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一句谚语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出自我国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的故事。

张溥年少时记忆力很差,在课堂上,老师说过的话,张溥经常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到一转眼功夫,就把老师所说的内容全忘了。

后来他为了改正这个毛病,除了更加刻苦学习之外,还在做笔记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当别人只需抄写课程一遍,而他要求自己抄十遍。

后来,张溥不仅能够流利地背诵出自己所抄写的课文,还发现这其实是一个能够加强记忆力的好方法。

从此以后,凡是遇到重要的文章或者自己喜欢的句子,他都会把这些内容抄写下来。

而到了如今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强大的互联网时代,除了依靠百度搜索所需资料之外,我们每天还会浏览或处理大量的资讯与工作信息。

那么,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流,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把它们进行整合处理呢?

接下来介绍一本关于帮忙学生或者职场工作者,整理资料的书,书名叫做《卡片笔记写作法》。

本书是由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博士申克•阿伦斯所著。

其灵感来源于被誉为“当代黑格尔”的尼克拉斯•卢曼的笔记盒写作法。

本书的作者借鉴了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每个见解都综合了许多商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教会你如何从思考到整理,最后形成个人知识结构过程的书。

下面请大家随着我打开这本书来一探究竟。

写阅读记录卡的读书笔记 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笔记(1)

图片来自网络

1、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三个做笔记的好方法,分别是闪念笔记法、文献笔记法、永久笔记法。

闪念笔记法是指用于记录平时的灵感、念头的一种方法。

作者建议我们,身边要随时带着一支笔,当自己有想法时,可以随时地记下这些内容。

文献笔记法是指记录平时所见所闻,通过思考和总结的方式,把它进行记录。

就好比:我们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点,文章里的重点摘录下来,这些内容可以作为自己以后学习和总结的资料库。

永久笔记法是指回顾过往的两种以上的学习资料,把这些心得和想法统统记录下来。

作者告诉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需要反复地练习,还需要有做到积极的反馈。

2、如何才能把知识记得牢固

在传统的教育里,通常老师会让学生们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把所学的知识记住;而在本书作者看来,这种方法几乎是错误的。

作者建议我们,除了摘录笔记之外,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

当一条信息与另一条信息关联起来时,就能把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网络。

然后再通过搜索与信息关联的关键词,把无关信息和已知信息联系起来。

比如:当你把书目与书中的某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时,再通过联想当前的内容和其他方面的语境,重新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当你学会了这种方法,就意味着理解了它是如何运用的。这也意味着按着某种意义和已有的认知建立了联系,这样的信息是几乎不会再被遗忘的。

并且一旦被正确的线索触发,这些信息还可以很稳定地被提取出来。而且,这些新学的知识可以为将来的新信息提供更多可能的联系。

写阅读记录卡的读书笔记 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笔记(2)

3、如何理解某件事物背后的广泛意义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事物,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好呢?

当我们提出许多阐述性问题时,我们应该提出以下问题:

它意味着什么?它与某事有什么联系?它与某事有什么区别?它与什么相似?这些问题是积极建立笔记之间联系的前提条件。

只要是有意义相关的,在不同笔记之间也可以建立联系关系。

一般都是按主题、学科分开,不同知识之间相互隔绝。而迫使我们做完全相反的事情,去阐述,去理解,去联系,从而去认真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学会在学习机构里学到的那些知识。

就像文章开头的张溥一样,把所学到的内容,通过刻意练习,把它融入自己的知识框架里。

写在最后

本书中,还有更加详细的介绍提供给我们去思考和实践,若你有需要,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作为文本的结尾:

真正的智者不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一个能够通过扩展资源来理解事物意义的人,这与我们需要从经验中学习的普遍但不明智的信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则足一个好得多的方法,尤其是当他人的经验经过反思,已被转化为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使用的多功能“思维模型”时。

相比于仅仅“记住孤立的事实,并试着把它们回忆起来”,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在构建“思维模型框架”。

写阅读记录卡的读书笔记 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笔记(3)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