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花园乡南溪古寨,一条小溪绕村南边而过,因此取名南溪,又因全村金姓居多而取名金家村。金家村看起来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村庄,但它却是皖南为数不多的古村落,前来游玩的人都络绎不绝。古村落的淳朴,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或许并不能满足对古村落的好奇,让人慕名而来的应该是金家村是国内血统最纯的匈奴人后裔。
正史上让匈奴人消失在我国西域的是西汉大将霍去病,然后将匈奴人追赶至中亚,匈奴人在贫瘠的中亚得不到生存空间,最后西迁在欧洲多瑙河流域繁衍生息。野史上说匈奴人曾在欧洲建立强大的奥匈帝国,后因民族成分原因分裂成奥地利和匈牙利,匈牙利就是匈奴人的后裔。
匈奴人是盘踞在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以放牧为生,因地理和生活环境等原因,形成彪悍和好战的性格。匈奴人以放牧为生,每到天灾就缺粮,因没有耕种习俗,粮食紧缺时就南下抢夺汉人的粮食,抢粮的同时还杀汉人,让生活在河西走廊一带的汉人苦不堪言。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为抵御匈奴人,费尽财力物力修建长城,强悍时期的秦始皇都对匈奴人束手无策。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对匈奴人毫无还手之力,为赢得边境安宁还以联姻的方式跟匈奴人交往。刘邦带领的汉军能够推倒强大的秦朝,为何给匈奴低三下四的服软,或许是汉朝刚建立,国力不足以跟匈奴硬杠有关。直到汉武帝登基,汉朝国力恢复后才派兵杀向西北,将匈奴人赶出汉朝的势力范围内,匈奴就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
匈奴主体民族被赶出汉朝势力范围,但其中的一支匈奴部落归顺汉,受到汉武帝的召见还封官加爵。公元前121年,匈奴王浑邪归顺汉朝,一同归顺汉朝的还有驻牧武威的金日磾以及休屠王太子。汉武帝还封金日磾为马监侍郎,马监侍郎就是掌管宫廷车马及牲畜事务的官员,正三品官阶,并赐金姓。
金日磾是金家村金姓始祖,归汉后金日磾及其后人一直居住在长安,公元881年1月,黄巢率领农民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仓忙出逃至天府之国。黄巢率领农民义军攻入长安后建立大齐国,并将3品以上朝官抄家问斩,而传至唐末的金日磾后人金侨是世袭三品官,为避免遭到农民义军的清杀不得不出逃。
金侨带领族人出逃长安,在河南信阳落脚,无奈还没站稳脚跟,黄巢率领的农民义军被唐朝军队赶出长安,溃逃至信阳。金侨不得不继续向南迁徙,来到歙州(宋改徽州,现在黄山市)落脚。此时的歙州并不太平,战乱依旧频繁,金侨只能带领族人往人烟稀少的山区隐居。
金侨带领族人来到南溪寨开荒居住至今已有1130多年60多代人,古寨内男丁几乎都金姓。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金家已成为方圆百里内的大户人家。南溪古寨位置偏僻,与世隔绝,远离频繁战乱的核心区,也让南溪寨避免战乱的袭扰,金家人平稳地躲过元明清几个朝代的纷争。南溪寨三面环山、交通闭塞,金侨可能也是因为厌倦权势争斗,找个偏偶一方之地,保全金家余脉。
明清两朝是金家鼎盛时期,当时已发展至1000多户人家,4000多人口,入朝为官的不在少数。村内建有99口古井和99条街弄,街弄相互交叉,街弄联通每家每户,民居全是徽派建筑风格,多部分的元明清古建筑至今保留完好。明朝修建的金家祠堂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祠堂内99根落地柱宏伟庄严。原本想建100根落地柱,但有跟皇宫内相攀比的嫌疑,在古代跟皇宫攀比是死罪,金家人只能将一根落地柱锯掉一截,用石头顶撑柱子,成为现在的99跟落地柱布局。
匈奴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没有固定的居所,居住的是帐篷。匈奴又是一个骁勇善战、勇猛彪悍的民族,若不是碰上霍去病,有可能统领整个西北地区。匈奴人攻击性很强,战场上往往都是一战决定胜负,一波冲击如果全胜即是胜利,如果不胜难有二次冲击的机会,只能战死沙场。攻击性很强的匈奴人防御却是它的弱点,可能是久居内地的原因,也吸取汉人有攻有守的作战方式,碉楼是守战不可缺少的防御工事。
金家村祖先虽然是匈奴人,但生活在安徽境内已经有1000多年,除了一本族谱上记载是匈奴人,生活习惯上完全被同化。逢年过节的时候,也像皖南农民一样在祠堂前唱唱花鼓戏、黄梅调。黄梅调听说是源于湖北,最后为何在安徽流行还真有些搞不懂,去年有位网络歌手用流行唱法演唱黄梅调,被网友一顿痛批,黄梅戏还真不好唱。金家村被称为“大山深处最后的匈奴部落”,2010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名录,喜欢游玩古村落的朋友何不前去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