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论语共读的第十四天了,第三篇八佾(yi)
老师说,想要很好地理解这篇的全内容,需要先了解什么时八佾,及时代背景。
古装剧里总有一个情景,皇帝总是喜欢听歌舞,跳歌舞有一定的讲究,称之为佾,一佾有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也就是最高规格的歌舞。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就是孔子的一生写照
所以孔子本人对仁义,礼节非常看重,在此基础上,再读本篇文章,就很好理解了。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八佾在宗庙的厅堂里奏乐舞蹈,如果这样的事情他都能够忍受,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能够忍受的呢?”
季氏是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在当时是鲁国三大权门之一。
上文说过歌舞规模最高标准就是八佾,在当时只能是君王才能享有。
在当时办理歌舞规模需要与其品级相符,从八到一,根据其官职而定。
季氏只是一个权门,在家办理如此之大规模的歌舞,超过其本分,这种行为是不能容忍的。
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懂得分寸。
但有时,我们可能也会像季氏一下,会越界,失了本来的分寸。这种分寸,越是熟的朋友之间,越会需要注意,不要超过应有的边界。
曾经我和闺蜜之间,就因为我有时太直白的话语,让朋友受不了。所幸,后来我们都诚心地沟通,打消了双方的顾虑,关系才慢慢恢复。
所以,很多的人和事,我们不能仗着关系好就无所顾忌,人与人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分寸,需要有礼节。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这里的三家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为鲁国三大夫,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史称“三桓”,实际掌控着鲁国的政权。
天子在祭祀的时候才演奏《雍》这支乐曲,诗中“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句子,但现在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祀祖先时也在家里演奏这支曲子,明显的越礼行为。
这两段都能看出,孔子是非常重视礼节之人。
我们也是一个礼仪之国,注重礼节。
我们通常说,有礼貌的孩子坏不到哪去也是一样的道理。
礼节于我们生活无处不在,总动打招呼,热心友善,尊重他人,等等。
尊重礼节,也是尊重自己。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之心,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仁德之心,又怎样来对待音乐呢?”
儒家思想之核心就是要有仁德,仁德不以出身,不以金钱,不以学识来定,仁德就是要有仁爱之心。
有时做事的时候,当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就以道德去衡量,比如孝敬老人,尊敬师长,欠债还钱,不偷不抢等。没有仁德,一切都无从谈起。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孔子礼的本质。
孔子说:“这是个好问题!礼,与其求形式的奢华,宁可节俭;丧,与其求得周全,宁可内心悲哀。”
礼的本质在于心,而不在于形。
记得我家爷爷走的时候,按当地风俗办置了很多,这种周全更多的是给活着的人看得,但我们都为爷爷意外而悲痛,直到现在已过去近五年,仍有人为他的意外而惋惜。
在某些做法上,与孔子的思想契合,更多的应该是向内寻找。不要过于追求外在的,吃,穿等,尊从自己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