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三,后天就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又叫做上元节、小正月,在古代古人将正月称为“夜”或“宵”,正月十五是全年之中第一个月圆的时候,所以人们便将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2008年的6月,元宵节还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关于元宵节的说法也有很多,比如农村老人常说的元宵节要做到5个传统,全年都有好运气,那么五个传统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元宵节的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元宵节将至5个传统要做到)(1)

传统一、吃元宵。元宵节吃元宵这个传统起源于宋朝,最开始元宵的名字为“浮元子”,意思是在煮熟后都会漂浮在水面上。元宵通常以白糖、黑芝麻、豆沙都作为馅料,均匀的裹上糯米粉后成圆形,既可以煮着吃,也可以油炸或上锅蒸熟,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寓意。北方人在元宵节吃元宵来庆贺元宵节,南方人则是在元宵节这一天吃汤圆,虽然两者的制作方法不同,但寓意却相同,都有幸福团圆的寓意。

元宵节的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元宵节将至5个传统要做到)(2)

传统二、赏花灯。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最早起源于南朝时代,到了唐朝时期赏花灯的活动变得更加兴盛。在唐代诗人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中曾经这样记录元宵节“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都会走出家门赏花灯,就连未嫁人的姑娘也是如此,所以元宵节在古代还被人们称为“情人节”。

元宵节的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元宵节将至5个传统要做到)(3)

传统三、走百病。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正月十五走百病的传统,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漂亮的衣服,三五成群走出家门,到乡间小道上走上几圈,有驱除疾病、延年益寿的意思。虽然正月十五走百病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表示真的可以将疾病驱除,但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人们会依然遵循这一传统,一是因为元宵节过完后农民就要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人们便没有时间再聚在一起,所以趁着元宵节时还没有农活时,赶紧和三五知己一起聚聚。二是因为每年的正月十五已经过了立春,天气越来越暖和,人们在欣赏春景的时候还能放松心情。

元宵节的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元宵节将至5个传统要做到)(4)

传统四、祭门祭户。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元宵节要祭门祭户的习俗,祭门祭户是指将杨柳树枝插在院门的上方,并在盛满豆粥的碗中插入筷子,放在门口的一侧,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出门办事会顺风顺水。

传统五、送孩儿等。送孩儿灯又叫做送花灯,是指在元宵节前,娘家要送花灯给刚新婚的女儿家,这是因为花灯的“灯”字和“丁”字谐音,所以在元宵节送花灯便有“送丁”的寓意,希望女儿在新的一年中能早生贵子。如果出嫁的女儿已经怀孕,那么除了要送花灯以外,还要送两对小灯笼,有希望女儿在整个孕期都平安顺利的寓意。

元宵节的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元宵节将至5个传统要做到)(5)

以上便是元宵节要做到的5个传统,在你们那里有这样的讲究吗?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