诗三百首之(2)

赏析与感悟

1.理解赏析一首诗词,读懂诗人创作的用意,当然要从诗人的写作背景,思想状态开始入手。《春晓》这首诗是孟浩然在鹿门山所作,基本没有争议,现在有争议的是:孟浩然早年与中晚年都曾隐居鹿门山,到底是他早年作品还是晚年作品呢?我个人认为《春晓》应该是中晚年的作品。我们先来捋一捋孟浩然的履历,分享一些与其相关的轶事吧。

2.孟浩然,公元689年出生于襄阳城的一个略有薄产的布衣家庭。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年少气盛的他一腔热血,满怀报国理想。可惜出身背景太低,那个时代光有钱没用。为了炒作自己,孟浩然和好友张子容一起在鹿门山隐居,大概有那么一点“终南捷径”的意思。712年,孟浩然24岁,好友张子容辞别孟浩然去参加科举考试竟然中了进士,踏入仕途。孟浩然被刺激了,但他也明白自己家世不如张子容,还需要更多的人望积累。一年后孟浩然也离开隐居的鹿门山,走出家乡,投身外面广阔的天地,希望自己广交朋友,认识更多社会名流,得到赏识和举荐,为自己的人望宣传造势,其实就是所谓的“行卷”。

这段时期,孟浩然遇到了李白,结识了王维,比二人都年长12岁的他凭借着自己魅力,成功的把“大唐诗仙”变成自己的小迷弟,让“诗佛”亲自出手为他画肖像画。经过多年的造势,自我营销,孟浩然认为时机成熟了,公元728年,他参加科举考试,似乎是老天爷的捉弄,自信满满的他居然落第了。

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众钦服,而名动公卿。

还有一则小故事说:孟浩然在张说(当时宰相)官署(一说是王维官署)拜谒时,刚好唐玄宗来了,孟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来见见。这么好的自我推荐的机会,孟浩然竟然鬼使神差的自诵其诗“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意思是,是你不参加考试,不是我不要你做官,为增加自己名气居然连我这个皇帝都敢泼脏水,胆子也太大了。玄宗虽没有降罪,但这件事始终如鲠在喉,对于孟浩然来说,仕途的大门从此关闭了。难怪他孟浩然再怎么名动公卿也没用,最大的老板给得罪了谁敢推荐啊!

落第后心情自然是极差,孟浩然要去吴越散散心,这一站到了江夏(武汉),小迷弟李白陪玩好几天,又听说偶像要去扬州,赶紧在黄鹤楼摆了一桌为孟老哥饯行,留下了千古名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37年,游历了大半个华夏的孟浩然回到老家襄阳鹿门山,从此回归田园、参禅悟道、返璞归真一直到离世再未出山。

3.“春”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大都带有“生长”、“生命力”的意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的自然规律。

“春眠不觉晓”,春天真是好睡啊,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到天亮都算是完美的自然醒了,和现代人的作息不一样的。字里行间是带着悠闲、喜悦的心情。

“处处闻啼鸟”,听到外面处处都有鸟儿在欢叫,好热闹啊!鸟儿欢叫在春天还是早晨,当然是表达春的生命力,表达喜悦。

“夜来风雨声”,回想起来,昨夜迷迷糊糊间感觉是下雨了。春雨是什么意象?杜甫《春夜喜雨》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俗语也说“春雨贵如油”,这还是代表着“生机勃勃”。

“花落知多少”,不知道外面的春花又被风雨打落了多少?突然转到“花落”,“花落”多指美好事物的衰败,这里应该是“伤春”的感情,指年华的流逝。

短短20个字,动静皆宜,有鸟声,有风雨声,还有对时光慢慢流逝,后知后觉的惆怅。但这种惆怅淹没在春的气息里,显得悠闲淡定,隐隐带着“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味,孟浩然似乎在说,世界生机勃勃,时光流逝,新旧交替,此天道轮回也,惆怅是有的,欣慰也是有的。

所以这样的诗,才是好诗,他没用力,却很有力。

4.我支持“《春晓》是孟浩然中晚年作品”这个观点,理由如下:

(一)古今中外审美大致不会相差太远,这首《春晓》在现代人眼中是绝对的妇孺皆知,如果以古诗背诵率排名,绝对可以同《静夜思》、《鹅鹅鹅》争夺前三了。小学生都会改编“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不知死多少?”。现代都流行成这样,在当年应该也不差,如果是孟浩然早年作品,那还不拿出来“行卷”?,那是瞬间进入顶流排名的行列啊,就没必要“行卷”行了七八年了。

(二)惆怅中带着欣慰,这种感觉没有历尽沧桑、看破红尘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春晓》是孟浩然中晚年作品,仅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孟浩然春晓经典诗句 学习唐诗三百首之(3)

#创作挑战赛#

#秋日生活打卡季#

#唐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