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传播者,唯恐天下不乱

看似软弱无力的流言,却拥有无穷的威力,不用锋利的刀剑,不增加一个伤口,不流下来一滴鲜血,却可以摧毁一个人。

别信流言蜚语(流言传播者唯恐天下不乱)(1)

流言制造者固然可恶,而其实更可恶的是流言的传播者。因为传播者觉得流言并不是自己制造的,不觉得自己需要负责任,传播起来反而更起劲,更肆无忌惮,添盐加醋,绘声绘色,目的就是要听到流言的人有所反应,就算有人责怪他,他可以轻松撇开责任,他认为应该找制造流言的人负责任,自己可以静静地在一旁看热闹,无论因为这个流言产生的后果有多严重,似乎很难影响到传播者。

如果我们以第三者的角度去看流言,似乎完全感受不到他的威力,甚至觉得受流言影响的人有点愚蠢。但当流言与自己相关的时候却往往失去了原本有的理性,不知不觉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有的人拼命地想撇开与自己有关的流言,但有的人为了听到与自己有关的流言,需要到处打探,甚至花钱去打探。

别信流言蜚语(流言传播者唯恐天下不乱)(2)

人的心理往往是很奇怪的,面对面跟你说的你可能会不相信,但从别人口里传出来或打听出来的似乎更值得相信,人们更愿意相信另外一个人背地里说的话。

打比方说你对你的老板面对面表明忠心,而你的老板从别人口中打听到流言说你的忠心是虚伪的,只是客套的应付说话,背地里还说过老板的坏话,很显然,大部分的老板都会受到这些流言的影响,轻则产生一段时间的隔阂,重新去验证你的忠诚,重则永远不再信任你。

这是一种大部分人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机制,只要是有机会伤害到我的,我宁愿先相信是真的,因为万一是真的我就会受到伤害,所以人会更倾向相信一些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的流言。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的判断力足够的自信,对下属有足够的了解,足够的信任,这些流言完全影响不了你,甚至你会斟酌流言传播者的目的动机。

流言不同于谣言,谣言是不具备真实性的,而流言是可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只是容易被传播者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引导。

别信流言蜚语(流言传播者唯恐天下不乱)(3)

流言容易让人愤怒

我们看这样一个例子,你的朋友告诉你,A说你写的字很丑,让人感觉一点文化都没,还不如他儿子写的字,本来你和A的关系还可以,也没什么过节,你听到朋友传来的流言后你激动不已,觉得A凭什么这样说你,他的文化水平甚至还不如你,他是谁啊,还说我不如他的儿子?或许你会直接找A去理论,或许你会暗地里讨厌A,很容易就因为这个流言产生了对A不好的情绪。假如事实是存在的,或许A不经意看到了你的字,或许A不经意的说了一句,没想到他的字写得不怎么样啊,然后就被传播者加以描述传播到你这里。就算理论,传播者也理直气壮的说到:A确实说过字丑啊。

我们生活中实在存在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了,流言总让人难以应对,有多少看似不错的关系就这样被几句简单的说话冲散,而流言传播者就是推波助澜的作用。

传播者是什么心态,为什么唯恐天下不乱,为什么总喜欢兴风作浪呢?

别信流言蜚语(流言传播者唯恐天下不乱)(4)

流言传播者的嘴脸

传播者往往是妒忌心重,很多时候他卖力传播的原因只是单纯的见不得别人过得比他好,刻意提高自己在群体的重要性,增加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存在感。纷争在传播者眼里根本无关紧要,他只想自己被得到重视,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将流言刻画得更容易引爆你的情绪。

传播者想要达到自己目的,必须用流言去引爆你的情绪,假如你对流言无动于衷,传播者其实一点威力都没有,但有多少人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面对流言如何能做到以第三者的角色去看待自己身处的位置呢?

假如上面说到传播者说你的朋友在背后说你的字丑,没文化,不如他儿子,在你情绪被点燃之前,你能静下心来先想想自己的字写得怎么样,这个朋友A性格是怎么样,是否符合他说话的风格,然后这些话对我造成了什么影响,为什么朋友要将这些鸡毛蒜皮的信息传播给我,传播给我以后我最大的可能只是生气或者找朋友理论,完全没有任何得益。

显然我知道这件事的结果还不如我不知道这件事,这个传播者的流言显然对我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这个传播者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单纯是为了想让我生气,去找朋友A的晦气,那我还为什么要把这种动机的人说的话听进去呢?如果把我当朋友的话不是应该不让我听到这些说话吗?

别信流言蜚语(流言传播者唯恐天下不乱)(5)

保持头脑清醒

流言可以很可怕,也可以很无聊,当你有冷静的头脑,看清楚传播者的目的以后,你可以选择是否接收这些信息,甚至一笑而过。

永远不要完全相信一个人的片面之词,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暴怒。

就算是传播者再绘声绘色的表演,你也别把自己代入到这部戏里面。

别信流言蜚语(流言传播者唯恐天下不乱)(6)

我是十二,欢迎来到十二的视觉看世界。

如果你看完了这篇文章,何妨再点个关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