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上学开始,教室的墙上那几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牢记于心。那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同样听到了诸多的相关劝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名句,今天我们就整理几条名句,看其出处在哪里。

寄语简短励志业精于勤荒于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这句话理解起来不难,大意是指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这句出自韩愈·《进学解》。《进学解》全文较长,本篇文章不做介绍。所谓勤能补拙,孰能生巧,我们要想在某一个技艺方面取得成就,能够达到我们目标,离不开一个“勤”字。

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父母师长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中是少不了这句的。那么我看一看这句话又是出自哪里呢?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长歌行》出自乐府诗集,作者不详。诗文前三句描绘的是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万物生长有序,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

寄语简短励志业精于勤荒于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2)

向日葵

作者以园中葵的一生暗示着人生短暂。那么第四句,河流都是自西向东而流,最终汇入大海。来提醒我们,时光一去不复返,何时复西归?这没有答案的一问,更加重了我们对时光不可逆的认识。人生没有后悔的药,少壮之时不如同那园中葵一般,向阳努力生长,接受雨露与阳光,到头来黯然伤神,想要重新来过那只是幻想。

三、“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这句话与上面那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句更着重于强调读书一事。这句话是一句化用的话,原句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们来看一下原文,

《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半夜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按照古时候的计时方法计算,应该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五更时分鸡鸣天破晓。前两句用晚上灯火以及破晓鸡鸣从时间上来劝导读书人,不能浪费一时一刻。当然,从现在的生活规律来看,早睡早起是我们所提倡的,毕竟没有足够的睡眠,学习效率是跟不上的。

寄语简短励志业精于勤荒于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3)

少年读书

那么后两句就是用结果来劝说人们了。黑发指的是少年,而白发则代表老年。而前两句的时间限定,引出一个“苦”字。古人讲究十年寒窗苦读,这个“苦”字作两解,一个是下功夫,而另外一个就是辛苦。古时候的读书其实是很枯燥乏味的,读物又不如我们现在这么丰富。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一朝金榜题名,那些辛苦算得了什么?才不会老来方悔读书迟。

四、“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可以说用黄金来衡量时光的价值了,而时光却比最有价值的黄金还要珍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出自《白鹿洞二首·其一》,后面的半句是后人加上去的。我们看一下原文,

《白鹿洞二首·其一》

王贞白 (唐)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诗句原文写的是什么呢?是作者在读书,读得专心入神,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以此诗来感慨时光的珍贵。

时光最是值钱,又最是不值钱。

像诗中作者那样,因喜爱读书而觉的时光短暂,倍感珍惜。后人亦将其诗句引申来告诉世人时间的珍贵。为何要告诫?因为当我们虚度光阴之时,时光便会变得一文不值,到最后,只会老大徒伤悲,方悔读书迟。这时候再感叹时光的珍贵也无济于事。

人生茫茫数十载,如何让我们的人生过得精彩,那就让我们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读书,看电影,消费,访友,上学,工作……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把它做好,我们的时光,才是如此的珍贵!

我是神哥话古文,今天的古文就聊到这里,希望喜欢的朋友能够转发评论点赞,关注神哥,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