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上的基本原理(经济的自然原理)(1)

经济学理论的再解析(58)

五、新古典综合经济学(13)

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贸易,三者的互动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同时构成了商品和资本的循环流动。消费模式与收入分配模式密切相关,而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决定了消费模式和收入分配模式。由于社会结构是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消费模式和收入分配模式产生影响,而不仅仅是经济因素。消费行为还涉及到个人和社会的心理状态,它所产生的消费倾向对生产构成一定的影响。生产行为相对消费行为要复杂得多,它需要将多种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这些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组织形式。人类对生产要素的认知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利用生产要素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因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会不断地发生改变。

当人类处于最原始的状态时,动植物资源是可以直接利用的要素,人们通过狩猎-采集获得所需要的食物,生产方式仅限于自给自足,技术来自于人类粗浅的经验,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族群是基本的组织形式,此时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是自然资源。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开始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耕种和养殖,并利用森林、矿产等资源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这些手段进一步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这时,技术的复杂程度逐步地提高,社会组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人类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在不断地进步,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开始转向了组织形式。当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这种组织形式对人们利用生产要素的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奴隶制将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变成了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但技术进步仍然非常缓慢。由于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其利用生产要素的水平,因而社会的组织形式变得越来越重要。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够广泛而深入地运用科学技术开发自然资源,并建立了灵活的资本体系,这使得体力劳动的重要性大大地降低,资本和技术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